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宋莊啟動儀式暨卡丘十年研討會在宋莊舉行
2016年3月26日上午10點,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小組宋莊基地啟動儀式暨卡丘十年研討會在北京宋莊歲月傳媒大廈舉行。《卡丘》詩刊主編、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小組組長周瑟瑟主持儀式與研討會。宋莊部分詩人、藝術家及北京、外地詩人40多人參加了活動。
上午舉行了卡丘十年研討會,周瑟瑟回顧了卡丘十年,他說:2005年卡丘出現,那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年代,我們的寫作瘋狂如一列火車,似乎每個人頭上都冒著一縷煙,少數人奔跑在通往牛逼的路上。經過一番交火,詩歌陣容分明,在各自的戰壕瞄準假想敵。有戰斗力的寫作屬于風火歲月,不同寫作主張的爭論,不同寫作標準的較量,現在依然讓人懷念,其實那一切都是有意義的。詩歌觀念的差異化,讓未來險象叢生,也充滿了創作的刺激。《卡丘》雜志在詩歌網絡論壇時代保持了它應有的個性與主張,我們在創刊號上發布了三個寫作宣言,這十年關于卡丘的理論闡述與評論文章有三十多篇。卡丘做為一個符號的出現與存在,有它的必然性。微信時代到來,2015年卡丘改版,從大16開本改成小32開本,由300多頁變為100多頁,封面與內文設計告別了波普藝術風格,變得寧靜,現在的卡丘趨向異質中的寂靜。瘋狂已經過去,我們的寫作也發生了應有的變化。2016年我們創立卡丘·沃倫詩歌獎,在茫茫人海里尋找那些寫出異質文本,又有寂靜寫作精神的詩人,我希望卡丘·沃倫詩歌獎伴隨下一個十年,十屆卡丘·沃倫詩歌獎將見證中國現代詩的未來。保持卡丘的獨立,堅守我們的理想。《卡丘》雜志將持續出版,與卡丘微信群、卡丘公共微信號等同步開展詩歌閱讀推廣活動,以及中國詩人田野調查等文化公益活動。只有經過更長的時間,歷史才會看得更清楚,而未來需要我們去創造。我相信寂靜寫作精神屬于清潔之人,卡丘屬于未來。
研討會后進行了詩歌朗誦與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小組宋莊基地揭牌儀式。
下午在進入宋莊開始詩人田野調查前,周瑟瑟強調了中國詩人田野調查的五個原則:一、我們要像行腳僧乞食一樣走向每一戶人家,不要事先聯系,更不要有任何準備,但要記錄對方的反應、周圍的環境與你內心的感受。與被調查者第一時間接觸時的體驗非常重要,要記住對方的表情變化、動作語言,盡可能不要放過每一個細節,哪怕被拒絕,也是田野調查過程中正常的事情。我們自身的體驗與感受是田野調查中最為重要的收獲;二、注意用自身的感受去進入一個村莊的地理環境、歷史人文,而不必急于收集枯燥的數據;三、要有建立田野調查樣本的意識,深入到原居民的起居室、廚房、倉庫與后院,感受原居民的生活氣息;四、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村落與原居民生活樣本調查,獲得當下生活的現場感與元經驗,試圖去回答“傳統的現代性”這一命題;五、每一次田野調查都是一次未知的經驗,我們不知道將會發生什么,不做任何的預設,只是回到生活元現場,通過這種方式進行自我啟蒙。
詩人們在宋莊北寺村進行了一個下午的走訪、拍攝,幾個小組分別到了北寺村347號賈福秋家與其他農家。52年出生的女主人平阿姨熱情純樸,她向詩人們介紹她家出租了5間房給藝術家,房租1萬一年,但她家已經沒有地了。北寺村有3000多戶人家,藝術家眾多,是宋莊最典型的藝術村落。我們避開了藝術資本化的一面,關注的是這個藝術村原居民的日常生活。北方村落與南方村落生活形態的不同,在詩人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開始被村頭打牌的村民拒絕甚至敵視,后來被理解甚至熱情招呼我們到村民家聊天、參觀、拍攝。
最后我們還到了詩人畫家李川工作室、阿琪阿鈺詩歌書店座談與朗誦。
宋莊歲月傳媒總裁、作家張禮成說:中國詩人田野調查的方法與理念與歲月傳媒現在所專注的口述實錄與歷史傳記整理工作不謀而合,為普通中國人的記憶留下檔案是歲月傳媒的使命,也是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小組正在做的事,所以我們一起在宋莊發起這次活動,引起了宋莊詩人與藝術家的興趣。
詩人、攝影家張后說:卡丘的意義在于卡和丘共同的結合,創造了一個漢語詞匯。卡是動詞,丘是形容詞,一個動詞和一個形容詞組合在一起之后變成一個名詞,這是挺奇妙的事情。
詩人、藝術評論家張成德說:在機聲隆隆時刻,我們再次將目光轉向田野之時,無疑是帶著自身再出發目的而來的。如何在此以“現代性”解決我們的“心性問題”,我想的這不止多少藝術家同樣面臨的問題。我們對田野呼喚,就是喚其內在沉睡智性和靈性,我們對藝術的再出發就是找回彌失遠古之憶。如果說“回歸傳統”是一個偽的命題,我更愿象古人生活,效仿古人作法。從來沒有過信息如此爆炸今天,生活且讓人以繁鎖取替代一種“簡約”。如何在傳統藝術當中找到它的“現代性”,或許這不是“偽命題”。今天的人們擁有可以憑借的想象和工具,優勢遠大于先人們,為何寫不出超越前人的藝術作品?我們的思維和想象真的枯竭了嗎?人作為自然屬性一部份,當應與自然、社會友善臨邦,任何不以此為生活創造目的,就是“惡的藝術”,惡的花環。緬懷古人,天地合一,精神浩蕩是件多么令人神往的生活。以山為自然山,以水為自然水,以自身的“空寂”體驗其天籟,思想以此“寂靜”。你出發了嗎?怎樣的出發?構筑現代文明,你將以怎樣自身“性靈”認識你的詩歌?“敲門聲”不在外面,而在屋內。先人留給我們生活法則,依然有效,他們所散化于人的慧根、慧眼依然有效。“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對于一切外來的誘惑,外來植入,你當如何“處理”?且看你的“法力”有邊,無邊。有天無天?學會以“田野之唇發音”,學會以古賢之人姿態思考走路,必須有一個“生態的詞”。“上善若水”,看你邁哪條腿。“坐看風起時”,你的朗誦有無這樣伶牙利齒。
詩人莫笑愚說:今年是中國新詩走過整整一百年值得紀念的一年,而今天,也是中國當代詩人海子離世27周年的祭日。卡丘作為一個詩歌現象,主張從生命本體出發,挖掘文化和歷史傳承中的詩意和詩義,抱持一種開放的姿態,從田野和元初的生命體驗挖掘詩歌元素,并通過詩人自由的表達和自在的言說方式成詩。自卡丘于2005年提出至今,經歷了十載風雨。當我自問,我們該拿什么來紀念新詩百年,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卡丘和它所主張的詩歌精神。
詩人阿琪阿鈺說:宋莊是世界藝術名鎮,宋莊有最多的藝術天才和通州最大的精神病院。《卡丘》是中國詩歌名刊,中國詩人田野調查走進宋莊,無疑是詩歌又一次闖進了一個神鬼魔妖的世界。
詩人、畫家李川說:真正的文學藝術在民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宋莊是圓明園畫家村消失后又崛起的另一塊精神圣地,現在在宋莊北寺村還堅守著這種純粹的生活與創作狀態。《卡丘》作為詩歌民刊在十年的歷程中高舉卡丘藝術精神,今天給宋莊帶來了一場及時的甘露,在藝術的泥土里再一次播種。這些也是我帶著詩畫離開學校北漂到北京宋莊的初衷。
詩人、畫家凡斯說:卡丘十年,青春永駐!
(周瑟瑟 供稿)

周瑟瑟(右)主持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