訃告

衡水市文聯副主席,衡水市作協名譽主席,著名詩人姚振函先生,因病于2015年4月28日19時去世,享年77歲。
姚振函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定于4月30日上午9時,在衡水市殯儀館舉行。其位于育才街大陸裕豐小區的家中設有靈堂,可接待各地好友祭拜。
在河北省中老年詩人的行列中,姚振函是頗為引人注目的一個。他是河北省棗強縣人,生于一九四0年一月,一九六七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
從一九七九年三月號的《詩刊》發表他的處女作《清明,獻上我的祭詩》起,幾十年來已發表的詩作約計千余首。顯然,他不是高產的詩人。但他的詩深沉凝重,內含豐富;樸素無華卻頗見功力,直抒胸臆卻不失之淺露二;讀來發人深思,有一種沉甸甸的厚重感。他的組詩《希望》包括《我唱著我的主題歌》和《我一遍遍叩響希望的門環》)曾獲河北省 “新人新貌”文藝獎;組詩《我和土地》(包括另外一首《北方》曾獲河北省首屆文藝振興獎。另外,他的第一本詩集《土地和陽光》已由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
常常聽到人們稱贊他的詩“出手不凡”。這話不假。“出手不凡”固然值得羨慕,但他們之中患有藝術早衰癥的也不乏其人。因此我們倒是應該想一想,當姚振函從一個較高的基點上起步之后,為什么能夠始終保持旺盛的創作活力,能夠不斷地超越自己,使他在創作上一直保持穩定上升的態勢呢?內中原因,自然與詩人的知識結構、藝術修養不無關系,但最為關鍵的一點,在于他能夠自覺地矢志不移地全身心地去擁抱生活、擁抱時代,不管有些人把詩說得多么玄妙,他卻能清醒地認識到,“詩,終究不能懸浮在空中”,應當“和人和社會和生活聯系在一起”,詩人應當從豐富多彩的當代生活中吸取營養,獲取靈感。因此,他善于從一個特定的角度宏觀地把握生活的規律,他也善于去發現、捕捉事物的微妙變化,他在生活的海洋里徜徉、尋覓、發現、思考,是那樣真誠和執著,所以他的主觀抒情,既是自我的、獨特的、眾示同的心聲,又帶著鮮明的時代特征。
來源:青山雪兒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