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文壇動態 > 正文

童慶炳學術論著及年譜簡編整理完成


童慶炳學術論著及年譜簡編



獨著(以出版先后為序,下同):

童慶炳著《文學概論》(上、下),紅旗出版社,1984年。
童慶炳著《文學活動的美學闡釋》,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童慶炳著《藝術創作與審美心理》,百花文藝出版社,1990年。
童慶炳著《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中華書局,1992年。     
童慶炳著《文體與文體的創造》,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童慶炳著《文學審美特征論》,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
童慶炳著《童慶炳文學五說》,時代文藝出版社,2001年。
童慶炳著《文學活動的審美維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童慶炳著《中國古代文論的現代意義》,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童慶炳著《維納斯的腰帶——創作美學》,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
童慶炳著《現代詩學問題十講》,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5年。
童慶炳著《美學與當代文化講演錄》,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
童慶炳著《在歷史與人文之間徘徊:童慶炳文學專題論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
童慶炳著《童慶炳談文心雕龍》,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童慶炳著《童慶炳談文學觀念》,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童慶炳著《童慶炳談文體創造》,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童慶炳著《童慶炳談審美心理》,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童慶炳著《童慶炳談古典詩學》,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童慶炳著《文學審美論的自覺——文學特征問題新探索》,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
童慶炳著《從審美詩學到文化詩學——童慶炳自選集》,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
童慶炳著《文化詩學的理論與實踐》,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
童慶炳著《當代文學理論的經驗、困局與出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
童慶炳著《文化詩學:理論與實踐》,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童慶炳著《文學:精神之鼎與詩意家園》,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
童慶炳著《〈文心雕龍〉三十說》,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童慶炳著《審美及其生成機制新探》,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年。
童慶炳著《童慶炳文集》(10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

合著:

童慶炳等著《中國古代詩學的心理透視》,百花文藝出版社,1993年。
童慶炳等著《文學藝術與社會心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童慶炳等著《馬克思與當代美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童慶炳等著《現代學術視野中的中華古代文論》,北京出版社,2002年。
童慶炳等著《歷史題材文學創作重大問題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年。

編著:

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學習參考資料》(上、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3年。
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導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童慶炳主編《文學概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年。
童慶炳主編《藝術與人類心理》,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1年。
黃藥眠、童慶炳主編《中西比較詩學體系》(上、下),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
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教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
童慶炳主編《現代心理美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
童慶炳主編《文學概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年。
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要略》,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
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教程》(修訂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教程(修訂版)教學參考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童慶炳主編《文藝心理學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教程》(修訂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學習參考資料新編》(上、中、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
童慶炳主編《文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童慶炳、陶東風主編《文學經典的建構、解構和重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新編》(修訂三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
童慶炳主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高中語文》(必修,1—5),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
童慶炳編《〈紅樓夢〉選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
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年。
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新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
童慶炳主編《新編文學理論新編》,中國人民大學大學出版社,2011年。
童慶炳主編《歷史題材文學創作重大問題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年。
童慶炳主編《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文學創作:

長篇小說《生活之帆》(與曾恬合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長篇小說《淡紫色的霞光》,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
散文集《苦日子  甜日子》,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年。
作品集《代價》,群眾出版社,2005年。
學術隨筆《風雨相隨——在文學山川間跋涉》,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
散文隨筆《舊夢與遠山》,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散文隨筆《又見遠山  又見遠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論文(略)

童慶炳年譜簡編

1936年   12月27日,生于福建省連城縣莒溪鄉。
1943年—1949年  莒溪小學學習。
1951年—1952年  福建省連城第一中學初中學習。
1952年—1955年  福建省龍巖師范學校學習,畢業后保送報考北京師范大學;同年7月5日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5年—1958年  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學習,本科畢業后留校任助教。
1963年    發表《論高鶚續“紅樓夢”的功過》。
1963年—1965年  被派往越南河內師范大學中文系任教。
1967年—1970年  被派往阿爾巴尼亞地拉那大學歷史語言系任專家。
1978年—1979年  任北師大中文系副主任;發表《略論形象思維的基本特征》、《再論形象思維的基本特征》。
1979年    被評為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講師。
1980年    發表《曹雪芹的藝術觀》。
1981年    發表《評當前文學批評中的“席勒化”傾向》、《關于文學特征問題的思考》,提出文學審美特征論;出版與曾恬合著的長篇小說《生活之帆》。
1982年    被評為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1983年    發表《現實主義――文學的康莊大道》,受教育部委托合作編寫《高等師范院校文學概論教學大綱》;出版編著《文學理論學習參考資料》。
1984年    開始招收文藝學博士生,童慶炳被指定為副導師,以協助黃藥眠教授指導博士研究生。參與中央組織部組織的自學高考工作,編寫出版了《文學概論》;同年,在北京電視臺主講《文學概論》,獲北京市勞動模范稱號。任北師大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
1985年   出版與鐘子翱等合編的《文學概論》,該書被指定為北京市自學考試用書。
1986年   被北京師范大學評定為教授,獲國家社科基金75重點項目“文藝心理美學研究(文藝心理學)”。
1987年   發表《把審美作為文學理論的家園》、《論文學的結構原理及其審美心理學的根據》、《文學的“向內轉”與藝術創作規律》、《心理距離與藝術欣賞》、《虛靜說與距離說》、《論藝術想象的意向性和認識性》等文藝心理學的系列論文;同年,黃藥眠教授去世,開始全面負責北師大文藝學學科建設。
1988年   發表《論文學的格式塔質和審美本質》、《文學研究的主視角》、《從古典的“移情”說到現代的“異質同構”說》、《論審美知覺的形成過程》等。出版第二部長篇小說《淡紫色的霞光》。
1989年   開始為《文史知識》雜志撰寫專欄文章,1992年由中華書局結集為《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出版專著《文學活動的美學闡釋》。
1990年   主編全國自學考試教材《文學概論》;發表論文《美在內容與形式的交涉部》,提出“形式征服內容”的論說。
1991年  出版專著《藝術創作與審美心理》、主編論文集《藝術與人類心理》,兩部書是對于文藝心理學研究的一次總結。發表論文《論文學作品內容與形式的辯證矛盾》、《藝術作品內容與形式辯證矛盾的心理學內涵》。與黃藥眠先生共同主編的《中西比較詩學體系》出版。被國家評為博士生指導教師。
1992年   出版高校教材《文學理論教程》。
1993年   出版編著《現代心理美學》、合著《中國古代詩學的心理透視》。
1994年   出版《文體與文體的創造》,發表《隱憂與人文關懷》,最早提出文化領域的“人文精神”問題。
1995年   出版編著《文學理論要略》、《文學創作與文學評論》。
1996年   赴韓國漢城高麗大學任客員教授,發表《文學史的建構的主體性問題》、《李贄的“童心”說與馬斯洛的“第二次天真”說》、《藝術趣味與社會心理》等。
1997年   出版合著《文學藝術與社會心理》。
1998年   發表《中國當代文論建設:對話與整合》、《人文關懷與歷史理性的缺失――“新現實主義”小說的再評價》(與陶東風合作)。
1999年   發表一系列“龍學”論文,提出“文化詩學”的理論構想。
2000年  出版《文學審美特征論》、散文隨筆集《苦日子 甜日子》,發表《審美意識形態論的再認識》等;北師大文藝學研究中心成立,任中心主任。隨后,北師大文藝學研究中心被評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研究重點研究基地,出任基地主任;同年7月至2001年7月,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研究員。
2001年   出版專著《維納斯的腰帶――創作美學》、《中國古代文論的現代意義》、《童慶炳文學五說》;出版教材《文學活動的審美維度》、《文藝心理學教程》、《馬克思與現代美學》;“文化詩學”的理論構想趨于成熟。
2002年   出版《現代學術視野中的中華古代文論》,發表《中華古代文論研究的現代視野》、《再論中華古代文論的現代視野》、《中國當代文學的精神價值取向》等;以童慶炳為學科帶頭人的北師大文藝學學科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
2003年   發表《當代中國文化和文學:在民族性和開放性之間》、《中國文學理論現代性轉型的標志與維度》、《三論中華古代文論的現代視野》、《文藝學創新:以20世紀中國現代傳統為起點》、《毛澤東美學思想三題》等。
2004年   被選為為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首席專家(第一負責人),主持《文學理論》編寫,此項目被列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出版《文學理論教程》(修訂二版)、《20世紀中國文論經典》,發表《歷史題材創作三向度》,發起并參與“文藝學邊界問題”的討論;獲教育部招標重大課題“歷史題材文學創作中的重大問題”;同年秋,隨中國文科高級代表團訪問俄國、印度和朝鮮。被評為“全國模范教師”,再次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范”。
2005年   出版《現代詩學十講》、《童慶炳文集》(四卷本,韓國新星出版社出版)。
2006年   赴臺灣參加國學問題研討會;秋,再次隨中國文科資深代表團赴西班牙、巴西、阿根廷和法國訪問。發表《〈左傳〉敘事藝術論略》、《試論中國古代文論的價值根據》等。
2007年   出版《美學與當代文化講演錄》、《在歷史與人文之間徘徊:童慶炳文學專題論集》。
2008年  被聘為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終身教授);出版《文學理論教程》(第四版)、《童慶炳談文心雕龍》、《童慶炳談文學觀念》、《童慶炳談文體創造》、《童慶炳談審美心理》、《童慶炳談古典詩學》。
2009年   發表論文《獲取真義與煥發新義—略論中國古代文論研究方法論問題》、《再談歷史文學中封建帝王的評價問題》、《反本質主義與當代文學理論的建設》等;《維納斯的腰帶——創作美學》列入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國人文大系”叢書再版,主持編纂的中央工程《文學理論》正式出版。
2010年  出版《文學理論新編》(第三版),《尋找文學理想的燈火》(《文藝報》 2010年10月15日)獲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獎”的“理論批評獎”。
2011年  出版《文學審美論的自覺——文學特征問題新探索》、編著《新編文學理論》和《歷史題材文學創作重大問題研究》。
2012年    出版編著《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研究》。
2013年    出版學術隨筆《風雨相隨——在文學山川間跋涉》。
2014年    出版《從審美詩學到文化詩學——童慶炳自選集》、編著《歷史題材文學前沿理論問題》。
2015年    出版《文化詩學的理論與實踐》、《當代文學理論的經驗、困局與出路》;6月14日18:18分,心臟病突發去世,享年80歲;即將出版《文化詩學:理論與實踐》(北京大學出版社)、《文學:精神之鼎與詩意家園》(復旦大學出版社)、《〈文心雕 龍〉三十說》 (北京大學出版社)和《審美及其生成機制新探》(福建人民出版社)、《童慶炳文集》(10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吳子林  編輯整理)

來源:吳子林博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成人片| japanese日本护士xxxx10一16|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国产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中文| yellow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三级黄色大片| 啊…别了在线观看免费下载| 97人伦影院a级毛片| 日韩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另类xxxx图片| 很黄很污的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耻辱にまみれた失禁调教|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尤物| 波多野结衣作品大全| 国产乱色在线观看| 97视频免费观看2区| 日本不卡1卡2卡三卡四卡最新| 亚洲综合免费视频| 视频二区中文字幕| 国产边摸边吃奶叫床视频| 丰满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视频| 欧美猛交xxxxx| 啊老师太深了好大|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宅男视频网站无需下载| 久久青草国产精品一区| 狼人无码精华AV午夜精品| 国产免费内射又粗又爽密桃视频 | 两个体校校草被c出水| 欧美与黑人午夜性猛交久久久| 全彩里番acg里番本子| 黄瓜视频有直播的不|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区| 中文字幕理伦午夜福利片| 欧美a在线观看| 亚洲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翁熄系列回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