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五昌在杭州進行百年新詩專題演講

譚五昌將國際漢語詩歌協會杭州創作基地牌匾授予黃亞洲

譚五昌在進行詩歌演講

譚五昌在演講結束后回答聽眾的提問

譚五昌與部分聽講的浙江詩人、作者合影留念
12月14日上午,杭州大運河畔的亞洲書院迎來了一場詩歌的盛宴:著名詩歌評論家譚五昌教授為在場的數十位浙江詩人、作家做了一場名為“百年中國新詩的光榮與夢想”的專題演講。 該活動由中國詩歌網浙江頻道、華語之聲傳媒聯合主辦。
譚五昌是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任教于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是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當代新詩研究中心主任,被譽為目前中國最活躍、最具影響力的詩歌評論家。近十年來,先后擔任徐志摩詩歌獎、聞一多詩歌獎、海子詩歌獎、李白詩歌獎等國內重要詩歌獎項的評委及評委會負責人。
講座中,譚五昌概述了近百年來中國新詩的“光榮”,認為現代詩歌突破了古典詩詞的局限,提供了現代人所獨有的現代性詩歌經驗,并在哲理性和思想性上超越了古人。
在當代的新語境下,詩人們如何實現新的詩歌夢想?對此,譚五昌特別強調了詩歌創作要關注當下,有現實的獨特體驗,要能藝術性的記錄一個時代。一個中國詩人要寫出具有中國經驗的現代詩,同時格局要大,要有全球化的視角。要做到本土經驗與世界性眼光的有機結合。
“寫詩的人很多,詩人們要根據自身特點塑造自己的詩人形象?!弊T五昌列舉了眾多著名的詩人形象,如“麥地詩人”海子、“詩歌界的思想者”北島、“童話詩人”顧城、“流行詩人”席慕蓉與汪國真、“江南抒情詩人”潘維等等。譚五昌指出,一個詩人只有創造出自己的詩人形象,才不會被其他詩人所淹沒。
兩個小時的講座接近尾聲,現場的觀眾還不過癮,紛紛向譚五昌提問。其中,有人問到什么樣的詩算好詩時,譚五昌提出了四個重要標準:來自生活,又是對生活的提煉、超越和發現;要有想象力,包括語言的想象力和對于事物的想像力;能帶來直接的生命感動;有悲憫情懷,并具有思想高度和深度。
在譚五昌專題演講正式開始之前,還舉行了一個國際漢語詩歌協會杭州創作基地的簡要授牌儀式,國際漢語詩歌協會秘書長譚五昌教授宣布國際漢語詩歌協會杭州創作基地正式落戶杭州市亞洲書院,著名詩人黃亞洲被聘為創作基地主任,著名詩人梁曉明被聘為創作基地常務副主任,泉子、蔣興剛、許春波、胡澄、趙思運等五位新銳詩人與詩評家被聘為創作基地副主任。譚五昌介紹說,國際漢語詩歌協會杭州創作基地的設立,意在大力推動浙江本土詩歌的發展,同時使之進一步與國際詩歌視野及當下漢語新詩的國際化傳播潮流相接軌。這一宗旨獲得與會詩人們的一致認可與熱忱歡迎。事后,到場的數十位浙江詩人與作者對本次詩歌活動普遍予以了高度評價,認為收獲很大,希望以后多舉辦這樣一些高層次的詩歌活動。
【張為晴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