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新聞網訊(記者 李立平 通訊員 李美蓉)“每次回家,總遇到雨,這纏人的家伙/假裝成我的好愛人,舉著濕漉漉的手說歡迎……”(安琪),繼2013年和2014年的端午詩會后,今年閩南師大文學院和漳州作協聯辦,邀請來自漳州各地數十名詩人及詩歌愛好者,以詩歌為媒介促進學習交流并悼念屈原。
本次詩會邀請到了包括楊西北、安琪、老皮、康城、吳常青在內等多位本土詩人。詩會上除了屈原的《楚辭·離騷》、余光中的《淡水河邊吊屈原》、林語堂的《說鄉情》等膾炙人口的古今詩歌名作外,不少詩人的原創作品也悉數亮相。文學院寫作研修班學員,光華詩歌獎獲得者劉文西聲情并茂的吟誦了原創作品《給孩子尤克斯》,將詩會推向高潮。
此次的詩會中文學院黨總支施榆生書記以及寫作研修班學員林丹妮、吳子彥同學都不約而同的采用了閩南語來誦讀詩歌。“上古時代的楚辭與閩南韻腳相仿,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用閩南語來誦讀詩歌的林丹妮表示,她們誦讀的詩篇作者就是漳州人林語堂,所以才想到了用閩南語誦讀的特殊形式。
不同于往屆的端午詩會,今晚的活動將傳統國學、詩歌、朗誦藝術、以及閩南文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讓觀眾在賞詩詞、喚忠魂、聽金曲的文藝氛圍中過端午。
“這對文學院的詩歌教學工作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因此為了更好的增強大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我們同漳州市作家協會楊西北主席一同敲定了這次活動。”主辦方代表王朝華老師介紹了此次活動的緣起。他說,近年,全國各地的詩歌愛好者都陸續自發的開展詩會活動,并倡議將端午節定位詩人節。
(轉自:2015-06-25 10:56 來源:漳州新聞網 )
——————————————————————————————————————————————————
【附錄】
2015年端午詩會
(歲在乙未夏至日 二〇一五年六月二十二日)
2015年端午詩會致辭
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 黃金明
福建漳州市作家協會主席 楊西北
目錄
1. 《雨用什么方式保護自己》 作者:安琪 朗誦者:安琪
2. 《貝加爾湖畔》 作者:老皮 朗誦者:老皮
3.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作者:吳常青 朗誦者:吳常青
4. 《平躺》 作者:青禾 朗誦者:青禾
5. 《一棵樹》 作者:于燕青 朗誦者:于燕青
6. 《題紫砂壺》 作者:陳煜斕 朗誦者:陳煜斕
7. 《端陽,在成都》 作者:阿里 朗誦者:阿里
8. 《春天刮起了風》 作者:陽子 朗誦者:陽子
9. 《仰望星空》 作者:黑棗 朗誦者:黑棗
10. 《春天來了》 作者:楊西北 朗誦者:楊西北
11. 民族舞蹈 《美麗的神話》 表演者:劉陽、黃星凱、余瑞
12. 《楚辭·離騷》(節選) 作者:屈原 朗誦者:施榆生
13. 《生如夏花》 作者:泰戈爾 朗誦者:梁心玉
14. 《給孩子尤克斯》 作者:劉文西 朗誦者:劉文西
15. 《憑我一哭——豈能為屈原招魂?》 作者:余光中 朗誦者:高遠
16. 《閱讀障礙》 作者:許建鴻 朗誦者:許建鴻
17. 《十字路口》 作者:張朝暉 朗誦者:張朝暉
18. 《楚辭·離騷》(節選) 作者:屈原 朗誦者:寫作研修班
張文惠、許巧玲、蔡鈺、鄒孜、劉雪、王珊珊、洪雅詩、鮑玲萍
19. 《聽琴》 作者:周靜 朗誦者:周靜
20. 《語言之船》 作者:朱亞圣 朗誦者:朱亞圣
21. 《詩贊龍溪林語堂》 作者:蔣德烽 朗誦者:蔣德烽
22. 古琴演奏《憶故人》 表演者:文學院泠音琴社 鄭曉菁
《窗》 作者:陳敬容 朗誦者:劉陽
《淡水河邊吊屈原》 作者:余光中 朗誦者:黃蓉、王曉蕾
25. 《念屈原》 作者:劉雪 朗誦者:劉雪
26. 《抗爭,或者死——吊屈原》 作者:鄒孜 朗誦者:鄒孜
27. 《憶屈原》 作者:蔡鈺 朗誦者:蔡鈺
28. 《汨羅不滅的永恒——紀念屈原》 作者:月之華 朗誦者:曾建和
《一個人的朗誦》 作者:康城 朗誦者:曾建和
29. 《說鄉情》 作者:林語堂 朗誦者:林丹妮、吳子彥
30. 《一聲嘆息》 作者:季節有雨 朗誦者:潘佐華
主持人:黃蓉
主辦: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漳州市作家協會
承辦: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寫作研修班
端午詩會朗誦作品及朗誦者(表演者)簡介
1、
安琪:
本名黃江嬪, 1969年2月生,福建漳州人。出版有詩集《奔跑的柵欄》《像杜拉斯一樣生活》《極地之境》等。
《雨用什么方式保護自己》
作者:安琪 朗誦者:安琪
每次回家,總遇到雨,這纏人的家伙
假裝成我的好愛人,舉著濕漉漉的手說歡迎。
歡迎啊,逆流的游子,我們去遙遠的北方
學習此世的秘密,活過喜歡的一生
被喜歡的一生
挨著雨,我用腳后跟掂量南方的情
理交織。狹窄的街道,熟悉的鄉音,真香
滿目紅顏色綠顏色的樓,全然有別于北方的
灰色撲面,哦,我愛北方的灰色
單調和枯萎。每天我嘗試
24公斤的寂寞與無力,讓自己快步
行走在公交線路上。在北方我只要
有一張,屬于我的床。
就像在南方我只要一場,又一場
纏著我的雨,高舉歡迎之手假裝我
親密的愛人。多年了,我往返于雨的縫隙間
事實上我還沒有學會
用雨的方式,保護自己。
2、
老皮:
1964年8月出生。迄今在數百家報刊發表作品2千余件,已出版詩集散文集11部。作品入選《中國最佳詩歌》《中國詩歌精選》《中國詩歌排行榜》等百余種選本。曾獲福建省優秀文學作品獎及各級百花文藝獎等數十種獎項。現為福建省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詩歌藍本》主編。
《貝加爾湖畔》
作者:老皮 朗誦者:老皮
想必這一夜,天籟四起
音樂于細微之處,走漏了風聲
眾神涉水而來,從容,悠閑
想象另外的時空
能做的夢越來越少
唯獨我堅持了自身的沉默
并且不斷加深,日復一日
無所適從,像那兩個人的篝火
起承轉合著一個人的瞭望
仿佛,遠山遠水也只是內心的哆嗦
風遼闊起來的時候,我低頭去看湖面
看月亮的白骨,一切都在走遠
貝加爾湖畔,由此鎮定,簡潔和清涼
3.
吳常青:
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全國郵政作家協會會員、漳州市詩歌協會理事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作者:吳常青 朗誦者:吳常青
疲倦的中午
風趴在樹葉上面
我躺在沙發懷里
有一個聲音
忽然敲打我的心房
有人在嗎?
——有人在嗎?
我沒有做聲
但是心里在想:
這樣的話
手指會痛苦的!
4
青禾:
原名黃清河,福建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歷任漳州市作家協會主席、閩南師范大學(漳州師范學院)中文系黨總支書記、校人事處處長、閩南文化研究所副所長。
《平躺》
作者:青禾 朗誦者:青禾
人生有行走的亮麗
也有,平躺的安詳
有時,平躺比行走去的更遠
因為心不甘寂寞,在你的胸腔擴張
有時,行走邁不出你平躺的地方
因為腳失去方向,在原地打圈
有人喜歡行走,看沿途不盡的風景
有人喜歡平躺,享四周不動的時光
我想和別人不一樣
打著背包行走,讓行走更有分量
打開背包平躺,讓心落進自己的行囊
5.
于燕青:
做過執業藥師,作品散見《散文》、《北京文學》、《青年文學》、《詩刊》、《詩刊選》《福建文學》等刊物,被多種選刊轉載。
《一棵樹》
作者:于燕青 朗誦者:于燕青
我被一顆樹擋住了去路
一棵樹就能把我擋住
我看不到前面的路徑
一棵樹干了浮云想干的事
一棵樹干了高山想干的事
一棵樹干了大河想干的事
于是我像一個傻子,停留在一棵樹下
我所有的困境都因了一棵樹
我在一棵樹下流淚,樹上
鳥兒飛了、蜻蜓飛了、蝴蝶飛了
它們都輕易地飛走了
大朵的蒼云,我要把你拉下來,我說
我對鳥說、我對蜻蜓說、我對蝴蝶說
我終歸也要飛起來
6
陳煜斕:
閩南師范大學教授,文學院副院長,漳州市林語堂研究會副會長。出版專著《現代音樂文學導論》。
《題紫砂壺》
作者:陳煜斕 朗誦者:陳煜斕
原本空空如也,
卻似滿腹經綸。
城府也好,矜持也罷,
不就是玩個有嘴不說話。
什么教養,什么藝術化,
捧在手才是茶壺一把,
扔掉不過一地泥沙,
真當自己是個啥!
7.
阿里:
原名李來有, 1964年9月生,福建漳州人。出版有詩集《一聲嘆息》。
《端陽,在成都》
作者:阿里 朗誦者:阿里
從秭歸逆流而上 登岸重慶
水火交融的意念 像是霧幔的蒸騰
在成渝高速公路上 拾綴記憶的蓉城
去年的那一場噩夢 涂炭多少鮮活的生靈
攜《一聲嘆息》 懷一顆敬畏虔誠的心
天府之國 抹不去的是你給我詩意的安寧
生命的叩問 直逼峨眉金頂
拜水問道 起承轉合像是日月的光影
寬窄巷 未聞一縷粽香慰藉黎明
浣花溪 未見一只龍舟鼓蕩天庭
滿街銀杏 隨風聞見枝葉間劃過的清音
錦鯉繁花 盎然古意盤根錯節親近傾聽
杜甫草堂前 不堪那假桃花迷亂心性
詩歌大道中 有幸這真人杰成就詩星
行吟的浪子 不止山水不止解語的風情
凌風的傲骨 曾經世俗曾經精神的探尋!
8.
陽子:
漳州人,當代著名詩人。
《春天刮起了風》
作者:陽子 朗誦者:陽子
歡樂在它的陰影之中
像一只鳥在陰影之中
誕生的花草
我讀書的春天
在一本無字的史冊上
刮起了風
還有輕易被刮起的
玻璃破碎的聲響
風的方向一直向前
我對著內心呼吸
空氣變作霧
內心里傳出
最后一陣風的吼聲
暗中閃亮的時刻
重復或顛覆過來的一天
翻卷著玻璃流淚的軀體
事實上春天能夠釋放出
刮起所有羽毛的風
河流在風中開始純凈
花朵在風中練習飛翔
孩子們在風中收集露水
我在風中
度過內心的節日
9.
黑棗:
黑棗,原名林鐵鵬,1969年12月21日生。作品散見于《人民文學》、《詩刊》、《詩探索》等;參加第十九屆“青春詩會”;獲2010年度華文青年詩人獎。已出版詩集《詩歌集》(合集)、《親愛的情詩》、《小鎮書》,散文隨筆集《12· 21 》(與妻子合著)。
《仰望星空》
作者:黑棗 朗誦者:黑棗
仰望星空,我究竟看見了什么
從小就聽老人說:天上一顆星,地下一個人
我把脖子仰酸痛了,也沒發現自己的位置
除了茫茫的夜空,釘子般地嵌著幾顆星星
除了風吹過我的臉龐,什么也不曾掉落我的眼里
我失望嗎?可是我又乞盼過什么呢?
我只不過是習慣性地抬頭
一直以來,我埋頭趕路,或者附身向方寸之間
卑微的生活注定了我不善于昂首挺胸
偶爾,我需要調整一下姿勢
所以我仰望星空,可是我的眼里仍然只有土地
星空是會發光的土地
一顆流星劃過,我愿意將其想象成
平靜的河流驟然綻放的浪花
從那遙遠的星空的深處
有一隊神秘的車隊轟隆隆地駛來
我知道:也許明天,也許用不了多久
所有的星星將會融化,嘀嗒嗒地墜落下來
可是只要它還在,釘子般地把夜空釘牢
只要我不停止仰望,我一定會看見什么
一定會有什么
將我的胸膛砸出一個拳頭般大小的洞……
10.
楊西北:
漳州市作家協會主席,福建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閩南日報社副總編輯。作品曾發表于《人民文學》、《隨筆》等。出版有散文集《在那遙遠的地方》、長篇紀傳《流云奔水話楊騷》,編輯出版有《楊騷選集》、《楊騷的文學創作道路》。
《春天來了》
作者:楊西北 朗誦者:楊西北
春天來了
圓山醒了
江水盈盈流過
美麗多了
春天來了
魚兒躍起
白鷺驚得掠過
倒影碎了
春天來了
云兒浮著
陽光羞澀灑下
線條化了
春天來了
情侶多了
我風一樣馳過
年輕多了
11.
民族舞蹈 《美麗的神話》
表演者:文學院14級學科教學(語文)碩士研究生 劉陽、黃星凱、余瑞
12.
施榆生:
福建漳州人,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黨總支書記,閩南文化研究院副院長。中華詩詞學會理事、福建省詩詞學會副會長、福建省語言學會常務理事、漳州市詩詞學會會長。出版有詩詞自選集《清吟集》。
《楚辭·離騷》(節選)
作者:屈原 朗誦者:施榆生
帝高陽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13.
梁心玉:
文學院14級學科教學(語文)碩士研究生
《生如夏花》
作者:泰戈爾 朗誦者:梁心玉
生命,一次又一次輕薄過 ,輕狂不知疲倦——題記
(1)
我聽見回聲,來自山谷和心間
以寂寞的鐮刀 收割空曠的靈魂
不斷地重復決絕 ,又重復幸福
終有綠洲搖曳在沙漠。
我相信自己
生來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敗,妖冶如火
承受心跳的負荷 和呼吸的累贅
樂此不疲
(2)
我聽見音樂,來自月光和胴體
輔極端的誘餌 捕獲飄渺的唯美
一生 充盈著激烈 又充盈著純然
總有回憶 貫穿于世間。
我相信自己
死時 如同靜美的秋日落葉
不盛不亂,姿態如煙
即便枯萎 也保留豐肌清骨的傲然
玄之又玄。
(3)
我聽見愛情
我相信愛情
愛情是一潭掙扎的藍藻
如同一陣 凄微的風
穿過我失血的靜脈
駐守 歲月的信念
(4)
我相信 一切能夠聽見
甚至預言離散,遇見另一個自己
而有些瞬間無法把握
任憑東走西顧,逝去的必然不返 。
請看我頭置簪花,一路走來,一路盛開
頻頻遺漏一些,又深陷風霜雨雪的感動
(5)
般若波羅蜜,一聲一聲
生如夏花,死如秋葉
還在乎 擁有什么
14.
劉文西:
文學院寫作研修班學員,獲光華詩歌獎,中國校園十佳詩人獎。詩作見于《天涯》《星星》《詩刊》等刊物。有詩集《文明的男孩》。
《給孩子尤克斯》
作者:劉文西 朗誦者:劉文西
尤克斯,矮矮的墳墓把你合上
讀完一場雪就把你照亮了
游蕩的孩子還沒有學會大人們說話
一場雪落了,樹林里有狼群的黑色蹄印
河面上結滿了白白的冰
你戰勝了痛苦,就像你不害怕醫生手里的尖針
尤克斯,好好地活著,做一個亡魂
河上結冰了,不要再去敲打它們
15.
高遠:
文學院13級本科學生
《憑我一哭——豈能為屈原招魂?》
作者:余光中 朗誦者:高遠
為何在末日的前夕啊,偏偏,你堅決
要獨立阻擋崩潰的歲月?
直到你飛揚的衣袖變成
起伏的狂濤,你的亂發
變成逆流驚嘯的水草
終于你發現自己頑抗的
用絕望的手勢妄想抵擋的
不是歲月,是整條江河
你頂撞高潮,推得太猛了
把整條汨羅的來勢洶洶
竟舉過你高傲的額頂
舉過你高傲的額頂
在憂憤縱橫的額紋上
裹一條水殤的白頭巾
把一個凄漓的情意結
年去年來結成了五月
不甘的英靈啊,今年的五月
該去怎樣的逆流滔滔
怎樣呼嘯的漩渦里尋找
尋找你呢?當三峽危傾
洞庭萎縮,長江渾沌
不潔的澤國何處可容身?
當一只冰涼的粽子
把端午的喉頭哽住
就憑我,以宋玉之哭
真能夠蓋過舉國之笑
為你的離騷一路召魂?
16.
許建鴻:
著名詩人。
《閱讀障礙》
作者:許建鴻 朗誦者:許建鴻
這一具軀體到處都是廢墟
所有記憶只停留在微醺之前
之后就斷片了
現煮現吃的日子
不留隔夜的快樂與憂愁
雙眼近視兼老花
看什么都吃力
已有閱讀障礙
存在我與世界之間
2014-9-20
17.
張朝暉:
筆名:朝暉, 1972年5月出生,福建省平和縣人,現居漳州。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福建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漳州市詩歌協會副秘書長、。自高中時期開始詩歌創作,作品散見于相關報、刊、網絡和《第三說》等詩歌選本,出版個人詩集《異域》、《語言的碎片》。
《十字路口》
作者:張朝暉 朗誦者:張朝暉
隱藏在鐵皮包圍的核心
一言不發
眾多甲蟲聚集
尾部的紅光閃爍
焦躁的內心
敲擊堅硬的玻璃
成年人,或者未成年人
在這一刻都需要一種木然的指揮
似乎在此之前
我們都遠離了秩序的約束
一些不合常理的行為而導致的沖突比比皆是
不斷增加
機器、肉體、噪聲
陷入螢火蟲的海洋
計算羊的數量
等待無比漫長
情緒如天空灰暗
這個夜晚
這些機器都將奔向何處?
從紅到綠
時間允許我通過某個暗甬
而我卻無法逃脫突然的監視
2013-12-04
18.
《楚辭·離騷》(節選)
朗誦者:寫作研修班學員(張文惠、許巧玲、蔡鈺、鄒孜、劉雪、王珊珊、洪雅詩、鮑玲萍)
帝高陽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19.
周靜:
文學院13級學科教學(語文)碩士研究生
《聽琴》
作者:周靜 朗誦者:周靜
2015年4月于福建漳州龍人古琴文化村。在那里,我仿佛看見風的足跡,滑過綠水青山,和著琴聲、水聲,時間在那片刻凝結。
琴音纏繞流水
流水浸潤琴音
躺在風的懷里
與野草野花
相擁而憩
樹影輕搖竹筏
飛鳥向深山更深處飛去
啁啾鳴啼
請借我以泥土的翅膀
與風同享
琴音繞流水
流水染琴音
20.
朱亞圣:
1974年2月出生于平和縣,先后供職平和縣委報道組、閩南日報社,現為廈門晚報記者。出版詩集《青春悟》《拉鏈》,新聞作品集《前行的記者》。
《語言之船》
作者:朱亞圣 朗誦者:朱亞圣
今夜
心兒就象一片海
而語言
是無數條的小木船
靜靜地泊在楓橋邊
花兒腰身優美
魚兒擠眉弄眼
月亮之上
目光追隨著
幻成誘人的點點燈火
海的內涵很廣
無數條船兒徘徊
來來回回穿梭幾次
這才發現
悠悠蕩蕩之下
一切才僅僅是個開始
21.
蔣德烽:
文學院寫作研修班學員,《福建日報》2014年7月“文學新人”。
《詩贊龍溪林語堂》
作者:蔣德烽 朗誦者:蔣德烽
你是從龍溪走出的幽默
八十一載光輝歲月,讓你享譽世界
平和坂仔的土地上,還有你
兒時常去的河道,流水激蕩①
高山上變化的云彩
和那千年古城漳州的點滴
依舊是你在異國他鄉的牽掛
你的筆如鞋匠的錐,越用越銳利②
猶如登臨泰山,一覽眾山小
你的筆書寫著快樂的人生哲學
從和樂來到和樂去③
在你看來,“幽默大師”不僅是個稱號
也是你在料理這個瑣碎的世界時
奉行的準則。因為心思較曠達的
幽默家,更能應付偉大的事情④
從《紅樓夢》而來的《京華煙云》
誕下《風聲鶴唳》里丹妮和博雅的愛情
就像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⑤
浮生若夢,寫盡舊中國的衰老和
新中國的萌芽,以及偉大的士兵
在戰爭中浴血的鐵骨錚錚
風云變幻的社會
不變的是幽默的林語堂
蔣德烽乙未孟夏寫于九龍江畔
注:
①林語堂《我的家鄉——漳州》:“我經常思念起自己兒時常去的河道,聽河水流蕩的聲音, 仰望高山,看山頂云彩的變幻。”
②林語堂《生活的藝術》:“作家的筆正如鞋匠的錐,越用越銳利,到后來竟可以尖如縫衣
之針。但他的觀念的范圍則必日漸廣博,猶如一個人的登山觀景,爬得越高,所望見者越遠。”
③林語堂,原名和樂,后改玉堂,又改語堂。
④林語堂《生活的藝術》:“那些有能力的人、聰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時,也就是最懦弱而糊涂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氣、深刻和機巧。他們永遠在處理瑣碎的事情。他們并不知那些心思較曠達的幽默家更能應付偉大的事情。”
⑤《風聲鶴唳》是林語堂《京華煙云》續篇,被《紐約時報》譽為中國的《飄》。
22.
古琴演奏《憶故人》
表演者:文學院泠音琴社 鄭曉菁
劉陽:
文學院14級學科教學(語文)碩士研究生
《窗》
作者:陳敬容 朗誦者:劉陽
【一】
你的窗
開向太陽
開向四月的藍天
為何以重簾遮住
讓春風溜過如煙?
我將怎樣尋找
那些寂寞的足跡
在你靜靜的窗前
我將怎樣尋找
我失落的嘆息?
讓靜夜星空
帶給你我的懷想吧
也帶給你無憂的睡眠
而我
如一個陌生客
默默地
走過你窗前
【二】
空漠鎖住你的窗
鎖住我的陽光
重簾遮斷了凝望
留下晚風如故人
幽咽在屋上
遠去了,你帶著
照徹我陰影的
你的明燈
我獨自迷失于
無盡的黃昏
我有不安的睡夢
與嚴寒的隆冬
而我的窗
開向黑夜
開向無言的星空
黃蓉、王曉蕾:
文學院13級本科學生。
《淡水河邊吊屈原》
作者:余光中 朗誦者:黃蓉、王曉蕾
青史上你流下一片潔白,
朝朝幕幕你行吟在楚澤。
江魚吞食了兩千多年,
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
太史公為你的投水太息,
怪你為什么不游宦他國?
他怎知你若是做了張儀,
你不過流為先秦一說客!
但丁荷馬和魏吉的史詩,
怎撼動你那悲壯的楚辭?
你的死就是你的不死:
你一直活到千秋萬世!
悲苦時高歌一節離騷,
千古的志士淚擁如潮;
那淺淺的一灣汩羅江水,
灌溉著天下詩人的驕傲!
子蘭的衣冠已化做塵土,
鄭袖的舞袖在何處飄舞?
聽!
急鼓!可愛的三閭大夫!
灘灘的龍舟在為你競渡!
我遙立在春晚的淡水河上,
我仿佛嗅到湘草的芬芳;
我悵然俯吻那悠悠的碧水,
它依稀流著楚澤的寒涼。
25.
劉雪:
文學院寫作研修班學員
《念屈原》
作者:劉雪 朗誦者:劉雪
五月初五的細雨
煙霧綿延了千年
我赤足走在沙岸石礫
感受那硌腳的生疼
以此感懷千年之久
懷石投海的尤怨情緒
悲憂的汨羅江
波浪拍擊,濤聲呼旋
我仿佛聽見遠古的吶喊
和久久不能平息的嗚咽
江水溫柔地漫過腳背
一把油傘遮著雨煙
眼前迷蒙一片
包起一片純潔的祝愿
青青的葦葉寄去今朝的詠嘆
酌一杯雄黃烈酒
吟一聲香草美人
26.
鄒孜:
文學院寫作研修班學員
《抗爭,或者死——吊屈原》
作者:鄒孜 朗誦者:鄒孜
哪里
還有高陽苗裔?
哪里
還有蕙芷蘭芳?
吟誦與贊嘆
有多少是真?
誰還尊崇著你,
向你朝圣?
都茍活著,
都不抗爭。
妥協著,
麻木著,
腐朽著。
誰還抗爭?
如你一般地死,
如死一般的熱烈。
27.
蔡鈺:
文學院寫作研修班學員
《憶屈原》
作者:蔡鈺 朗誦者:蔡鈺
五月初五的那一天,
是風雨大作,還是烈日高懸。
是哪一路青草伴你延綿至江邊,又是哪一朵流云陪著地上孤獨的人兒。
你是幸運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歷史從古今帝王將相的耳際呼嘯而過,你卻被一次又一次的呼喚與銘記;
在一個民族永生的記憶里,骨血里。
你是不幸的,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你想求什么呢?你把芝蘭栽遍,把香草滿掛;
還是沒有人知道你想求什么?
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
你寧肯懷沙自沉,也不愿隨波逐流。
滄浪之水清,可以濯塵纓;
茫茫天地,你只能企求浩浩的江水收容魚蝦似的收容你,包容你的悲憤與赤誠。
又是這樣一個五月初五,
我們從未走進過你,
卻總是試圖觸摸你冰冷的指尖。
28.
曾建和:
漳州詩歌學會顧問,中共平和縣委黨校高級講師。
《汨羅不滅的永恒——紀念屈原》
作者:月之華 朗誦者:曾建和
一個生命
滲入了一條長江
深情的牧笛
汨羅的灘歌
一曲桔頌清辭
在生命的長河里久久蕩漾
一個詩魂
沱回水系與筆端
開中華詩歌之先河
歌不完長江流水意
訴不盡濤濤歲月情
一個情懷
心系離騷長悠悠
怎能平你胸中的憤懣
情寄天問每凄凄
怎能知你茫海天愁
又寄向哪里?
一個心愿
拋粽子劃龍舟
以歌當哭
是華夏兒女的思念
插菖蒲燒茱萸
以求平安
是萬千百姓的祝愿
落落詩魂
綿延了千古足跡
悠悠歲月
見證了詩魂永生
你舉世皆濁我獨清的高貴品質
震撼了楚王朝的大廈
千江萬河為你鳴箏彈琴
汨羅 你是生命的源頭
汨羅 你是不滅的永恒
《一個人的朗誦》
作者:康城 朗誦者:曾建和
在沒有人的地方朗誦
在師院,梯形教室
面對空白的墻
我想抱住聲音
但內心的朗誦是無形的
我抱住的是空
我的嘴唇接觸不是真的
僅一剎那,我就脫離了現實
“最后一次,再也不會有下次了”
內心中的罷工
在有燈光的臺面上
并不表現出來
界限依然存在
朗誦來得突然
它們應該會打亂順序
感謝黑暗,感謝我頭上的樓梯
感謝若有若無的接觸
而我的擁抱在黑暗中似乎不存在
在你的身上
幾種聲音同時出現
當我站在你面前
聲音會羞澀,臉紅
但你的眼睛更加明亮
并不是更高的聲音才能充滿你
從后面抱住你的
不是我的手
而是無聲無息,是數年前你的反抗
那些文字,她們和聲音合二為一
超過了約定
那些詩,從你的口中說出
它們成為你的聲音
永不背叛
29.
林丹妮:文學院13級本科學生
吳子彥:文學院寫作研修班學員
《說鄉情》
作者:林語堂 朗誦者:林丹妮、吳子彥
鄉情宰樣好,讓我說給你。
民風還淳厚,原來是按尼。
漢唐語如此,有的尚迷離。
莫問東西晉,桃源人不知。
父老皆伯叔,村嫗盡姑姨。
地上香瓜熟,枝上紅荔枝。
新筍園中剝,早起食諳糜。
臚膾莼羹好,嘸值水雞低。
查母真正水,郎郎都秀媚。
今天戴草笠,明日裝入時。
脫去白花袍,后天又把鋤。
黃昏倒的困,擊壤可吟詩。
30.
潘佐華:
文學院14級學科教學(語文)碩士研究生
《一聲嘆息》
作者:季節有雨 朗誦者:潘佐華
滄桑中的一聲嘆息,盡是苦澀,盡是冷香,在陽光里孤獨。
汨羅江的水呀,冷漠了疾呼,冷落了淚水。
一聲嘆息,從二千年外的時空而來,行吟山水,風雨無阻。
那些無意的流云,盡是刻滿耀眼的孤獨,哪一朵是你飄踩的仙云?
那些被流放的風,盡是含著哀怨的翅膀,哪一陣是你無奈的堅風?
焰霞,在西邊散去,散不去的是鍛燒世人的靈魂。
冷月,從東方升起,升上來的是歷史的衰榮更替。
沅湘之畔,一聲嘆息從千古縱身一跳,便從汨羅江漂流至今。
我對視那高高在上的君王,是否你已聽膩了那聲嘆息?
聽,聽那震撼心魄的龍船競鼓,在天地間迂回流蕩。
一聲嘆息,驚醒了一個民族。
一聲嘆息,喂養了一個民族。
主辦: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漳州市作家協會
承辦: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寫作研修班
二〇一五年六月二十二日

詩會宣傳冊

文學院黃金明院長致歡迎辭

漳州作協主席楊西北先生致辭

文學院施榆生書記朗誦屈原《離騷》片段

文學院任毅教授朗誦聞一多《紅燭》

圖二文學院王朝華教授作總結發言

詩會流程目錄

詩會流程目錄

詩會合影
作家網安琪現場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