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塔、柳文龍詩歌作品研討會在禾城舉辦,各地詩人妙語連珠,對北塔的《滾石有苔》和柳文龍的《觀照》兩部詩作進行了詩意化的剖析。
此次北塔、柳文龍詩歌作品研討會由嘉興市南湖區文聯主辦,南湖區作協、蘇州市吳江區作協承辦,吸引了中國作協第五屆副主席、著名作家、詩人黃亞洲、詩人伊甸等全國知名詩人和但及、鄒漢明、草白等本土作家、詩人共30余名文化界人士參與,他們分別以各自獨特的視角對北塔的《滾石有苔》和柳文龍的《觀照》進行評析。 詩人北塔訴說對江南文化的“反叛”與回歸: “我出生在江蘇吳江,奶奶的前一輩是嘉善人,我的血液里流淌著江南的氣質,不過,在我年輕時,對江南文化曾存在著一種‘反叛’。”世界詩人大會中國辦事處主任、中國作家協會現代文學館研究員,著名詩人、翻譯家北塔來到研討會現場,他細細訴說起自己詩歌創作的心路歷程。
北塔坦言,“我雖然從小被江南文化熏陶,卻向往西北大漠的那種豪情,因此曾經勇闖西北,我的文學作品追求的是一種干燥和硬朗。近年來,隨著與江南詩人,包括嘉興詩人的交流頻繁,江南文化又重新注入體內,如今的自己開始重新審視江南文化,在審美趣味上又有了回歸,開始著力追求南北文化的融合,在詩歌創作上,則傾向于在‘干和濕’、‘軟和硬’之間尋求新的平衡。”
北塔不僅虛心聆聽了各詩人對其作品的評析,也闡述了對柳文龍的作品的感受:“柳文龍用他那秀麗、靈動、溫潤的筆觸,將江南詩意刻畫得淋漓盡致,典型的江南文化佳作。”不過,在他為柳文龍的詩集《關照》寫的序中,給予了柳文龍“辯證地展現并超越江南詩學品格”的評價,并寫道:“執著是文龍的詩歌意志,迷離是他的詩歌風格。”
嘉興歷來文人輩出,眾多詩人、作家在嘉興創作出了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近年來嘉興本土新銳詩人、作家也是層出不窮,而此次研討會的“主角”之一柳文龍,就是一位嘉興本土詩人。柳文龍是一位公務員,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柳文龍的詩歌作品就已經脫穎而出,后沉寂了多年,近年來他的詩歌創作靈感再次“復蘇”,他的詩集新作《觀照》呈現了“蘇醒”的姿態,文字細微、深沉、靜慧,展示了江南詩歌的厚實。
柳文龍認為,社會的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流行的閱讀方式,詩歌暫時不流行,并不意味著詩歌的生命力在消退,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詩歌正在集聚另一種力量,等待著新的時機,蓄勢待發。“雖然當下社會存在著閱讀浮躁的現象,但依然有一群青年人熱愛詩歌,作為一名業余創作的詩人,我依舊堅守陣地,用各種方式推廣和宣傳詩歌。”柳文龍認為,詩歌創作應該更加符合時代的需要,面向大眾,讓老百姓喜聞樂見。
南湖區作家協會是個非常年輕的協會,也吸納了許多嘉興本土的文學青年加盟,目前共有會員70多名。今年初,《南湖青年文叢》的首發,成為南湖區文學藝術發展史上一項里程碑式的文化工程。為繁榮文學創作、活躍文化氛圍,南湖區作協不斷舉辦各類文化交流活動。嘉興市作協副秘書長、南湖區作協副主席、詩人查杰慧表示,舉辦此次研討會旨在展示嘉興文化軟實力,推廣南湖區的詩歌文學藝術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