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皇島第三屆海子詩歌節研討會上的發言
文/老皮
很榮幸受邀前來秦皇島參加第三屆海子詩歌節。秦皇島是個美麗的地方,因為海子,這地方又多出了許多詩意和傳奇。25年前,詩人海子在山海關終結了自己年僅25歲的生命。盡管時光已經流逝多年,但海子的詩依舊有著極為強大的生命力。海子的經典詩歌,如今讀來依舊讓人內心受到了深深的震動,胸襟為之浩然坦蕩。
早在八、九十年代,我就讀過海子的作品,說實話,最初觸動我的,并不是海子最具代表性的名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所傳達出來的那種美好的情愫,而是他詩歌里對于生命的憂患意識。我以為,海子的重要性正是建立于憂患的基礎上的。海子現象確實是時代的神話,這主要取決于他的作品所呈現的精神趨向。我相信有許多人在寫作過程中也會出現類似海子的經驗,譬如生命過程中無法消解的孤獨、迷茫、痛苦、焦慮,以及對于煩瑣的人情世故所產生的荒涼感、厭世感等等。我認為寫作最難的,就是尋找自身的經驗。不同的是,海子以最極端的切身體驗,抒寫了自己悲壯的生命史詩。
由此,我甚至聯想到山海關。秦皇島的山海關有著“天下第一關”的美譽,在我看來,它也確實稱得上“天下第一關”。畢竟,它與生命攸關。或許,海子選擇在山海關終結自己,自然有他的深意所在。詩人的價值判斷和精神趨向,歷來就是一個倍受折磨的哲學命題。詩人正是通過自身的寫作來探尋生命的尊嚴。
人們在探尋生命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種悖論,認為現世的生存世界毫無意義,但又不得不生存在這個毫無意義的世界里。因而,人們便由此生發出某種信念,用于支撐自己對世界的認知。當所有的努力無法改變某種信念的時候,便可能發起最后的沖擊,以終結自己的方式來呈現生命的意義并維護某種信念的價值。
只是詩人不同于通常的自我終結者。詩人也不可能是世界的終結者。究其本質,詩人的自我終結,更主要的是基于對信念的徹底絕望。畢竟,詩人對于生命的體察是有別于常人的,當他體察到存在的虛無與荒謬,體察到人性的迷惘與幻滅,面對無可挽回的人生悲劇和世界的邪惡,虛無便成為了詩人決然否定的對象。
在這里,我還需提及海子的名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知道許多人都喜歡這首詩,是因為這首詩的語言和情感讓人看著看著總覺得特美好,如同做夢一般的美好,它詩意地寄托了海子的詩歌理想以及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但如果仔細閱讀,我們不難發現,這首詩的最后兩行是“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在這里,語境的突變,承前啟后之間,其實暗示著之前所有美好的敘述,都只不過是塵世之外對于塵世的祝福。而眼前的現實世界并非如此。
也確實,海子的精神是超脫塵世的。但他同時又是一個懷抱苦難的詩人。以我個人的喜好,我更推崇富有憂患意識的作品。一個優秀的詩人,首先就應該為人類的永恒苦難而懷抱悲憫。或許,海子的自我終結,本身就是一種對生命的頓悟,就是為了給這個虛無的世界留下可以感觸的精神意義。這大約也是詩人的使命:必須主動賦予世界某些意義。
最后我要說的是,海子現象提供給了我們更多的可能性,他一個時代的詩歌烈士,他用他的生命和靈魂,用他的詩歌,為人們托起了整個春天。
2014年4月1日上午整理于北京朝陽區科通酒店
(選自老皮新浪博客,原題《關于海子的零碎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