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子建憶恩師童慶炳:他是內心有光外表潔凈的人
編者按:2015年6月14日,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文藝理論領軍人物童慶炳先生辭世,享年79歲。1987年北師大與魯迅文學院聯合開辦創作研究生班,童慶炳擔任該班級輔導員,并有授課,莫言、余華、嚴歌苓、遲子建、畢淑敏、劉震云等均為他的學生。

鳳凰文化聯系了作家遲子建,她在收短信以后回復說“剛從微博知道童老師去世的消息,已發微博悼念。二十年前寫過關于童老師的一篇小文,可惜那時不用電腦,找不到了。”鳳凰文化搜索到遲子建的微博,她寫到:“童慶炳老師給我們授課時,喜歡穿白襯衫。童老師選擇晴朗的日子遠行,是因為他看見上天白云朵朵,為他備下了最美的白襯衫。這樣的白襯衫不惹塵埃,永不褪色。”隨后,遲子建又向鳳凰文化談了一些對于恩師童慶炳的記憶:
鳳凰網文化:當時是怎樣一個情況成為童先生的學生?那時候您開始寫作了嗎?
遲子建:1987年,北京師范大學與魯迅文學院聯合舉辦首屆文藝學創作研究生班,當時由何鎮邦老師舉薦,我來到這個班。來為我們授課的老師很多,翻閱聽課筆記,可以看到錢中文、吳元邁、何西來、吳福輝、黃子平等諸位先生,都給我們講過課。但他們通常是講一課就走了。而童慶炳先生不一樣,他是北師大教授,是我們創作研究生班的導師,他為我們開了一門課,創作美學,所以對他印象較深。那時我已經發表了小說作品,比如早期的《北極村童話》。
鳳凰網文化:可以回憶一下當年上課時的情景嗎?比如童先生的講課方式、與學生的相處等等。
遲子建:童慶炳老師給我留下的印象非常儒雅,他講課很認真,聽他課的學生也比較多。他把理論與創作實踐結合起來,常常分析學生的作品,從而避免了把理論講得枯燥、晦澀的弊病。只要是夏季,他來給我們講課時,總是穿著白襯衫,給人潔凈之感。
鳳凰網文化:與童先生的往事中有哪件是讓您終生難忘的?
遲子建:我聆聽童先生的教誨,與先生并無過多交往,二十多年前,應邀寫過一篇先生的印象記。知道他近幾年身體欠安,所以今年張清華教授邀請我下半年去北師大做駐校作家時,我還說可以拜望一下童慶炳老師。沒想到先生盛夏時節走了。
鳳凰網文化:童先生所授課業對您日后創作有哪些幫助?會不會完全改變了您寫作上的某些想法和手法?
遲子建:理論對創作來說,可以是光,為你的藝術世界注入活力;也可能是枷鎖,桎梏你的寫作。以我多年前聽童慶炳教授課的印象,他是一個敬重文學,內心有光的人。
來源:鳳凰網文化
作者:徐鵬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