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憶恩師童慶炳:嚴肅認真 也是寬厚長者

莫言安慰童慶炳學生 攝/法制晚報記者 柴程
法制晚報訊(記者 張麗 劉汨 實習生 賈奕帆) “方而不割,廉而不劌,夫子人格宜為天下楷;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先生學識堪稱百代師。”這副挽聯(lián),寄托了大家對童慶炳先生的哀思。6月14日,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童慶炳因心臟病突發(fā)去世。童慶炳是我國文藝學理論領域的泰斗級人物,大批學者和知名作家都曾經是他的學生。
今天上午9時,童慶炳的追悼會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曾經師從童慶炳的知名作家莫言、余華等人到場,表達哀思。
現場目擊 提前一小時 已有百米長送別隊伍
今天上午8時,記者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看到,雖然追悼會是9時舉行,但已經有人在此排隊等候進場,送童先生最后一程。
在大禮堂的門口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排隊人群中有童慶炳生前共事多年的同事和他的學生。
9時整,追悼會正式開始。低沉回蕩的哀樂聲中,童慶炳身上蓋著黨旗,面容安詳地躺在靈堂中央的鮮花叢中。吊唁者們排隊緩步進入吊唁廳,上前給童先生送上深深的三鞠躬。童先生的家人哽咽著,顫抖著雙手與前來吊唁的人一一握手致謝。
在蓋棺前,童慶炳的兒子把父親生前的遺物一把毛筆和一打宣紙等放進了棺材。
名家感懷 恩師離去 心里很悲痛
上午9時左右,莫言來到吊唁廳送別恩師最后一程。
莫言告訴記者,童慶炳是一位嚴肅認真的學者,幾十年來取得很大學術成就,培養(yǎng)出了很多優(yōu)秀的學生。
“也是一位寬厚的長者,他對學生充滿了照顧和厚愛。”莫言說,童老師是一個好人,他突然地離開讓曾經受過他恩德的學生們心里感到很悲痛。
莫言同時還表示,恩師對他一直很照顧、很愛護,大到創(chuàng)作方面,小到生活方面都給他很大的關懷和關切。
“本想著過兩天找老師聊一些學術方面的事情,沒想到這么突然地離開。”莫言說。
在恩師遺體前,莫言再三鞠躬,與恩師親人一一握手后眼角濕潤走出吊唁廳。
上午,著名作家余華也神情肅穆地出現在了告別儀式上。
“真的很突然。”余華表示,他本約好這周末去探望童老師,“真的沒有心理準備,每年我都會去定期探望他。”
回憶起當年師從童慶炳的經歷,余華介紹,作為老師的童慶炳既寬容,又嚴格。“在思想上寬容,他可以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觀點,但在學風上要求嚴格。”
據余華介紹,對于自己日后的作品,兩人交流得并不多。“我們后來是朋友的關系,更多聊聊生活上的事。”
友人回憶 “童先生對孩子教育很嚴格”
和童慶炳有著60年交情的史女士告訴記者,童慶炳在文藝學領域是泰斗級人物,現在大概有500多所高校在使用童慶炳先生主編的《文學理論教程》。除了在文藝學研究方面的成就,他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是一位很嚴厲的父親。
“有一次他兒子作業(yè)寫得不好,童先生整個就把兒子的作業(yè)撕毀了。”她說,然后讓兒子直到把作業(yè)寫到他滿意為止。
她回憶,最后一次她看見童先生,還是教師節(jié)習近平去北師大時,童先生作為教師代表出現在電視上,“當時在電視上看他氣色還挺好,沒想到這么突然地離開了。”
來源:法制晚報
作者:張麗 劉汨 賈奕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