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鳳凰》作品始末
翟永明
一、董事長年紀大了,仙鶴不吉祥
1.2.2007年1月,臺灣睿芙奧藝術品公司代表某財富集團前來找到徐冰,請他為該金融中心的中庭做一件作品。其中一個條件是只要徐冰答應,將來有可能給美院學生資助。
3.當時施工現場全是建筑廢料,徐冰想用這些建筑排泄物,以及民工的生產和生活用具來做一件作品,掛在70多米長、30米高、28米寬的金碧輝煌的財富大廈的中心大堂中。
4.金融大廈外形很美,中庭的長形空間像一個水晶的盒子。徐冰想做兩個分別為28和27米長、6米寬的大鳥,掛在這個透明空間里,有一種有限的飛翔的意象。
5.徐冰決定做兩只仙鶴,取一曲牌名《鶴沖天》。其時正值中國股市房市上揚之勢。正如中國的鶴總是表達民間美好的傳說。
6.徐冰后來回憶說:“我第一次見委托方的人,帶了一張仙鶴的效果圖,準備給他們看。但是睿芙奧公司的郭賢如小姐暗示我現在不要拿出來。我后來才明白當時拿這個“垃圾”計劃,會把委托方嚇著。
7.“駕鶴西歸,羽化升仙”是中國道教的觀念,此中的傳統含義影響了甲方,甲方又認為他們的董事長歲數很大了,這個符號不吉利。
二、堆滿了垃圾
8.所以,徐冰又用Photoshop改作了《鳳凰》,其實這種手法更適合表現鳳凰。另外“鳳凰涅槃”有再生的含義,這與垃圾和財富有隱喻的關系。建筑廢料本身的底層感和粗糙感可以襯托大廈的金碧輝煌和奢侈。后者的華麗又可以襯托作品的現實感。
9.10.決定用鳳凰以后,徐冰就做了大量關于鳳凰的研究,把歷史上不同時期的鳳凰的造型和象征性,都研究了一遍。
11.“我畫了很多這種感受的東西。因為我一直在摸索鳳凰的造型,到底應該是更傾向于哪兒,比如我希望它更像比較早的漢代的感覺”(徐冰)。
12.于是,徐冰開始根據設計圖做泥稿。這時他發現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圓雕的鳳凰不多,大多都是浮雕的,所以和助手牛淼一直在探索,立體的鳳凰應該是什么樣的。
最后,徐冰在他家附近的頤和園,如獲至寶地發現了兩只昂首挺胸的圓雕鳳凰。
13.14.為了找到夠用的廢料,毛廠長、徐冰及助手們幾乎把北京有建筑廢料的地方都走遍了。這之后的兩年毛廠長的制作中心院內堆滿了垃圾。
15.三維的泥稿有了,材料也有了,但要用廢料根據泥稿做成具體的鳳凰,誰都沒有經驗,需要很多的實驗。每個實物之間怎么銜接,應該是怎樣一種邏輯關系。讓徐冰和工作團隊大費周章。
16.先試驗了一只翅膀。效果很不理想??瓷先ハ褚粋€飛機機翼。
17.作為一件極具實驗性的作品,《鳳凰》無論從體量還是形態都需要眾多技術支持和不斷的實驗進行檢驗。通過什么方式讓不同的物件、沖突的實物在一個大的節奏關系中互相不抵觸,并且呈現出一種銜接的節奏感和美感,就需要一塊材料一塊材料地去拼接出來,拼得天衣無縫;這是作品中最難的部分。
三、動物兇猛
18.徐冰向朋友淡勃談起了鳳凰,并邀請他參加項目。淡勃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在藝術感覺、施工經驗和項目結構上,都對《鳳凰》有很大貢獻。他的最特殊之處就是邊談邊畫。所以有許多草圖都是淡勃在現場畫下來的。
19.每一塊材料都很重,換來換去都是巨大的工作量。為試驗所用的那只鳳凰已初具規模,團隊也積攢了一些經驗。徐冰意識到,正式制作時必須要有嚴謹的設計方案。
20.脖子是一個挖土機的臂,最簡潔而有力,構成鳳凰造型的內在骨架,并強化了施工感。砸土機強悍的頭部正好用于鳳凰的頭部。
21.加上安全帽就構成鳳凰的鳳冠,帶有機智和幽默感。
22.尾巴由各式建筑鋼條組接而成,從底下仰視時,有一種民間皮影造型的效果。
23.許多人都贊嘆羽毛的質感特別精彩,羽毛的處理簡直就是神來之筆。那是工人使用的鐵鍬拼接的,每一次拼接就像工筆畫一樣。巧妙的使用才有智慧的美感。
24.飄帶是用施工圍欄布作成的,彩條布在這里特別重要,因為它帶來一種很強的工地感。
25.實際上整個制作過程,徐冰一直強調要加強有建筑感的材料。
26.徐冰想要制作的鳳凰有“動物兇猛”的一面。是鳥之王,又是變形金剛??赐辍栋⒎策_》,會覺得像天神下凡。
27.“我希望它很浪漫,很美,同時又很兇猛,帶有神性。怪異同時又非常現實。就像是它用一種非常低廉的材料來打扮自已,讓自己變得很有尊嚴,而帶著傷痕累累的感覺,就是這個鳳凰的感人之處。”(徐冰訪談)
28.委托方對藝術沒有太多了解。睿芙奧公司在中間作了大量的工作,最后,委托方才接受了《鳳凰》。
29.制作中途,徐冰對WFC大樓的夜間效果有了新的設想:隨著暮色來臨,星星點點的燈光在空中形成一個遙遠的星系,像銀河似的。
30.開始做LED和熒光效果的試驗。鳳凰變成兩個空中的發光體。徐冰希望這種效果可以強化浪漫感的一面,因為要和現實的材料有所區別,有一種間離效果。
燈光造就一種戲劇效果,它通過鑲嵌在鳳凰上面的LED燈或涂在雕塑表面的熒光漆組成。鳳凰將在夜晚顯形,仙天神鳥一般,當燈泡再度亮起,出現在人們眼前的又是現實材料構成的鳳凰。
31.“徐老師做東西有個特點,很注重節奏感,做他的助手必須要有東方美學的素養?!?陸新訪談)
四、不能施工
32.徐冰一直認為自己只要努力把作品做好就行了,但事實上,“鳳凰”的呈現是和社會事件緊密相關的。這作品的起因不能不說與經濟高漲有關。奧運會要開始了,為了保證北京城市空氣清潔,規定所有工地三個月不能施工。
33.正需要大量廢料的時候,工地停工了,沒有材料了。
34.時間是這個故事中看不見的影響力,開始時,大家都沒注意到這一點。三個月的停工,不光徐冰的《鳳凰》,WFC大樓的投資也在損失。
35.奧運會走了,金融危機又來了。時間不知不覺過去了一年半,委托方投在大樓和《鳳凰》上的資金無限地增加。經濟衰退之后,WFC工程易主,資金緊縮。是否繼續《鳳凰》項目,委托方內部發生了分歧。開始,他們派人來考查鳳凰的實際效果。來人看后非常興奮,并拍回了很多漂亮的照片。不久,委托方又說不行了。他們認為廢料做成的鳳凰外表沒有完成,應該在外部包一層水晶或做一個玻璃罩把鳳凰罩上。最后,委托方明確表示不能接受這個作品。
36.《鳳凰》又一次停工了。一停就停了大半年。
37.不斷有人來參觀,有學者,有藝術家,有學生,甚至,也有官員。
38.最早前來參觀的文化批評家李陀,看到《鳳凰》的雛形時,非常激動。他將這個作品與當年墨西哥藝術家迪戈·里維拉給美國洛克菲勒家族繪制的那幅著名壁畫相提并論。
39.這兩個作品的相似不僅在作品本身也在委托方與藝術家的關系上,揭示出藝術和資本之間的反諷,對峙和寫實性;以及偶爾的合謀。
40.在現場,李陀對徐冰和助手說:“你在做作品的同時,要把每件事情記錄下來,這個過程本身就會是一個文獻。”
41.前來參觀的人都擔心:這么多廢料組成的大鳳凰,掉下來可不得了。其實每一塊廢料都是焊上的,焊過的地方又加上捆扎,再用螺絲穿釘起來。
42.鳳凰被水沖洗后,開始生銹。這時資金和安放地點都未解決,徐冰和助手一天比一天擔心鳳凰會被徹底銹壞了。《鳳凰》未來的命運,也令人一天比一天的擔憂。
五、九死二生
43.秋去冬來,北京的第一場大雪落定之后,工廠在一片白得耀眼的冰雪中,終于再次開始了“垃圾處理”。《鳳凰》項目重新開始制作。
44.睿芙奧公司的徐莉為了《鳳凰》,來往于臺灣、大陸和法國之間,在她多方爭取和努力之下,臺灣收藏家林百里先生慧眼識珠,決定為《鳳凰》制作重新注資啟動。
45.2010年的冬天被稱為近60年來最冷的一個冬天。龐大的廠房沒有暖氣,只有屋子正中有一個火爐。工人們不時地需要從火爐那兒得到溫暖和烤紅薯以緩解寒意。
46.春節快要來了,許多工人提前回家,留下的工人們個個回家心切。
47.睿芙奧公司在法國訂制的防腐劑要付款后才能發貨,但《鳳凰》清洗后則需要立即涂上防腐劑,而發貨至到貨時間又超過了這段時間。各種矛盾和時間上的沖突就快演變成先有蛋或先有雞的悖論了。
48.鳳凰經過打磨除銹,上了防腐劑,終于變得接近徐冰最初設想的那種出土文物帶著包漿卻又被長期把玩的沉穩豐富的色彩效果,而各色各樣的廢料由于生銹、除銹之后,反而得到了統一。
49.徐冰形容制作《鳳凰》的過程是“九死二生”,因為在兩年大起大落的制作過程中,伴有兩個新生命的誕生:《鳳凰》開始制作時,陸新新婚;《鳳凰》完工時,他已有了一個兒子;睿芙奧的工作人員李東莉在項目過程中,也生了一個兒子。兩個新生兒一個叫“陸寬”,一個叫“黃行”。頗有點像聯句。
六、不是百鳥朝鳳
50.《鳳凰》終于快完工了,下一步就是《鳳凰》落巢的地點?!而P凰》落在哪里,就會產生出不同的闡釋意義。
51.2010年春節,對徐冰和他的團隊來說,是一個忙碌的節日,《鳳凰》項目將在節后完成暨在北京亮相。展覽的地點有幾個選擇,一個是世紀壇前面的南廣場,對著日晷和西客站,《鳳凰》的體量感都可以與它相稱。但是世紀壇本身的符號性,鳳凰放在那里,百鳥朝鳳的含義就會被放大。這是徐冰所拒斥的。國家大劇院也曾成為“鳳巢”的考慮地點,高技派現代建筑更能映襯出《鳳凰》低技施工方式的力度和沖突。
徐冰希望《鳳凰》能在一個巨大的室內空間與觀眾見面,視覺效果更強,被關在空間中飛動的大鳥,給人一種強迫感。
52.勞動創造財富,而勞動形成的殘缺和廢棄工具,被再次生長出一個勞動的結果。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才能將資本的能量和《鳳凰》的不妥協性表現出來。
53.春節前后,徐冰一度準備在北京的CBD金融區進行《鳳凰》的首次亮相。屆時,兩只巨大的鳳凰將由6臺吊車懸掛,人們將會看到離地15米處、兩只重12噸的巨大怪鳥在央視新大樓、國貿三期主樓等背景下,昂首沖天,一飛驚人?! ∮捎谝恍┯媱澩獾脑?這次展示最后被迫放棄了。
54.此后,徐冰和他的團隊又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CBD金融區尋找展示地點。就像曾經有過的一部紀錄片《尋墻壁》所追蹤的墨西哥藝術家迪戈·里維拉,到處尋找他要的墻壁一樣,現實中的《鳳凰》也在到處尋找它自己的歸宿。
55.徐冰終于找到了就在眼前的最佳場地:“今日美術館”門口的小廣場,遠處CBD金融區以CCTV大樓為首的那些密密生長、巍巍矗立的建筑背景,活像就是《鳳凰》這個作品的最佳注腳。
原刊于《南方周末》 2010年0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