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培靜獲第七屆小小說金麻雀獎

近日,第七屆小小說金麻雀獎揭曉,張曉林、謝志強、田洪波、江岸、陳敏、周海亮、宋志軍、王培靜、戴希、李立泰、希尼爾(新加坡)、趙富海(理論)、顧建新(理論)等13人獲獎,我縣籍著名作家王培靜榜上有名。
小小說金麻雀獎于2003年由《小小說選刊》、《百花園》、《小小說出版》、鄭州市小小說學會聯合設立。該獎項倡導和規范小小說文體,推介名家,遴選精品,以每位作家在規定年度內創作發表的10篇作品為參評單元,嚴格參照作家的整體創作實力進行評獎,彌補了文學作品在全國獎項中小小說品種的空白,具有全國性、權威性和公正性,正在成為中國當代文學事業中的重要獎項之一。
本屆小小說金麻雀獎由南丁、邵麗、何弘、田中禾、孫蓀、王曉峰、劉海濤、雪弟、楊曉敏等9位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組成專家評審委員會,對2013-2014年間全國原創的小小說作品和小小說創作理論作品進行綜合評審,上述13位作家獲得小小說金麻雀獎。
王培靜以2013-2014年度發表的《軍魂》《戰神》《父親的眼神》《散步》《全家?!贰蹲蠲琅贰栋翟L》《軍營內外》《面試》《大雁的質問》等十篇作品獲評第七屆金麻雀小小說獎,專家評審委員會給出的頒獎詞這樣寫道:王培靜是一位長期堅守在文學陣地的軍旅小小說作家。他的作品氣質充盈著一種光明和向上的正能量,在對“人的主題”的開掘上,他的著眼點雖然是普通人或小人物,但他著力抒寫的,是普通人的高尚和小人物的英雄情結?!盾娀辍贰ⅰ蹲蠲琅?、《散步》等作品,無論軍旅生活還是世態萬千,均能從小處著手,大處著眼,以新穎獨特的視角與質樸簡潔的敘述,真實地表現出生命的磅礴大氣與人性的復雜多變,具有一定的思辨意味。
作者:悠然
附:
將小小說進行到底
王培靜/文
我不是專業作家,在農村種過地,當兵時挖過煤,燒過鍋爐,后又當過警察,做過編輯,反正是經歷很復雜的。
三十多年來,滿打滿算,大大小小,總共創作了二百多萬字的文學作品,出了十五本個人集子,大部分作品是小小說。有兩百篇作品入選《中國新文學大系·微型小說卷》《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精選》(中英文對照)《我最喜歡的中國散文100篇》《中國小小說讀本》《中國微型小說讀本》等選本。在國外的《澳州彩虹鸚》《國際日報》《千島日報》《好報》《蘇北日報》《世界日報》等報刊發表作品100多篇。作品被譯成英、日等國外文字。
這些年,我有二百多篇小小說入選各種小小說選本。個人小小說作品集《誰不愿做只飛翔的鳥》獲得冰心兒童圖書獎。小小說《我有房子了》《長吻的魔力》《編外女兵》《軍禮》分獲第五屆、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全國小小說一等獎。
小小說因其篇幅短小,輕松幽默,結尾意外而見長。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小小說這種文學樣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歡。好像是一夜之間,這個文學新品種應運而生并迎來了春天,小小說一下子就這樣郁郁蔥蔥地繁茂起來。
小小說作家、評論家高軍先生在給我寫的一篇評論中說道:王培靜是一個軍旅作家,所以他的筆觸更多地伸向了軍人形象的塑造。軍旅作家中,真正致力于小小說創作的人并不是太多。相比而言,王培靜的創作中小小說占的比例更大一些。這種創作取向,使他的小小說中站立起了一大批個性形象。王培靜塑造的軍人形象,以多樣性的精神面貌出現在讀者的視野中。作家努力表現的不是存在,而是個人的體悟。作家需要把這種體悟有效地傳達給閱讀者。王培靜的小小說非常注重敘事策略,以自己的文本敘述形態,建構出一種個人性的審美話語,并形成了有抽象意味的傳達形式。
結合自己的創作,我談一點小小說的創作體會。
我認為,在小小說創作中,立意相當重要。就像寫詩要有詩眼,寫小小說要有故事核。一篇小小說,有一個好的故事核,設置兩個情節、三個細節就成立了。
我認為,好的小小說,要給讀者留下回味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間,不要寫得太滿太實。
好的小小說,能滋潤心靈,啟迪人生。
好的小小說,是人們精神餐桌上的精制小菜,鮮美可口。
細細想來,家里沒攢下幾文錢,倒是積下了50多個獲獎證書,獎杯、獎牌少許。
我死后,希望墓志銘這樣寫:這里埋著一粒文學的情種。
假若200年以后或者更久,有《家書》《軍禮》《我有房子了》《編外女兵》《尊嚴》中任何一篇短文還在世上流傳,我都不會太吃驚的。
附:
王培靜傳記和《創作年譜》
王培靜傳記
(一)生平簡歷
王培靜,男,曾用名:王培敬,筆名:魯一賢。男,1962年8月28日出生于山東平陰縣的一個小山村里。中國籍。山東省平陰縣洪范池鎮王山頭村人。身高180,體重180。
在家鄉上完小學、初中、高中,在農村種過地,掙過十分工;出門打過工,給人家拉石頭蓋房子;1981入伍當兵后挖過煤,燒過鍋爐;自修大學中文系課程,后又當過警察(抓過殺人犯),在《軍隊計劃生育》《語思》《新課程報·語文導刊》做過編輯。現為北京九州鼎圖書公司策劃主編。
(二)文學生涯
1982年開始文學創作,199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北京小小說沙龍會長。
1984年至今曾在《小說選刊》《時代文學》《小說界》《北京文學》《解放軍文藝》《長城》《山東文學》《長江文藝》《廣州文藝》《中國青年》等全國近千家報刊發表文學作品二百余萬字,有百多篇作品被《小說選刊》《作家文摘》《短篇小說選刊》《小說精選》《青年文摘》《青年博覽》《小小說選刊》《文化博覽》《老年博覽》《小品文選刊》等報刊選載。有百余篇作品入選《中國新文學大系·微型小說卷》《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精選》(中英文對照)《我最喜歡的中國散文100篇》《中國小小說讀本》《中國微型小說讀本》等選本。在國外的《澳州彩虹鸚》《國際日報》《千島日報》《好報》《蘇北日報》《世界日報》等報刊發表作品100多篇。作品被譯成英、日等國外文字。作品《我有房子了》《長吻的魔力》《軍禮》《編外女兵》等分別入選安徽、廣東、江西、浙江、江蘇、山東等三十多所中高中的高考模擬試卷和課外閱讀試題。出版有小說集《秋天記憶》《怎能不想你》《王培靜微型小說選》《向往美好》《王培靜小小說選》《誰不愿做只飛翔的鳥》《替我叫他一聲哥》《幸福的感覺》《尋找英雄》《編外女兵》等15部。
作品集《誰不愿做只飛翔的鳥》獲冰心兒童圖書獎、《父母親》獲全國第五屆冰心散文獎、《我有房子了》《長吻的魔力》《軍禮》《編外女兵》分獲中國微型小說五屆、七屆、八屆、九屆一等獎。《鄉情依舊》《小說五題》等分獲總后勤部第五屆、八屆、十一屆、十二屆軍事文學獎。榮獲第七屆金麻雀獎。被授予“當代小小說新36星座”、“當代百家”等稱號。作品五十多次在軍內外獲獎。
有兩百篇作品入選《中國新文學大系·微型小說卷》、《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精選》(中英文對照)、《我最喜歡的中國散文100篇》、《中國小小說讀本》、《中國微型小說讀本》等選本。在國外的《澳州彩虹鸚》、《國際日報》、《千島日報》、《好報》、《蘇北日報》、《世界日報》等報刊發表作品100多篇。作品被譯成英、日等國外文字。
(三)社會評價
凌煥新教授在一篇《尋找審美的制高點》的評論中寫到:王培靜在尋找被人多時不看好的實際上經常出現的英雄,尤其是經過軍隊熔爐鍛造而有素養的眾采紛呈的英雄。因此,無論從題材上還是敘寫上都一定程度上形成一種“大寫”的藝術,在人物身上突顯出一種浩然之氣,具有偉大的人格力量,閃爍著博大睿智的思想光芒,從人物的一喜一悲中,折射出社會的宏大畫面,把撫慰歷史、關注現實、展望未來藝術地結合起來,構建一個正能量的藝術精神家園。作為短小說或小小說,應當提倡這種小故事中的宏大敘事,這才是不小之小,追求審美中的柔中見剛,平凡中見崇高。作者在創作實踐中,正在尋找這審美的制高點。
顧建新教授在一篇《題材選擇與藝術表達》的評論中說到:王培靜長期在部隊生活,對戰士充滿著崇敬與誠摯的愛。因此,他筆下的軍人形象,都是有著高尚品德,敢于奉獻,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這類小說寫得大氣磅礴,人物壯舉振奮人心。王培靜崇尚寫實,追求寫實,以此形成他創作的風格。他的作品有如下兩個特點:第一,真實地寫出普通人的情感。第二,選擇有特殊意蘊的細節,使作品豐富多彩。
著名小說家周大新在一篇序言里這樣寫到:王培靜的不少微型小說都寫的很精彩,比如那篇《吃了一頭牛》,寫一個老漢到城里看兒子,隨兒子一家去參加別人的宴請,路上看見街兩旁的彩燈,心想,這得浪費多少電?進了電梯后問:進這里邊,怎么走?坐上桌后,看見那盤“芋頭扣肉”,問明是伍拾塊錢一盤后停了筷:就這點芋頭這點肉,伍拾塊錢?老人吃熱之后,解開了中山裝和棉襖的扣子,里邊沒穿襯衣,是光光的胸脯,使得兒子看了一眼妻子。這不多的筆墨,一下子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和第一次進城的那些鄉親,寫得的確傳神。這篇微型小說使人想起的東西,一點也不比一個短篇少。
楊曉敏在一篇《熱情謳歌普通人的生命亮色》的評論中說:王培靜的作品氣質是光明和向上的。在對小說中"人的主題"的開掘,他的著眼點雖然是普通人或小人物,但他著力抒寫的,是普通人的高尚和小人物的英雄情結。王培靜的小小說集是完全可以給孩子們讀的,他告訴讀者,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那么多的優秀品質,可以勇敢、仁愛、體恤和堅實,甚至可以在關鍵時刻迸發出生命的火花而成為令人景仰的英雄。小說的真實是重要的,然而在真實之外,必要的審美浸潤和情節的藝術化組合也不可或缺,因為這才是作為小小說藝術的基本品質。
在我們的常識里,小人物承擔個人的命運,英雄承擔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而王培靜小小說中的許多小人物,承擔的責任遠遠超出了個人的范疇。在他的小小說《一碗泉》中,描寫了羅布泊艱苦的生存環境。在這"一年只刮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的茫茫荒漠上,居然有一個叫"一碗泉"的地名。這個地名是現在的營長,當年的南方小戰士起的,他曾經差點當了逃兵,渴昏時夢見了一眼碗口大的清泉,還是戰友們把他從沙漠深處救了回來。沙漠里并不詩意,而一碗泉這個地名富于詩意,后來那個南方小戰士在那兒待了16年,那是戰士們精神守望的地方。
張春在一篇評論中寫到:王培靜十分注重軍旅風情與鄉土情緣的有機交融,用樸實的文筆、機智的敘事、細膩的柔情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平淡卻蘊含沖突的生活畫卷。
作品得到凌煥新、顧建新、雪弟、張春、高盛榮、周大新、楊曉敏、王宏甲、高軍、石鳴、馬新亭、陳勇等教授、著名作家和評論家的關注。
二、王培靜創作年譜
王培靜,男,1962年8月28日生,中國籍。
(一)王培靜個人集子目錄(1990年—2014年12月)(共15本)
1、小說集 《秋天記憶》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3年11月
2、微型小說集 《怎能不想你》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94年8月
3、微型小說集 《王培靜微型小說選》 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1年5月
4、紀實文學 《路上》 解放軍出版社 2001年12月
5、短篇小說集 《向往美好》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會 2003年11月
6、王培靜小小說選 《家書情書》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年12月
7、小小說集 《誰不愿做只飛翔的鳥》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 2009年5月
8、中短篇小說集《替我叫他一聲哥》 吉林出版集團責任公司出版2010年4月
9、微型小說集 《幸福的感覺》 文心出版社 2012年3月
10、微型小說集 《尋找英雄》 天津人民出版社版本 2013年4月
11、微型小說集 《幸福的感覺》 地震出版社 2013年6月
12、小說散文集 《尋找英雄》 九州出版社版本 2013年8月
13、閃小說集《就要離開我的村莊》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3年8月
14、微型小說集《編外女兵》 團結出版社 2014年3月
15、微型小說集《拾荒人的夢想》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14年12月
(二)、王培靜文學創作獲獎情況(1984—2014 )
《廣培大卡》 | 《寫作水平獲獎作品集》 | 1985年6月 | 首屆寫作水平賽優秀獎 |
《向往美好》 | 長城 | 1994、1期 | 獲總后三等獎 |
《鄉情依舊》 | 解放軍文藝 | 1993、6期 | 獲總后勤部第二屆軍事文學獎 |
《微型小說三題》 | 平陰文藝 | 2001年3月 | 玫瑰文學一等獎 |
《一碗泉》 | 小說精選 | 2003、1期 | 2003年第二屆中國微型小說三等獎 |
《青春的記憶》 | 2001 | 獲第六屆總后軍事文學獎 | |
《神石》 | 精彩故事 | 2003、11期 | 全國首屆小小說金獎二等獎 |
《相框里的秘密》 | 2005中國微型小說 | 2005、12 | 第四屆全國微型小說年度三等獎 |
《我有房子了》 | 短小說 | 2006、5期 | 獲中國微型小說第五屆一等獎 |
《長吻的魔力》 | 小說選刊》 | 2008、2 | 中國微型小說第七屆一等獎 |
誰不愿做只飛翔的鳥 | 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 | 2009、5 | 獲2009年冰心圖書獎 |
《冬天里的夏天》 | 解放軍報 | 2009、8、18 | 獲“綠華杯”軍旅微型小說征文大獎賽優秀獎 |
《軍禮》 | 《領導文萃》 | 2009、18期 | 獲第八屆全國微型小說(小小說)年度評選一等獎 |
《編外女兵》 | 佛山文藝 | 2010、7期 | 《小小說選刊》2009-2010年度小小說佳作獎 |
《編外女兵》 | 2010年中國最佳小小說 | 2010、12 |
獲第九屆全國微型小說2010年度評一等獎。 |
《將軍的愛情》、《約談 后的感覺》 |
首屆“古貝春杯”全國暨海外華人小小說大獎賽 |
2011、11 |
分獲首屆“古貝春杯”全國暨海外華人小小說大獎賽三等獎和優秀獎 |
《英雄無名》 | “新華杯”全國小小說大獎賽 | 2011、9 | 獲“新華杯”全國小小說大獎賽優秀獎 |
《小小說五題》 |
十一屆總后軍事文學獎 |
2011、12 |
獲十一屆總后軍事文學獎 |
《吝嗇鬼》 |
首屆奧德曼紅酒杯全國暨海外華人小小說大獎賽 |
2012、3 |
獲二等獎 |
《尊嚴》 | 讀者合訂本 | 2012、10 | 第十屆中國微型小說年度二等獎 |
《父親的眼光》 | “鹿城清風”全國廉政小小說大賽 | 2012、12 | 三等獎 |
《軍旅生涯》 | 第十二屆“總后勤部軍事文學獎” | 2013、12 | 第十二屆“總后勤部軍事文學獎” |
《你攤上大事了》 | 梧州廉政微小說大賽 | 2014、6 | 二等獎 |
《一堆大白菜》 | 中國 “德孝廉”小小說全國大獎賽 | 2014、10 | 三等獎 |
《致富傳奇》 | 首屆太陽紅杯”河北小小說大獎賽 | 2014、12 | 三等獎 |
《家鄉美景入夢來》 | 首屆全國旅游散文大賽二等獎 | ||
《心結》 | 2004年第三屆中國微型小說三等獎 | ||
《精短小說三題》 | 2005、10 | 獲總后第八屆軍事文學獎 |
《精短小說四題》 | 2003 | 獲總后第七屆軍事文學獎 |
《尊嚴》《女兵的心事》等十篇 | 2012 | 第六屆小小說金麻雀獎提名獎 |
《我有房子了》 | ?。玻埃埃?/td> | 全國短小說征文二等獎 |
《父母親》 |
?。玻埃保病 ?/td> | 中國散文第五屆冰心散文獎 |
《精短小說十題》 |
2012 | 獲首屆漢語螞蟻小說金螞蟻獎佳作獎。 |
《從16歲走到83歲,女紅軍仍在繼續長征》 | 2003 | 《源流》優秀作品二等獎。 |
《畫壇伉儷的綠色情緒》 | 2003 |
《軍隊計劃生育》優秀作品獎。 |
《球迷亦非一莽夫》 |
1996 | 《北京晚報》優秀作品獎。 |
《向往美好》 | 2005 | 第二屆鄭州小小說學會獎。 |
2006 | 首屆“全國最受歡迎的故事家百杰” |
2009 | “新世紀風云人物榜新36星座” | ||
《大伯·我·還有時月》 | 解放軍文藝 | 1999 | 獲總后勤部第五屆軍事文學獎 |
《借條》 | “臨川之筆”小小說全國大獎賽 | 2014、12 | 三等獎 |
《軍魂》《戰神》等十篇 | 2014、12 | 第七屆金麻雀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