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埠詩人蒞臨 增輝扎龍詩會
行吟中的俊美詩行
7月23日傍晚,嫩水岸邊星光閃耀,扎龍湖畔詩歌繚繞,魅力鶴城霓虹交輝,一時間那行吟中的俊美詩行,點亮齊齊哈爾人的心中渴望,澎湃的激情撞擊著胸膛,笑容明媚了這座城市的目光……
中國(齊齊哈爾)第三屆國際鶴文化藝術節《雅頌·鶴城》第四屆“扎龍詩會”詩歌朗誦會,我們有幸請來了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萬里行”組委會副秘書長、北京中國詩書畫雜志社主編、詩人李犁,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大連《海燕》雜志主編、詩人李皓,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大慶《歲月》文學雜志主編潘永翔,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詩歌風賞》主編、詩人娜仁琪琪格,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家網總編室主任、新世紀十佳青年女詩人安琪,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肇東市作家協會主席、詩人陳泰灸。
來自四面八方的著名詩人歡聚鶴城,一并帶來他們的行吟文字。
“一滴熱淚壓低了我的頭顱/讓我為這些平凡的事物/為這些農人和北方/祝福”李犁,原名李玉生,這位生于遼寧、11歲來到龍江縣、在龍江縣和克山師專讀書十年光景、現生活在北京的人,對他的第二故鄉——齊齊哈爾有著深深的眷戀。他說,每年都要回來幾趟,此次能被邀參加扎龍詩會,心中自是別有一番情腸:文化的精華是文學,文學的皇冠是詩歌,它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火炬、火種,文學倡導三個“歸一”,回到大自然中去、回到童年故鄉去、回到宗教中去,這也是詩歌要抵達的方向。他帶來的這首詩歌《北方》,描繪的就是他的老家龍江縣,這是他對故鄉的一種懷念。他希望鶴城通過詩歌的發展,打造成文化品牌,為城市經濟和城市建設添磚加瓦。
“而從那里開往齊齊哈爾的列車/載不動別離的月光/雪花都落在你的笛子上了/而我的心跳正一路隆隆向北”著名詩人李皓帶來的這首《雪花落在了笛子上》,是他送別鶴城的詩友而作,兩位詩友分別時的情感一如李白與汪倫,他們以詩歌抒懷、表達友誼。此次來到鶴城參加詩會,他不僅再次見到鶴城詩友,還現場朗誦了這首送別詩歌。他說,詩會是一個城市的名片,而詩歌朗誦為文學陣地吹響了號角,讓詩歌通過舞臺藝術再次走向大眾,對愉悅人們身心、傳播詩歌文化、推動地方經濟有一定的文學魅力。
“找尋、相遇,宿命里的那個自我/當娜仁遇到了琪琪格,我是草原大地上/明亮又艷麗的花朵”來自北京的《詩歌風賞》主編、詩人娜仁琪琪格,將一首今年6月去阿爾山采風時寫的一首《大峽谷也叫紅河谷》帶到了詩會上,并親自到臺上朗誦,她那醇和、柔美的聲音,猶如草原般廣闊的情懷深受詩友的喜愛,贏得臺下掌聲熱烈。她說,人與自然的交融,與花朵、與鳥兒共同營造的和諧美,透過詩文變成生命的一部分,讓我們深深眷戀。扎龍詩會,作為鶴文化藝術節活動鏈鎖上的璀璨花環,如此隆重熱烈、如此讓人敬畏,猶如春雨浸潤心田,這是鶴城人的驕傲。
“但是火會窮盡這世上的柴木/恰如衰老,會趕走每一個人的青春/你跳過熊熊燃燒的篝火/把青春,永遠留在火中。”同是來自北京的詩人安琪,帶來并親自朗誦的這首《篝火之夜》,字里行間凝結了生命蓬勃的旺盛激情,是她對青春的緬懷,暢敘出每個人都想留住青春的渴望。安琪雖然是第一次來參加扎龍詩會,但她對鶴城卻寄寓深深的厚望。她說,詩歌不僅能解決人們的精神饑渴,還能帶領人們完成靈魂的升華,此詩會定調濕地與丹頂鶴,緊扣抗戰勝利70周年以及時代發展的脈搏,辦得有聲有色;走出去、請進來,將鶴地的風貌透過各地詩人的筆墨飛向全國。
“我們一路走進詩歌,就找到了很多人的很多愿望”《歲月》雜志主編潘永翔、詩人陳泰灸,也分別帶來了他們贊美家鄉、吟詠萬物的詩行,用激情熱烈的文字傾訴衷腸,以詩歌拉近了彼此的心靈,讓吟唱嫵媚了各自的臉龐。
鶴城晚報記者 韓艷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