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文壇動態 > 正文

《力的前奏——四川新詩99年99家99首》出版



《力的前奏——四川新詩99年99家99首》出版

(蒲小林主編、胡亮執行主編。白山出版社2015年出版)
 
胡亮:序言 /1
 
郭沫若:夜步十里松原 /1
周無:過印度洋 /2
鄧均吾:秋 /3
康白情:草兒在前 /4
趙景深:丈人的老屋 /6
羅念生:自然 /7
曹葆華:走 /8
蹇先艾:雨夕 /10
李唯建:祈禱 /11
覃子豪:追求 /12
陳敬容:力的前奏 /13
杜谷:泥土的夢 /14
鄒絳:我愿我是一首詩 /16
羊翚:路 /18
楊山:琴聲又響了 /20
梁南:我不怨恨 /22
王爾碑:鏡子 /24
羅洛:遲開的薔薇 /25
傅仇:夜景 /27
孫靜軒:致小船及其舵手 /29
商禽:長頸鹿 /30
木斧:垂釣 /31
流沙河:貝殼 /33
王志杰:蚯蚓 /34
任洪淵:詞語擊落詞語 第一次命名的新月 /36
方莘:月升 /38
張新泉:好刀 /39
楊牧:我是青年 /41
傅天琳:七層塔頂的黃桷樹 /45
安遇:速度 /47
駱耕野:不滿 /49
周倫佑:想象大鳥 /54
魏志遠:家 /57
鐘鳴:鹿,雪 /60
于堅:對一只烏鴉的命名 /62
林和生:蒼茫時分 /67
翟永明:潛水艇的悲傷 /69
雨田:黑暗里奔跑著一輛破舊的卡車 /72
歐陽江河:計劃經濟時代的愛情 /74
柏樺:懸崖 /76
藍馬:秋天的真理 /78
石光華:明天是舊日子 /80
孫文波:與槐樹無關 /82
陳小蘩:嚼玻璃的兩類人 /83
阿來:大地 /86
程小蓓:活著 /88
靳曉靜:衣裳 /89
蕭開愚:北站 /91
吉狄馬加:自畫像 /93
萬夏:農事 /96
凸凹:一個人的體制,或無柄之刀 /99
楊黎:街景 /101
胡冬:我想乘上一艘慢船到巴黎去 /109
唐亞平:黑色睡裙 /114
程寶林:海盜 /116
馬松:燦爛 /118
鄧翔:廢園里的植物 /120
吉木狼格:陰謀 /122
向以鮮:割玻璃的人 /124
何小竹:夢見蘋果和魚的安 /126
李元勝:土豆是盲目的 /128
李亞偉:硬漢們 /130
鄭單衣:春天 /134
林珂:死亡,是這么一個情人 /136
席永君:驚蟄 /139
宋渠宋煒:聆聽先生柴氏的一次課徒 /141
小安:種煙葉的女人 /143
呂歷:在空虛中掙扎 /145
尚仲敏:祖國 /147
趙野:春秋來信 /149
瀟瀟:對靈魂說…… /152
白連春:母親最無法描述 /154
唐丹鴻:機關槍新娘 /156
龔學敏:九寨藍 /158
蔣雪峰:一千只白鶴把我的亡靈運回故鄉 /160
蔣藍:出位 /161
叢文:蒙娜麗莎的微笑概論 /163
伊沙:車過黃河 /165
啞石:數數 /167
野川:從屋頂滾過的雷霆 /169
楊政:十三不靠 /170
蕭瞳:海水詞 /171
敬文東:偶然作 /172
史幼波:黑白象 /173
李龍炳:橋 /175
胡應鵬:逆行 /177
李兵:無用 /178
楊曉蕓:秋風辭 /180
西娃:畫面 /181
唐果:有一種愛情 /182
廖慧:什么 /184
彌賽亞:夜航船 /186
朱巧玲:死亡是一枚奔跑的果實 /187
馬雁:歡飲 /188
鄭小瓊:鐵 /190
阿伍:C小調夜曲 /191
黃茜:一覺 /193
蕭頌:詩 /195
余幼幼:一半的吸引 /196
 
附錄:入選詩人簡介 /197
 
[主編簡介]
 
        蒲小林,生于1963年,蜀人。詩人。著有詩集《命運的風景》(1994)、《時光的背影》(2009)、《十年》(2009)、《也不是因為風》(2014),散文集《靈魂的聲音》(2001)。現居遂寧。
 
        胡亮,生于1975年,蜀人。批評家。著有《闡釋之雪:胡亮文論集》(言實,2014)、《闡釋之雪:現代詩人評論集》(臺灣秀威,2015),編有《乘以三》(作家,2010)、《出梅入夏:陸憶敏詩集》(北岳文藝,2015)、《力的前奏:四川新詩99年99家99首》(白山,2015)。《元寫作》主編。曾應邀參加青海湖國際詩歌節、洛夫國際詩歌節。現居遂寧。
 

[部分入選詩人簡介]
 
郭沫若(1892-1978),四川樂山人。創造社成員。詩人,作家,歷史學家。
鄧均吾(1898-1969),四川古藺人。創造社成員。詩人,翻譯家。
康白情(1898-1968),四川安岳人。新潮社成員。詩人。
趙景深(1902-1985),四川宜賓人,生于浙江麗水。綠波社及文學研究會成員。詩人,學者,翻譯家。
羅念生(1904-1990),四川威遠人。詩人,學者,翻譯家。
曹葆華(1906-1978),四川樂山人。詩人,學者,翻譯家。
蹇先艾(1906-1994),貴州遵義人,生于四川越西。曦社成員。詩人,小說家。
李唯建(1907-1981),四川成都人。新月派成員。詩人,翻譯家。
覃子豪(1914-1963),四川廣漢人,后移居臺灣。藍星社成員。詩人。
戈壁舟(1916-1986),四川成都人。詩人。
陳敬容(1917-1989),四川樂山人。九葉派成員。詩人,翻譯家。
杜谷(1920-),江蘇南京人,長居成都。七月派成員。詩人。
鄒絳(1922-1996),重慶巴縣人,生于四川樂山。詩人,翻譯家。
羊翚(1924-),四川廣漢人。平原社成員。詩人。
楊山(1924-),四川南充人。詩人。
梁南(1925-2000),四川峨眉山人。詩人。
王爾碑(1926-),四川鹽亭人。詩人。
羅洛(1927-1998),四川成都人。七月派成員。詩人,翻譯家。
傅仇(1928-1986),四川榮縣人。詩人,劇作家。
孫靜軒(1930-2003),山東肥城人,長居成都。詩人。
商禽(1930-2010),四川珙縣人,后移居臺灣。詩人。
木斧(1931-),寧夏固原人,生于四川成都。詩人。
流沙河(1931-),四川金堂人。詩人,學者。
王志杰(1935-2001),山東諸城人,生于四川自貢。詩人。
任洪淵(1937-),四川邛崍人。詩人,學者。
方莘(1939-),山西五臺人,生于四川金堂,后移居臺灣、美國。藍星社成員。詩人。
張新泉(1941-),四川富順人。詩人。
席慕蓉(1943-),內蒙古察哈爾人,生于四川,后移居臺灣。詩人,畫家。
楊牧(1944-),四川渠縣人。詩人。
傅天琳(1946-),四川資中人。詩人。
安遇(1949-),四川大英人。詩人。
駱耕野(1951-),重慶人,長居成都,亦居香港。詩人。
魏志遠(1952-),四川成都人。詩人。
周倫佑(1953-),四川西昌人。非非主義成員。詩人,理論家。
鐘鳴(1953-),四川榮縣人,生于四川成都。詩人,散文家。
于堅(1954-),四川資陽人,生于昆明。他們派成員。詩人,散文家。
林和生(1954-),四川樂山人。詩人,學者,翻譯家。
翟永明(1955-),四川成都人。詩人,散文家。
雨田(1956-),四川綿陽人。詩人。
歐陽江河(1956-),河北涉縣人,生于四川瀘州。詩人,書法家。
柏樺(1956-),重慶人,長居成都。詩人,學者。
藍馬(1956-),四川西昌人。非非主義成員。詩人,理論家。
石光華(1958-),四川成都人。整體主義成員。詩人,美食家。
孫文波(1959-),四川成都人。詩人。
陳小蘩(1959-),四川成都人。詩人。
阿來(1959-),四川馬爾康人。詩人,小說家。
程小蓓(1959-),四川成都人。詩人。
靳曉靜(1959-),北京人,長居成都。詩人。
蕭開愚(1960-),四川中江人,曾旅居德國。詩人。
吉狄馬加(1961-),四川昭覺人。詩人。
唐亞平(1962-),四川通江人。詩人。
萬夏(1962-),重慶人,曾長居成都。莽漢及整體主義成員。詩人。
凸凹(1962-),四川萬源人,生于四川都江堰。詩人,作家。
楊黎(1962-),四川成都人。非非主義成員。詩人,小說家。
胡冬(1962-),四川成都人,后移居英國。莽漢主義成員。詩人。
馬松(1963-),四川雅安人。莽漢主義成員。詩人。
吉木狼格(1963-),四川涼山人。非非主義成員。詩人。
向以鮮(1963-),四川達州人。詩人,學者。
何小竹(1963-),重慶彭水人,長居成都。非非主義成員。詩人,小說家。
李元勝(1963-),四川武勝人。詩人,小說家。
李亞偉(1963-),重慶酉陽人,長居成都。莽漢主義成員。詩人。
林珂(1963-),四川成都人。詩人。
宋氏兄弟(1963-,1964-),四川沐川人。整體主義成員。詩人。
小安(1964-),四川成都人。非非主義成員。詩人。
尚仲敏(1964-),河南三門峽人,長居成都。大學生詩派成員。詩人。
趙野(1964-),四川古宋人。詩人,藝術策展人。
瀟瀟(1964-),四川安岳人。詩人。
白連春(1965-),四川瀘縣人。詩人。
唐丹鴻(1965-),四川成都人,后移居以色列。詩人,紀錄片編導。
龔學敏(1965-),四川九寨溝人。詩人。
蔣雪峰(1965-),四川江油人。詩人。
蔣藍(1965-),四川自貢人。詩人,隨筆作家。
叢文(1966-),四川廣漢人。詩人,翻譯家。
伊沙(1966-),陜西西安人,生于四川成都。詩人,小說家。
啞石(1966-),四川廣安人。詩人。
野川(1967-),四川三臺人。詩人。
史幼波(1969-),四川廣元人。詩人。
李龍炳(1969-),四川青白江人。詩人。
胡應鵬(1970-),四川蓬溪人。詩人,歌手。
楊曉蕓(1971-),四川北川人。詩人。
阿紫(1972-),四川成都人。詩人。
朱巧玲(1974-),四川井研人。詩人。
馬雁(1979-2010),四川成都人。詩人,散文家。
鄭小瓊(1980-),四川南充人。詩人,散文家。
阿伍(1982-),四川遂寧人。詩人。
余幼幼(1990-),四川峨眉山人。詩人。
 
 
序言
——為《四川新詩99年99家99首》作
 
文/胡亮
 
1919年2月,胡適譯出美國女詩人蒂絲黛爾(Sara Teasdale)的《關不住了》,并自詡為中國新詩成立之紀元。這個蒂絲黛爾出生于密蘇里州的一個比較保守的家庭,她永遠也不會想到,胡適偷借她的這首小詩,沖任了吾國白話詩運動的急先鋒。事實上,早在此前的1916年7月,胡適就已經寫出第一首白話詩,用以回應和挑釁他的朋友梅覲莊。后者非常奇怪地認為:白話不能做詩,只能做小說。其實白話詩古已有之。風,樂府,佛經偈語,白居易和王梵志,杜文瀾輯錄的《古謠諺》,馮夢龍輯錄的《掛枝兒》、《山歌》及其擬作的《夾竹桃》,包括無名氏用官話譯出的《新約》,在我看來,都是可愛的(或諧謔的)白話詩。對此我們可以熟視無睹,以便繼續把胡適成全為一個濫觴;我要很勉強地說,這就是新詩的濫觴:充滿喜劇性,又不無象征意味。很快,新詩就成為新文化運動之戈。流風所及,仿佛不做新詩,無以表明某種“進步的”文化態度。多年之后,雖然仍有“迄無成就”的斷言,也不能打亂和阻斷新詩的步武。魯迅,馮至,艾青,卞之琳,穆旦,昌耀,北島,這些詩人的出現,已經勃起數座絕巘。他們的寫作,增加了漢語的豐富性,增強了漢民族的感受力,讓百年新詩史間奏出了救亡與啟蒙的交響樂。
 
但是,即便到了今天,新詩經典化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歷史的歧谷,現實的巉巖,美學的生門與死門,給每一位學者和選家都平添了無窮的繚亂和絮煩。我們甚至發現,愈是卷軼浩繁的選本,愈加無益于新詩經典化。古代選家,比如蘅塘退士,曾經多次啟發我們,這個問題的逐步解決——也許永遠不可能最終解決——只能依仗小型選本,甚至袖珍選本。是的,我們亟待進行的工作,就是從百位里選出一位詩人,從千件里選出一件作品。這種選學的減法通過不斷收緊的苛刻,只愿意網住那些成年或半成年的虎齒鯨。懷著這個費力不討好的初衷,2008年,筆者選出《1949-2008:中國當代詩100首》。五年之后,時間來到2013年,筆者慮及生為蜀人,當惜蜀籟,故又歷時兩月,增刪八稿,選出《四川新詩99年99家99首》。今之四川轄區,已不包含重慶。詩人之原籍四川,出生四川;原籍四川,出生外地;原籍外地,出生四川,均視為四川詩人。另有杜谷、孫靜軒、駱耕野、柏樺、靳曉靜、萬夏、程寶林、何小竹、李亞偉、尚仲敏十家,雖非四川詩人,然其創作和影響與成都均有莫大淵源,亦斟酌收錄。卷首詩人郭沫若與卷尾詩人余幼幼生年相距九十九年,故以年均一人、人限一首為例,最終篩得九十九家九十九首。沐川宋氏兄弟早年聯袂寫作和發表,近來雖已雙飛,則仍然視為一家。入選詩人按生年排序,生年相同,則以姓氏筆畫排序。覃子豪生年有二說,1912年與1914年,劉登翰即忽持前說忽持后說,今從張默、奚密、古繼堂,采1912年之說。入選作品全部為新詩,以短為主,以質取勝,強調其現代性、抒情性和完整性,間亦慮及流派代表性和時空均衡性。不收錄長詩、歌詞和散文詩。引入西方文選慣例,堅不收錄編者之作品。
 
自郭沫若以降,四川新詩史與中國新詩史呈現出驚人的同構性,換言之,中國新詩譜系可以大體上適用于四川新詩。白話詩,自由詩,創造社的澎湃,文研會的擔當,新月派引入并化用維多利亞時代英詩格律,九葉派對“現實、象征、玄學的新的綜合”,七月派和平原社的“戰歌時代”,以及緊緊跟隨的“頌歌時代”,臺灣現代詩運動(尤其是創造社集團),歸來者,泛朦朧詩,他們,非非,莽漢,漢風的重現,女權的勃興,敘事性的提出與踐行,杜甫式修辭論,知識分子寫作,北京大學小傳統,第三條道路,口語與后現代主義……四川詩人著墨于每張毛邊紙,幾乎可以自行連綴出一部中國新詩長卷。特別是郭沫若、陳敬容、商禽、于堅、翟永明、歐陽江河、柏樺、蕭開愚、李亞偉等人的寫作,涌動著熱烈而強勁的文體意識,改變了并改變著我們對于語言和現實的態度。記得是2012年11月30日,在成都寬巷子香積廚——此處必須插播廣告:香積廚主人就是酒鬼李亞偉,美食顧問可能是吃貨石光華——幾杯酒下肚,詩人柏樺似乎微醉了,他忽然輕聲叫嚷起來,“要有文體意識,要創造新的生活方式,你曉得,這才是最恐怖的事情”,反復兩次說罷,眼睛放光,臉頰透紅,幾乎站將起來。“恐怖”,蜀語,可訓為“厲害”。盡管已經如此恐怖,但是四川新詩的某些板塊,至今仍是“全國性研究”的盲區或半盲區,比如周無(又名周太玄),羊翚,孫靜軒,宋氏兄弟,馬松和鄭單衣。寫至此處,想起一個插曲。三十年前,學習小學課文,《我的老師》,作者魏巍回憶到,“溫柔”、“美麗”、“十八九歲”的蔡老師曾教讀一首無名詩,“圓天蓋著大海,黑水托著孤舟,遠看不見山,那天邊只有云頭,也看不見樹,那水上只有海鷗”,多年來時常引起我的遐想,誰是蔡老師,其命運如何,誰是這首詩的作者,其命運又如何?這次細細收撿散亂的新詩小歷史,才發現這首詩就是《過印度洋》,作者周無,生物學家,1895年生于新都,1969年卒于成都。編者過眼新詩甚多,向來自矜,經此,則背心手心汗出如漿矣。后來想來,周無雖然能夠將格律詩寫得渾如自由詩,可能也沒有太多的人能夠注意到,他恰是早期白話詩和稍晚新月派之間的奇怪的紐繩。還有羊翚,其胞兄覃子豪遠赴臺島,仍然沒有逸出大陸讀者和學者的視野,倒是他自己,幾乎已經被徹底淡忘,其1979年以后所作《無題》諸詩,沉痛哀切,卻沒有進入任何一冊歸來者詩選。此外,孫靜軒后期之懷疑主義,宋氏兄弟早年之復古主義,馬松之天才如曇花,鄭單衣之抒情性如恒星,亦均未引起足夠的關注。我們渴望本書的出版,或能稍稍撥開亂象,彌補四川的“占位”弱勢,讓四川詩享有與北京詩相當的契緣,最終合理地推動吾蜀新詩經典化進程。
 
當然,本書在校正天枰的同時,也有可能碰歪托盤。編者亦心知肚明,目前的名單確有遺珠之憾。重要詩人落選,不外三種情況:一是編者審美偏見,二是編者視野局限,三是詩人及其作品不被許可。親愛的讀者,你們一定要曉得,當編者反復權衡,放棄一個又一個詩人的時候,曾經過緩慢而謹慎的猶豫,有時候還感到疲弱而急迫的傷懷。這時候,編者就會如此寬慰自己:即便是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也漏了李賀;同樣經典的選本,弗蘭西斯·特納·帕爾格雷夫(Francis Turner Palgrave)的《英語最佳歌謠及抒情詩之金庫》(The Golden Treasury of The Best Songs and Lyrical Poem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甚至漏了布萊克(William Blake)和鄧恩(John Donne):而這兩個選本,絲毫也不能扣減三位詩人的天才的光輝。
 
在這次工作中,編者參考了若干類書及選本,撮其要者,計有陳敬容主編《中外現代抒情名詩鑒賞辭典》(學苑,1989),唐祈主編《中國新詩名篇鑒賞辭典》(四川辭書,1990),海夢主編《中國當代詩人傳略》(四川文藝,1990-1993),公木主編《新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1991),陶本一、王宇鴻主編《臺灣新詩鑒賞辭典》(北岳文藝,1991),萬夏、瀟瀟主編《后朦朧詩全集》(四川教育,1993),毛翰主編《中華詩歌大辭典》(陜西人民,1994),羅洛主編《詩學大辭典》(安徽文藝,1995),陳超編著《20世紀中國探索詩鑒賞》(河北人民,1999),謝冕主編《中國新詩總系》(人民文學,2009-2010)。其它選本及別集,尚有百余種之多,此處不及一一細列。
 
最后,要感謝蒲小林先生策劃選題,柏樺、樹才、凸凹、龍炳、蔣浩、蕭頌諸位先生提出建議,陽凌女士寄贈乃父羊翚先生之大著,——計有《涉灘的纖手》、《火焰的舞蹈》、《心中的城》,此三種詩文集,坊間似乎并未多見。
 
 
                                                   2013年10月31日,普門品,
                                                        木芙蓉花開正熾。

                                             (原載《龍泉驛創作》2014年第一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网国产最新在线| 日本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四川|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看 |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国产96在线|日韩| 二区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 欧美aaaaaaaaa| 一级做a爱片就在线看| 国产女人aaa级久久久级| 欧美猛交xxxx乱大交| 一级人做人爰a全过程免费视频| 国产午夜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欧美极品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99久久久久久97|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 日本道色综合久久影院| jizzjizz之xxxx18|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一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 | 国产亚洲视频网站| 日韩福利小视频| fc2免费人成在线视频| 又黄又大又爽免费视频| 无人高清视频完整版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97| 狠狠爱天天综合色欲网| 一二三四视频免费视频| 免费的毛片基地| 在线欧美精品国产综合五月 |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 成年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 波多野结衣mxgs-983| 一级试看120秒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