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祥詩歌微信討論會火爆迎春
2016-02-15 10:53:35
作者:作家網
黃明祥詩歌微信討論會火爆迎春
2016年2月4日晚上8點,在立春日,由詩人冷陽、沙麗娜組織的新漢詩500人微信群舉行黃明祥詩歌討論會。兩小時的活動,發言達8萬多字,是今春第一場詩歌微信討論會。詩人們滿懷熱情,發言踴躍,以分享黃明祥詩歌的方式迎接丙申年新春。
黃明祥為70后詩人、攝影藝術家,現居長沙。著有詩集《中田村》,該詩集獲得2015年度中國優秀詩集獎,他的作品還獲得首屆青年文學詩歌獎。并入選2015年度中國詩歌排行榜TOP70后十大詩人。
詩人、詩評家周瑟瑟認為:乙未年是黃明祥的豐收年,他的詩集《中田村》出版,這是一部高質量的詩集,在國內詩集出版較為隨意的情形下,《中田村》卻異常從容、謹慎。《中田村》有異相。當前我國的詩歌、文學最大的問題是無異相,相同的面孔太多了,也就是說大家妥協了。我們早就失去了五四啟蒙精神,我們更是主動拋棄了先鋒詩歌、文學的品質,我們的詩歌、文學被生活抹平了啟蒙精神與先鋒品質。黃明祥的《中田村》恢復了對詩歌異相的熱愛,詩歌異相是什么呢?通過他的攝影我們可以找到他的詩歌的真面目。攝影與詩歌在黃明祥創造性藝術與寫作運動中處于并置與同構的地位。他同時在做一件事情,把對象處理成文字與圖像的藝術,而來源于人與物的價值被他以藝術的手段重新確立,隱藏于人與物之中的思想被他以巔覆的方式重新點燃。攝影與詩歌在黃明祥手里是一種嶄新的藝術文本,二者的互文性在當前藝術創造力相對疲乏的文人藝術界,他貢獻了異相。異相的難度存在于黃明祥的詩歌與攝影中,異相是作品的藝術品相,是不向流行標準妥協的風骨,是打破常規寫作或平庸藝術的先鋒品質。
詩人冷陽認為:黃明祥的詩歌自成一體,快刀短棍,異峰突起,袖有乾坤,中田村俠客也。黃明祥詩歌中常出現鐵匠現象,鐵匠在黃明祥湖南農村中田村屬于俠客之首,中田村兵器譜以善淬火錘硬力沉排行第一。這也是黃明祥詩歌功夫修煉第一現場、出發現場。
詩人路云認為:他的《大理石》以致敬作為主題的詩歌,考量的不是語言,而是基于兩顆不同心靈之間發出的相同頻率。這個能被意識到的意識,為語言與心智的同源作出見證:浩渺之中,人心總是經受同一種波的檢測。這個巨大的事實,遠比記錄在文字中更長久,真實,清晰可感。實際上,讀者觸碰到的不再是波,而是粒。從這里可以證悟到,詩歌語言符合量子力學的運行規律。比如此詩中最后兩行:吹滅——露出,炊煙——墓碑,兩組對稱著的詞語,圍繞著致敬者眼中的愕然之光。思維轉換的速度快過閃電,而留下的顆粒則是清晰可觸,醒目傳神。可見,好的寫作者必然是一個合格的致敬者,他采集到由對象本身所傳遞而來的能量,越過不同時空強加給語言的限制,釋放出語言的靈性:或許,這就是詩的真正來源。
詩人沙麗娜認為:黃明祥的語言很神奇,劍走偏鋒的感覺,比如,寫母親不提“母親”,寫啞巴不說“啞”,寫喝茶不言“茶”。他尋求的角度很獨特,總能繞過題目的藩籬,用出人意外的招式,直抵事物本質,抓住詩歌的內核,擊中讀者心靈。也正是如此,他的詩歌給讀者預留了巨大空間,讀者在進行二度創作的時候,可以給出多角度的不同的解讀。這才是一個優秀的詩人。
詩人祁鴻升認為:黃 明祥的詩歌第一個亮點就是他的文化意味。明祥的所有詩歌都呈現了非單純寫實的藝術取向。他會從文化與藝術的角度,重解與重構生活。明祥的詩歌第二個亮點就是他的畫面質感。明祥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攝影家,他以攝像機捕捉光學世界里的生動情境。這種藝術素養直接影響了他的詩歌創作,他的詩歌無論是想象性的內容,還是寫實性內容,都能有強烈的畫面感,他在用文字攝像、抒情、議論,他是一個形象思維非常優秀的詩人。明祥的詩歌總體明朗,然則又不失深度探入,他的這種品質是他親近讀者的同時,又有自己的超前性、先鋒性,他以自己的詩歌引領讀者與他一起走進一個適切超驗的審美與抒情世界。
詩人若兮蘭嫣認為:黃明祥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詩人,同時也是一個優秀的攝影家,他對色彩的理解,對人物的理解,對生活的理解,都達到了非常卓越的程度。黃明祥的詩很大,無外延,無交錯,像是不斷爆發的宇宙,像是連綿不絕的歲月,或者更像火焰里的花開,像水里的芒刺,時代的劍鋒。讀黃明祥的詩,常常會感覺畫面時而浮動,時而沉重,時而在內心充滿野性,時而溫厚純良,宛若游子歸鄉,守著頭發花白的母親,也宛若魚躍龍門,江河中倒影出比深藍更深邃的靛色。
詩人溫柔刀認為:黃明祥的詩精致簡約,屬于寫實風格、解構式類型,很多崇高的話題在他那里全被輕松和戲謔掉了。他善于不動聲色地呈現再漫不經心地給上一榔頭,敲破這個蛋殼,流出它青黃分明的汁液,直接抄了生活的老底,甚至完全摒棄慣常手法,警惕并防范著修辭和表現藝術手法的技術性入侵,他就這么玩世不恭,樹樁一般厾在那里只等讀者自己往上撞——這是他一貫的風格和作派,更多時候他會輕輕分開兩根手指親自拈上一拈,入手之物瞬間便研成齏粉——這種內力不以賣弄技藝為樂,也決不讓語言跑出來秀場,在貌似憨厚的實誠下面,他明著使著小壞,暗地里卻蘊藏著大智慧——用這種矛,他痛擊迎面壓過來的各種外部勢力,順手戳破了生活的盾牌,讀者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享受到蟬褪般的樂趣。生活中他隨和知性,露出佛性的慈悲與寬宏大量;但在詩歌面前卻不事張揚,如履平川,如履帶碾過荒山坡地。
詩人長篙認為:前不久周瑟瑟提到《截句》我看到黃明祥與諸多詩人分別拿出自己的短詩,當然這種變化是一種進取,而非模仿,樹高低不同,有其形,無其心。若有其心,必無其形么?非也,詩之長短處決于詩歌表達的目的。另一種則是“謙”。重“謙”之人必重“道”,“道”指詩道,指做人與創作的理由。這種“謙”是人和之理,才是文學與心態的合一,尊重與厚愛所產生。
詩人蕭蕭竹認為:黃明祥的《想母親》短短六行詩,語言干凈精準且沉穩智慧,詩者能以像取義,借物抒情,將想念化為意象和事態混合的感覺,“樹葉、閃電、雷聲、冰雹、隕石、大海濺起的星光”以及埋在暗處的影像,還有靈魂深處吶喊,給人很大的解讀空間。我們在黃明祥的詩歌里面看到了母愛的驚天動地,母愛讓天地為之敬畏,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敬畏的地方。讀這首詩,看得出詩人對語言文字是有一定的掌控力的。整體看,這是一首感性與理性交織的詩作,無論從詩的內涵還是意蘊,都令人震顫。
據詩人冷陽介紹,新漢詩微信平臺將結集包括李少君、瀟瀟、林雪、周瑟瑟等在2015年進行活動和專輯的共12位詩人的討論約40萬字出版,或可能成為國內微信網絡現場討論詩歌的首部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