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文壇動態 > 正文

《丑石》二十五年回顧


詩歌見證了我們的成長
——《丑石》二十五年回顧
文/劉偉雄
 
一九八五年的五月,《丑石》第一期的出現到現在一晃就是二十五年時間過去了。由于對詩歌的熱愛,讓我們這群從少年時代就“結伙寫詩”的朋友,伴隨著時間的流失的腳步,已紛紛步入了中年的門檻。凝聚著我們青春理想的《丑石》,也從過去蹣跚學步到今天在詩歌民刊林立的詩歌界獨樹一幟。應該說,我們團結和聚攏了更多愛詩的朋友,為中國漢詩的發展盡了一份綿薄之力。
丑石能夠走到今天,應該特別感謝老一輩詩人們和評論家的支持和鼓勵。特別是八十年代中期,“丑石”在其“丑陋不堪”的日子里,著名詩人蔡其矯就為期刊題寫了刊名,并熱情寫信贊揚“丑石不丑”!在以后的詩寫過程中,“丑石”的成員們多次聆聽著蔡老的諄諄教誨,共同探索著中國詩歌前進的方向;在九十年代,丑石成員們正式出版的第一本詩集,其序言都是孫紹振老師在百忙中為名不見經傳的我們寫的;同時“丑石”的成長也永遠離不開賴以生存的這片熱土,還有它寬松的人文環境。
“丑石”的成長歷程,具體地說應該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 起步階段
這一階段的時間大概是從1985年5月到1990年間。
在霞浦,由于地域深厚的文化根坻,歷代以來的崇文習俗,涌現了不少文人志士。有唐朝的十八學士、有南宋詩人謝翱,有清朝畬族歌王鐘學吉。他們的遺傳基因一代又一代相傳。八十年代初,受各種文學思潮的影響,霞浦的文學社團活動異常活躍,先后有“麥笛”“小鹿”、“也狂”、“逝水”等等文學社出現。文學青年之間相互的交流和接觸形成了霞浦比較獨特的文學現象而融入當時中國的文學大氣候里。“丑石”的出現,就是這種大氣候的推動下,以謝宜興、劉偉雄、林亞、華岳、空林子、郭友釗為中心的“丑石”文學青年,以不滿足在“日記”上發表作品,萌動出出版一份屬于自己的期刊的“欲望”。在經濟上無法自立的狀態下出本紙刊也是件頗費心思的事。第一期組稿后,將稿件寄給遠在閩北三明化工子弟學校任教的林亞,由他聯系打字印刷。第一期《丑石》就是在85年5月的明媚陽光下寄出,那時候,翻開粗糙的白紙,油墨的清香勝過了所有的花香。
因為有了“丑石”,我們的文學活動也有了可以圍繞的中心,在創辦丑石的過程中,我們切磋詩藝,廣采博納。作為同仁刊物,“丑石”自創刊依始就以兼容并蓄、謙卑為懷,團結了一大批本地和外地的詩人同仁,在印制“丑石”的過程中,一些圈外朋友的熱誠支助,鼎力支持也給了我們無窮的力量和勇氣。
在1990年以前,除第一期“丑石”由林亞在三明印制,后續
的幾乎都是謝宜興和我在主持。80年代,我們分別在兩個鄉鎮之間工作,交通不便,通訊不便,更多的聯系靠是以寫信的方式,至今我乃保留著謝宜興早年的一大捆書信,內容總是與“丑石”有關。從書寫到打字、到印刷,到投遞不一而足。今天想來呆氣十足,以至在談戀愛的歲月,他來三沙看望女友,而我們卻天天泡在寫詩、議“丑石”的話題中,甚至徹夜在三沙港外的長堤上看著港內的燈火一盞一盞地熄滅。最終,謝宜興在三沙的日子,成就了一個詩人的成長,卻埋葬了那個歲月里的一場純真的愛情。
應該說,這個階段的“丑石”成員的創作大多以“憂傷”的基調出現。今天看了那些詩歌,雖然輕淺,但真誠畢露赤子情懷如燎原之火。因為大多數的成員的生存背景是鄉村,對鄉村的關懷,對農民生活的同情,包括了對城市化的不滿情緒,從早期的詩歌創作中都可以找到痕跡。謝宜興自費出版的詩集《苦水河》就是一本最典型的為鄉村呼吁的宣言書。
這一時期的“丑石成員”完成了各自的起步階段。從對朦朧詩的熱愛到不怎么自覺的自身寫作,以比較自卑的姿態進入了詩壇。
創建“丑石”,使我們的呼喚有了回聲,我們的青春因此興奮莫名,成了人生中彌足珍貴值得紀念的過程。
 
第二階段:發展階段
這一階段,幾乎橫貫了九十年代的前八年。
如果說八十年代的詩歌創作,造就了風起云涌的詩歌江湖。這種塵囂過后,進入九十年代,像我們這樣的文學青年相對就比較安份了一些。
從生活角度來說:娶妻生子,生活的負擔已不能讓你的熱情全面揮發,得留有余地照顧別人,承擔必要的生活責任。
從生存角度來說:為謀生需要,想著如何去經營自己,而這時候“丑石”成員大多進入工作單位的中堅位置。日夜的繁忙,也暫且把刊物擱置一邊,沒有了更多的物力財力和精力來貢獻給“丑石”。
此時,雖然《丑石》不再出刊了,但《丑石》核心成員之間的交流并不因此而中斷,不但不中斷而且在進一步加強。在緊張的工作層面上,詩歌創作倒成了我們解壓的一種必要途徑。成了不因歲月下沉的一塊基石。
從寫作的態度來說,這一階段的創作相對于起步階段有了明顯的改變,以鄉村憂郁為基調的寫作開始慢慢淡化,代之以用邊緣人的眼光,比較客觀地關注鄉村,關注著生活。謝宜興的詩作〈〈留在村莊的名字〉〉就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
單純的鄉土詩寫作在這個期間被不斷地反省著,丑石成員在寫作的內審中不斷調整著自己的創作方向,這一期間幾乎年年都有成員的作品在外發表,許多人都得了省級以上的文學大獎。作品被多種選本入選。
另一方面,對外交流活動得以進一步加強。首先是“丑石”的成員們抓住所有的時機積極參與到各項文學活動中,而這些不管是官方主持的還是民間主持的活動,在客觀上都能給成員們打開眼界,吸收和接納了各種訊息的同時,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創作路子。
九十年代初期,省文聯在霞浦三沙召開的海洋文學研討會、寧德市美協、寧德師專等前后兩屆在霞浦召開的美學研討會,以及地區作協多次在霞浦與“丑石”成員間的文學交流活動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丑石”成員們的創作步伐。
而與《星星》、《詩歌報》《詩刊》、以及《詩選刊》等大型詩歌刊物之間的交往也在逐步加強,不但紛紛在這些刊物上發表詩作,像謝宜興的鄉土詩創作,還得了《星星》詩刊評選的詩作一等獎,并被邀到成都參會,也讓“丑石”的友誼與遙遠的巴蜀詩壇發生了鏈接;郭友釗的科學詩獨辟蹊境,在其工作的地礦系統享有很高的聲譽;而空林子的愛情詩一路行吟,孤芳眾賞。
值得一提的是,在95年的“柔剛詩歌獎”上的認識了閩南的一群詩人,這些代表著“新死亡”寫作精神的詩人們,與我們在創作理念上有著根本的分歧,但這并不影響我們之間在詩藝上的切磋和生活中的友誼。安琪和康城就是在這一期間成為“丑石”的朋友。
由于地域背景和文化傳承上的區別,以先鋒詩寫作為代表的閩南詩人的創作,對“丑石”這種相對比較平和的創作風格發生了很大的沖擊,我們在福州、在漳州、在廈門,在霞浦、不斷的爭議爭吵中看清了我們的方向。這些詩歌朋友間的互動,為“丑石”的發展拓展了更寬廣的空間
這期間,謝宜興《留在鄉村的名字》、劉偉雄《情牽故土》都分別獲福建省優秀文學作品獎一等獎,成員們在各級的文學評獎活動中頗有斬獲。其中謝宜興、劉偉雄、空林子、郭友釗等都先后出版了自己的詩集。
在九十年代的中期,“丑石”成員間大都潛心于創作,適時地調整,不鬧山頭,虛心學習、扎扎實實地寫詩做人,不斷地涌現出好作品,引起了詩歌界的高度重視。
 
第三階段:轉型階段
“丑石”發展到第三個階段時,有一部分成員自然而然地脫離而去,比較典型的是早期成員華岳、林亞、黃春堅的相繼停止創作。在這個不斷反思,調整的階段,詩歌創作如果不能保持應的激情就可能與藝術脫節;創作的源泉如果不能活水常流就可能讓自己的作品與生活脫節,而這兩者一旦形成必然與中國的詩歌發展趨勢發生脫節。
這一點,在第二階段引起了我們的高度重視,也正因為這些早期成員的負面影響時常提醒著“丑石”的寫作者,把握好方向,
蓄勢而發。如果把整個“丑石”群體當著一枚火箭在進入“太空”的過程中,應該說早期成員以自身的脫棄成就了今天的“丑石”,沒有這種脫節的動力,可能很難發現自身的不足,調整好自己的方向。今天回首,對“丑石”的早期成員,“丑石”從不沒有拋棄過他們,他們永遠是“丑石”的一員,雖然已經久不奮戰在詩壇上了。
而第三階段的轉型,主要的特征是醞釀著恢復《丑石》和創辦網站。表現在這幾個層面上,首先是接續了與閩南詩人之間的爭論,如果說上一階段僅是這種沖突的開始,而這一階段就有了明確的意識。有關黑白電視與彩電的爭議就是在同安琪的爭論中出現的。安琪說閩東詩人缺少現代意識,是不出彩的黑白電視,而他們的寫作卻是彩電。論爭的結果是誰也說服不了誰,但只有讓時間說服了我們。經過了幾年來的淘洗,我們已經看清楚了當初這場爭論給我們的寫作注入了多少生機。彼此之間都發現自己的偏頗而調整了自己;其次在這一階段,邱景華、陳健、王宇、安琪、康城等加盟了“丑石”。讓“丑石”原有的磁場波發生了變化。評論的全面介入,從里到外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審美框架。在“丑石”的評論中,詩人沒有被評論家牽著鼻子走,而評論卻在詩人的創作里尋求和探知,不斷地總結和提高著整個詩群的創作水準,激發了創作的無窮熱情。這種詩與詩論的交流使“丑石”看清了來路與去向。應該說因為他們的加盟,“丑石”在鋼材上加了鎳。其三:從詩群與詩群的交流中我們發現了不足,從詩與詩論的交流中我們看清了方向之外,而新與舊的交流更讓我們充滿了活力。這期間的青年詩人陳慰承擔了“丑石”小報了大部分編務工作,他運用自己年輕和熱情又團結一批省內外的詩歌朋友,在運行小報的前提下著手創辦了“詩歌小語”網站,這個網站在上世紀后期與康城創辦的“甜卡車”成為省內最早的詩歌網站。“詩歌小語”也成了今天“丑石詩歌網”的雛形。因為“丑石”的重新出版,并以報紙的形式出現,又設立了自己的網站,使“丑石”在這一階段進入全面的轉型時期。
用詩人伊路的話來說,這兩年的“丑石”是進入了大碰撞的時代。撞出的火花或強或弱,在詩歌民刊眾多的年代這些火花的出現,只能說明我們在不斷地錘煉自己,并在錘煉之中變得堅定,變得自信。而早期的那份自卑情結漸漸地在我們的身上消失,在我們的詩歌里消失了。
 
第四階段:成熟階段
2000年之后的“丑石”,最大特征是由“小報”變成“大報”為了自身加壓還定為雙月出版。隨之出現的是“丑石詩歌網”正式投入運行,而最顯著的特點是在這個時期大批成員加盟“丑石”,壯大了丑石的陣容,在詩歌大潮驚濤拍岸中,以其寬容和自由的舞臺,吸納了各方的力量,積蓄了詩歌更多的陽光和水分。
這一時期,湯養宗、伊路、葉玉琳、宋瑜、柔剛這些過去“丑石”的良師益友以及新生代的探花、荊溪、采耳、三米深、瀟瀟楓子都參與了“丑石”的活動,因為有了他們的介入,“丑石”的發展有了更為強大的力量。
這一時期,“丑石”與《詩選刊》共同承擔了中國民間詩歌研討會的召開,在2002初春的霞浦來自全國各地的三十多名詩人聚集一起,探討中國民間詩歌的發展,“丑石”在那次大會上被評選中國優秀民刊之一,成為中國民間詩刊的重要代表刊物。
這一時期,丑石在武夷山召開第一屆“丑石詩會”,第一次在會議提出了“丑石詩群”這個概念,《詩歌月刊》對此給予報道和肯定,以至今天,“丑石詩群”已經涵蓋了大部分的閩東藉詩人,而且走出省內外,成為一個被詩歌界認可的,具有一定創作勢力的,團結向上的詩歌群體。
這一時期,第二屆“丑石詩會”就有關地域性寫作問題在二○○四年夏天的霞浦展開了研討,著名詩人蔡其矯、舒婷、曲有源、林莽、梁平、王明韻以及詩評家陳仲義等出席了會議。在這個詩會上,“丑石”與“詩刊”共同成功舉辦了“春天送你一首詩”活動。
這一時期,在“丑石”的故鄉——閩東霞浦,詩歌朗誦協會的成立,標志著詩歌因此有了堅實的翅膀,在二○○一年的初冬,一場詩歌朗誦會在這座小城迎接了三百多雙熱情的目光。那個夜晚,窗外卻是風雨交加。隨后的2002年的夏天,詩人柔剛在霞浦詩歌朗誦協會取得成功的啟發下,組織成立了福建省詩歌朗誦協會,推動著福建詩歌寫作與朗誦藝術的同步發展,而協會的核心成員都有“丑石”成員的背影。讓人們熱愛詩歌、讓詩人擁抱生活。詩歌朗誦協會是丑石自身發展的延伸,她讓我們堅信寫詩的日子永遠是美麗的。
進入21世紀以來,“丑石”幾乎連年都召開“丑石”詩會,規模或大或小,但每一次活動都讓我們嚴肅面對漢語詩歌寫作過程的艱難,不斷探索,互相促進。同時也勇于擔當,把詩歌與現實的關系通過活動的形式,得以進一步的推廣。2007年的春天,在閩東重鎮——福鼎市,丑石與“詩刊”社共同舉辦了又一屆的“春天送你一首詩”,在研討會上,出席會議的林莽、王光明、商震、徐則臣、宋琳、老巢等詩人作家就詩歌寫作面臨的問題與“丑石”成員們進行熱烈的交流。
就在這一年我們失去了多年來關心支持“丑石”成長的顧問蔡其矯老師。而在這年的詩會上王光明老師欣然接受“丑石”的邀請,接任“丑石”顧問。“丑石”為能夠得到他們的幫助而倍感驕傲。
2009年的秋天,“丑石”楊家溪詩會。這次詩會對“丑石”的發展又是一個轉折,會上醞釀“丑石”將結束報紙的時代,向刊物的形式轉變。年底,計劃實施到位,“丑石”就此“華麗轉身”,開始了又一段的歷程。
今天,“丑石詩群”正以自己不懈的努力,豐碩的創作成果出現在福建詩壇,出現在中國詩壇上。
是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讓我們走進詩歌,一路走來有詩歌為伴,有詩歌作證。詩歌見證了我們的成長,而今天的“丑石”,在中國漢詩發展的無限空間里,它所投擲的弧度也就是我們命定的人生軌跡,在這個時代的所作所為將永遠銘刻著我們心靈的真誠和愛的永恒。
我們還會這樣走下去的。
 
                                2010.3.11
 
原刊于《詩探索》


謝宜興、伊路、安琪、劉偉雄,2000年夏,廈門鼓浪嶼。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亚洲欧美无人区乱码| 玩弄丰满少妇人妻视频| 国产尤物在线视频| 91老师国产黑色丝袜在线| 成人自拍小视频|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免费看美女隐私全部|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电影|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天堂在线www天堂中文在线| 中文在线观看永久免费|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电影| 亚洲国产模特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护士系列播放|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网站| 色一乱一伦一区一直爽| 国产剧情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另类综合|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 欧美极品少妇无套实战|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免费视频99 | 久久精品人成免费| 樱花www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 欧美熟妇VDEOSLISA18|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 狠狠色综合网久久久久久| 免费福利小视频|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和武警第一次做男男gay| 老师办公室被吃奶好爽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扒丝袜永久网址pisiwa| 久久www成人看片| 日本加勒比在线精品视频|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