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百詩人開會線上"刷屏"
2015年04月05日08:11 來源:華西都市報
微信時代,詩壇生態也在發生改變!不信你看——
人間四月天,正是讀詩好季節。哪里讀詩?除了傳統的詩歌刊物,詩集,很多人開始在微信群讀詩了!近一年多來,各種微信詩歌群的成群出現,讓熱愛寫詩、賞詩的人,建立了空中研討會,成為一種新現象。2014年年底,伴隨著一句“穿越大半個中國”刷爆微信朋友圈,一位名叫余秀華的農婦變成當紅文化熱點人物。在熱點事件的背后,還有大量的詩人在微信上寫詩、發詩、評詩,甚至還在微信詩歌群上開起了空中的“詩歌研討會”!有人驚呼:他們正改變當下的詩歌生態!
近日,由省委宣傳部、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省全民閱讀活動指導委員會辦公室指導,華西都市報主辦的四川首屆“書香之家”評選暨“全民閱讀川版好書”大型公益活動,正在全省范圍內尋找評選“書香之家”、“書香社區”、“書香之城”、“書香校園”、“書香企業”,為四月“全民閱讀月”打造一個崇尚閱讀和相互交流學習的互動平臺。詩歌是文學,文學與書香,緊密相連。讓我們走近那些在微信上正high的詩人們,聆聽他們在微信時代的詩歌新體驗。
研討會就一定是在會議室召開嗎?如今,還可以是這樣
詩歌研討會搬上微信群大家對著手機“發言”
周瑟瑟是個有名的60后詩人,他出版過很多部詩集,參加過很多詩歌研討會。但是3月30日,一場名為“明天詩歌現場——周瑟瑟詩歌討論會”的詩歌微信群在線討論會,卻讓他由衷感嘆:“驚呆了!”從當天下午一點半陸續就開始了,一直持續到晚上十一多,散布全國各地與海外的數百位詩人、詩評人,幾乎同時段在線,對周瑟瑟的十首詩歌作品一首一首進行分析、批評。場面蔚為壯觀,參與詩人之多、討論之熱烈,讓人真真感受到:這種詩歌氛圍,可真是杠杠的。
作為被討論的主角詩人,面對“被刷爆”的評論,也感到新鮮又刺激,“多年前在北京開過一次我的長篇小說研討會,幾十位評論家、作家在一間會議室里發言討論,大家都很累。這是我寫詩20多年來第一次詩歌討論會,沒想到居然是在微信群上開,出人意料,確實比在線下強,發言者涌躍,一時擠爆了,我的手機屏上幾千條發言,手機發熱,都卡了?!?br />
參與的湖北詩人黍不語說:“我只感覺到一股強勁的沖擊力,就如此刻的現場?!泵绹趴舜髮W訪問學者、詩人戴濰娜因時差沒有趕上現場討論,第二天早晨她還在微信上進行了一段“補評”。
據周瑟瑟介紹,“明天詩歌現場”微信詩歌群是2014年成立,發端于長沙,由著名詩人譚克修策劃發起,以老牌詩歌民刊《明天》為班底,是目前最受關注的詩歌微信群,集聚了包括陳先發、張執浩、李元勝、譚克修、沈浩波、周瑟瑟、楊黎等實力詩人及許道軍、龍揚志、程一身、葉開、路云、何平等批評家,還有活躍于各地詩歌現場、詩歌報刊、網絡的優秀詩人。周瑟瑟擔任評委之一,建群之初就已經入群,是最早入群的成員之一。半年多時間,該群成員人數已經發展到上限500人,“該詩歌微信群因為專業與火爆,現在是一席難求。”
“明天詩歌現場”微信詩歌群總策劃譚克修說,“這種討論會與線下討論會的比較優勢,不只是民主、直接,以及低成本、高效率。最大的優勢,就是把有限的線性時間變成了無限的海量時間。一個小時的討論,完全可以出一本書。我們這種詩歌現場正在改變詩壇生態,讓這么多人認真閱讀你的詩歌。在這年頭已經是難得的事情,別說專門寫評論了。”
線上研討會只是像聊天那樣泛泛而談嗎?如果這樣想,你就錯了
流程很正規 不僅有主持還有評審團
據了解,“明天詩歌現場”微信群討論過數十位當代中國優秀詩人作品,已引發大量網友關注。周瑟瑟還強調,在“明天詩歌現場”微信群里做詩歌研討會,并不是平時聊天那么泛泛而談,“而是有一套比較正規的流程。比如策劃人要提前一天,把要討論的作品和預告,給予公布。正式開始以后,由在線主持人發布開場主持推薦語。被討論的詩人要出場向大家打招呼,然后一首一首貼上去,大家一首一首討論。雖然有時候因為人多,大家發言一擁而上,會出現高峰滾動太快的情況,但總體是有章可循的。”
除了做詩歌的線上研討會,“明天詩歌現場”微信群還會舉辦好詩人PK大賽,由詩人李之平組織,“為了讓比賽更公正,我們還專門成立了微信的詩歌評委團,有媒體評審團,也有詩人評審團。群里的成員詩人可以報名參賽,每期選出兩名進行PK,每個人貼到群里10首詩,匿名發布,由評委們進行投票評出優劣,按照得票數,選出優勝詩人?!?br />
周瑟瑟說,“像30日那場在線討論會,我見到了此前沒有看到過的,對我的詩歌那么豐富而直接的評價。不完全整理出來的發言有5萬3千多字,都是很有見地的干貨啊。我自己感到受益匪淺。當然,這種討論,跟線下的座談會討論相比,走活潑、感性路線。”周瑟瑟總結說,“據我當下的觀察,‘明天詩歌現場’群,是當下規模最大的詩歌群,也是最專業的微信詩歌群?!?br />
當下,微信平臺上,有很多詩歌公眾號,比如“為你讀詩”,會舉行線下朗誦活動。
他們為何愛上“空中詩歌研討會”?
在這里,沒有身份高低大家只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詩人
“這里沒有設高高的主席發言臺,不凸顯各自現實生活中的角色,讓大家只以詩人或詩歌愛好者的本色來交流?!?br />
“這里只認詩歌寫得是否好,是否獨特,其他一切毫無意義。這在傳統的研討會上,是不太容易做得到的?!?br />
何春說,“微信讓詩人的作品,變得隨時隨地。只要你愿意寫詩,用心寫詩,在這個群里,總能第一時間找到知音,找到批評家?!鄙硖幏泵Φ膹V告行業,何春說,他候機的時候,靈感來了,“打開手機寫一首,直接傳到微信群中,馬上就得到評價。這對一個詩人來說,這是全新的體驗。只要寫得好,大家會無私地推廣?!?br />
對于詩歌微信群存在的意義,周瑟瑟指出,“這里的討論是開放的,自由的,平等的。這里沒有設高高的主席發言臺,不凸顯各自現實生活中的角色,這很大程度上消解了詩人的社會身份,讓大家只以詩人或詩歌愛好者的本色來交流。不管你是影響很大的詩人,還是詩歌初學者,抑或是愛好詩歌的粉絲,都可以即興發言。由于這個平臺上,有很多人在現實中彼此并不認識,有些人會取好玩的長長的網名活躍氣氛,比如總策劃譚克修在群里有一段時間就取了個網名“我只想安靜地做個美男子”,詩人郎啟波叫‘打令,我不是一個好人’。大家批評的時候說真話,自然而然,形成正反方。這里只認詩歌,寫得是否好,是否獨特,其他一切毫無意義。這在傳統的研討會上,是不太容易做得到
重慶詩人李海洲也是多個詩歌微信群的骨干成員。他說,“在這里可以讓詩歌傳播的效率變得很高。比如我的一首詩,發到詩歌的微刊上,點擊率一萬。這種閱讀量,傳統的詩歌刊物哪能比得上?讓詩歌得到更高效的交流,讓好詩傳播更快,詩人的存在感更強烈。這也是對一個詩人最大的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