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愛情詩歌百年精選集》
江蘇文藝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
黃梵 主編
關于此書
本書是對新詩百年來愛情詩的一次總檢閱,收盡百年來那些最動人的愛情詩篇;書中把愛情詩分成十一類的獨創編法,也使該書成為用詩寫就的愛情手冊。
目錄
愛的哲理
就為了一丁點的愛情 橫行胭脂
致橡樹 舒婷
喻一種愛的方式 楊森君
戀愛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徐志摩
我知道一種愛情…… 于堅
親愛的:你是別的事物 樊樊
蜜蜂 西渡
悲情 宋醉發
我會永遠占領你的心 施施然
景物 子川
兩條直線 沉河
木匠 西毒何殤
愛情 榮榮
愛情的臉 劉春
否則就不是愛情 代薇
相遇
偶然 徐志摩
雨巷 戴望舒
相遇 楊康
西藏女人 李笠
我跟隨一位少女穿過城市 西川
少女與墻 田原
我想看見光 沈浩波
給一位女孩 潘維
激情
當燈熄滅之后 藍藍
火災的城 紀弦
六月 李以亮
功能論 林德俊
愛情生活 韓東
我,和你 谷禾
渴望 翟永明
最后 晴朗李寒
下沙 張維
和一個魔女度過的一個夜晚 戈麥
長相守
兩人世界 西娃
自畫像 舒婷
我們 娜夜
小魔障 張執浩
前世的秘密 從容
頭發 李琦
那一夜 瀟瀟
碧玉 李少君
在有你的世界上 藍藍
為什么大海還在咆哮 姚風
讓我一起變老 張耳
最小的馬 西渡
滿身油污的人照樣可以耳鬢廝磨 盛興
相愛 余叢
愛情的,親情的 李成恩
相思
教我如何不想他 劉半農
日記 海子
秋歌 痖弦
錯誤 鄭愁予
為了愛的緣故 娜夜
寄遠方 李琦
給小杏的詩 于堅
一首獻給亞亞的秋歌 鄭單衣
秋意 沈奇
你的聲音 馬永波
水仙十四行 夏菁
水手 劉延陵
發 方明
獨白
風鈴 楊牧
因為風的緣故 洛夫
給妻子 黃燦然
你的手 韓東
怎樣的未來 樹才
愛我吧…… 藍藍
肖像 沈葦
窗下 黃禮孩
我見過的愛情很多 金鈴子
在愛中 樊樊
像法國人那樣說我愛你 顏艾琳
比心愛更源泉叢書 臧棣
心愿 李金發
贊美
一個字 娜夜
我還是喜歡你明亮的樣子 張執浩
一朵小菊 李小雨
這黑夜真好 潘洗塵
我的心愛著世界 顧城
她底眼睛 王獨清
愛人 芒克
等待
斷句 朱湘
等你,在雨中 余光中
一棵開花的樹 席慕容
小站 張大雷
雪上的字 李琦
愛的復活 鄭敏
平靜之歌 胡弦
那句話 胡茗茗
今夜無眠 安琪
告別
再見 顧城
沙揚娜拉 徐志摩
薄雪 龐培
縫 李琦
車站 王小妮
林下的小語 戴望舒
失眠 古馬
告別 沈葦
情歌 育邦
愛之痛
終結者 張執浩
鏡中 張棗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徐志摩
愛 昌耀
裝在時間里的痛 古箏
多年以后 瀟瀟
忘掉她 聞一多
挽歌
最后一吻 黃燦然
我已慢慢習慣了…… 藍藍
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個吻 伊甸
和你 葉舟
初戀 西川
我把我的恨一再壓低 楊康
埋葬 白夢
愛情挽歌 黃梵
后記:愛情的十一種聲音
黃梵
用新詩來探討愛情,來保存愛情與人們遭遇時的種種美感——邂逅之美、激情之美、相思之美、告別之美、挽歌之美、痛苦之美……無非是想揭示現當代中國人對愛情的體悟、感懷和認識有多深、有多廣,有無達到動人的境界?新詩誕生百年以來,愛情始終是激勵一代代詩人的永恒靈感之一,正因為詩歌有著超凡的敏感、洞察、表現力和美感,它自然成為人們在紙上復現愛情種種感覺的最佳載體。
我編這本百年愛情詩選時,傾向于用新詩為愛情建立一個感情和詩意的分類學,即循著詩歌提供的情感方向,來總結愛情到底包含哪些類型;這些類型的奇妙情感被詩歌捕捉以后,恰恰又能成為啟發讀者或情侶們的一條條新路,讀者可以用它來檢視自己經歷或想象的愛情,有無本書提供的廣度和深度,或者因閱讀本書分類的愛情詩,讀者自己的情感被細化、深化、審美化。這種超出詩學的安排,使本書成為一本分類豐富的情感手冊,讀者隨時可以查閱與自己感覺相近或急需得到解惑幫助的某類愛情詩。幾年前,我讀到阿連德的《阿佛洛狄特:感官回憶錄》時,可以說大受啟發,她幾乎為愛情建立了一個植物分類學,她描述了那些據說能駕御愛情、催生愛情的種種食品植物。由于詩歌在文字上的靈敏,達到了人類的使用極限,我用詩歌來為愛情分類,應該比用散文或小說更為豐富、敏銳。事實上也是如此,我檢視百年的愛情詩成就時,很容易就找到了超過二十種類型的愛情詩,只是由于篇幅大大超過出版者預設的容量,最后只好挑選出十一種主要類型用于成書。
編選本書時,因時間篇幅限制,我只能在自己所見的愛情詩中挑選,不追求詩學上的齊備和無一疏漏,也因版權障礙或聯絡不暢,許多優秀的愛情詩被割舍或漏選在所難免,諸如馮至、卞之琳、汪靜之、陳敬容、劭洵美、唐亞平、張燁等很多人的詩,這些遺珠之憾,只好等以后找機會彌補(我相信會有機會)。編選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學子們對詩歌的熱情和奉獻:南京大學的博士生李倩冉、宋寧剛參與了初選工作,書中的部分分類想法來自李倩冉;南京理工大學的本科生炎石(他也是一位優秀的九零后詩人),參與了對初選詩歌的分類工作。沒有他們的幫助,我肯定無法用數月就完成全書的編選工作,我在此由衷地感謝他們!
2012年12月20日寫于南京六合里
2015年4月20日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