《山西文學》2022第6期目錄
中篇小說
雪山腳背上的彩瑪(上)葛水平
短篇小說
朋友圈不可見 碎 碎
焚書記 宋耀珍
步履
劍雨 馬睿真真
不完美的、微妙的靈魂與欲望的真實(創作談) 馬睿真真
《劍雨》短評 曹暢洲 盧秉瑞 舒 吾 石 凡 賈若萱
散文
我的兩個小學老師 韓石山
兒童文學小輯
童年詞典 成向陽
烏鴉,烏鴉 祿永峰
那云、那雨和高高的草秸垛 侯建臣
菜園里 非 珍
燕子,從來沒有飛走過 張旭燕
寫給四季的小散文 夏 斌
視野
磨刀石與珠峰修路組 董兆林
專欄
《史鐵生全集》遺漏的一篇重要小說“佚作” 姜紅偉
漢詩
秉燭夜(組詩) 余笑忠
大地上的家鄉(組詩) 李 強
石頭在拼死記錄(組詩) 冷 杉
水是那么好(組詩) 河 石
習字本(組詩) 韓潤梅
小小說
茶人三事 白 秋
野荊花 胡 炎
摔老盆 江紅斌
修車記 鐘志良
我的會計生涯 左文義
宮半尺 周東明
非虛構
公益日記 郭文斌
卷首語
起初,讀《雪山腳背上的彩瑪》,根本沒有注意它的體裁。興許有生活的原型,印象里,滿篇都是人神共舞的天空,看見的一切悲喜,渾厚,不乏莊嚴。幾乎是突然,兩個雙胞胎藏族孩子闖進來了,他們撿牛糞耍小聰明,拿上奶茶壺逮老鼠,在這高高的原野上,道班站養護工人的日常,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還有前來支教的漢族老師,一個又一個滿含教益的故事,如同一面面鏡子,折射出人的改變與成長。即便是不乏激烈的任性胡鬧,他們到底只是孩子,是在探索,尋覓。那些模模糊糊的疼痛與渴望,不就是我們也反叛過的童年?只是此刻,還顧不上比較,一心想的是,他們接下來還會經歷什么樣的冒險旅程。這些安置在五千多米海拔上的故事,仿如冰山融水,清脆激越。或者說,作家借了兒童的視角,企圖展現的還是一個小小的異托邦。現實的困苦,她并不刻意強調,只是按照她的眼睛去凈觀,理解,積極呼應平凡日子的起起伏伏,活畫出一幀又一幀陽光下的寂寥和美好。藏漢民族的交融與影響,孩子們有沒有概念,不大好形容,至少在作家的反復強調下,年少的他們,逐漸得到一種朦朧印象,因為這些人的努力,奮斗,眼前的世界,確實變得大不一樣了。
“所謂幸福,就是能為更多的人貢獻自己的能力與情感。”這是《朋友圈不可見》里的一句話,也是畢業紀念冊上多年來讓主人公念念不忘的句子,好像經歷了時間的淘洗,生活的鍛打,時不時反芻青春,就有足夠的力量支撐,繼續應對生活的重錘。本是一場放松身心的旅行,無意打撈出一片過往。蒼苔已濕,明燈依舊,故人何處?不斷生發的回憶,經不起現實揉搓的青年男女,關系一再錯位。暗流涌蕩的,到底是非分之想,還是“中年婦女的人生”尷尬處境?作家并不急于結論。難得的是節奏自在,不乏俏皮的敘述里,她在一些隱約的細節處輾轉留連,企圖辨出真相,抓住漏掉的時間。《劍雨》是少年人的夢,背景里的劍俠,江湖,復仇,征戰,婚姻,愛戀,甚至還有女性地位的影射,抉擇的兩難,構筑出一個個龐然大物。生命的真實,她顧不上一一體察,只是在想象的異域用熱血考驗人性,重新命名自我。逸興遄飛的情感,莫可名狀的罪證,一如閃現的火花,非得迫不及待地寫下,才能盡情表達。似乎只要循著文字搭建的通道,拼盡全力,闡明因果,就能洞悉命運,找到出口。
本期散文,多是童年記憶。幸好遇到的是這樣愛護學生的老師, 要不然幼小心靈會經受怎樣的煎熬?《我的兩個小學老師》筆法節制,樸素的敘述下,有掩抑不住的歡喜和深情。《童年詞典》在為一代鄉村少年畫像,拖拉機,露天電影院,信手拈來幾個關鍵詞,就勾出了眾生的狂歡底色。《公益日記》是“尋找安詳小課堂”受益者的分享。閱讀居然可以讓抑郁癥患者康復,《尋找安詳》到底是一本什么樣的書?讀完這些富含能量的文章,或許就會明白,這些對經典文化的研學、念誦,做一切事都要在場、知道,接近集體治療。也正是因為時時操練自己的心靈,凡有所見,內觀自省,禮拜贊嘆,自律、有秩序的情緒管理,最終幫助人跨過黑暗深淵,重新找到星空下的道德律則,安詳生活。(克海)
來源:山西文學
https://mp.weixin.qq.com/s/UzUDlhksqALDp08StaTY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