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詩人的一生:回憶蔡其矯老師
文/安琪
舒婷老師在寫于1995年10月5日的題為《退役詩人說三道四》一文中有如下一段——
“或許福建詩人真有先天優勢?真是這樣的,也不能抹煞幾代人的心血結晶。當代開拓者首推蔡其矯先生,在‘文革’下放山區期間,他寫下了-生中最優秀動人的詩篇,并以其真誠執著不屈的詩歌精神,哺育了周圍一群又一群青年。近三十年來,蔡老先生幾乎走遍了福建的每一地縣,發掘、扶植、支持了諸如湯養宗、葉玉琳、游刃、黃江濱(筆名安琪)等福建各語系的才子才女們。誠然,他所力薦的還有許多名字最終沒有進入記錄,但是正因為他多年不懈的鼓吹、呼吁、評介,才形成福建詩歌的濃厚氛圍。”
舒婷老師的文章說出了蔡其矯老師之于福建詩人的貢獻,舒婷老師本人更是在蔡其矯老師的直接推介下加盟“今天詩群”,成為朦朧詩唯一女將。
回想與蔡其矯老師的第一次相見,是在1994年福建省第四屆書市,該屆書市由我所生活的城市漳州承辦,蔡其矯老師和舒婷老師、陳仲義老師作為特約佳賓出席了此屆書市,也因此為漳州詩人帶來福音。當時,漳州詩人們幾乎像朝圣者一樣傾心聆聽蔡其矯老師的詩歌見解,蔡其矯老師講解艾利蒂斯的激情,旁征博引惠特曼、帕斯精彩語句的神采,給尚處于詩歌起步階段的我們打開了通往優秀現代詩歌的大門。
書市期間當地作協組織采風,一行詩人來到九龍江畔聽風看景,蔡其矯老師和大家一起騎著自行車在漳州的千年小巷里穿梭,天生自來卷的長發在微風中飄拂,又洋氣又帥氣,十分引人注目。在九龍江畔,蔡老師手捧碩大的單反相機攝景拍人,后來我就收到蔡老師拍攝的一張我微笑著看九龍江的半側面照片,光線明烈,襯得人光彩十足。這張照片成為那一階段我的最愛,《生活•創造》雜志刊登的漳州作家今聲寫我的一文,配的就是蔡其矯老師親自拍攝的這張照片。據說蔡其矯老師有許多影集,收藏有他拍攝的各地詩人,不知那些照片現在何處,倘能做一個蔡其矯先生手攝詩人展,一定很有歷史意義。
此后,便和蔡其矯老師有了書信來往,蔡其矯老師喜歡用純藍的墨水寫信,他的字有著童年的工整和稚拙,很易于辨認。信的末尾,常常是“握手,其矯”。相信蔡其矯老師這樣的信一定保留在很多福建詩人的記憶中。蔡其矯老師曾經推薦我的詩給《人民文學》和《星星》詩刊,奈何當時我的寫作水準尚未到位,雖未被采用,內心對蔡其矯老師的知遇之恩一直感懷難忘。后來我終于在《人民文學》和《星星》詩刊發表作品了,我把這視為蔡其矯老師前期推薦的福澤。
舒婷老師曾有詩《車過紫冒》,寫的就是蔡其矯老師的故鄉——福建省晉江市紫冒鎮。因著蔡其矯老師的友愛和好客,福建詩人許多到過此地,我也不例外。記憶中蔡其矯老師的家有一個很大的園子,里面種滿了各種珍稀與不珍稀植物,它們都是蔡其矯老師從全國各地移植過來的。蔡其矯老師一生愛海、愛植物,凡與自然有關的一切,都是他心向往的。他唯獨不愛人與人之間的紛爭與瓜葛。
時日推移,和蔡其矯老師見面的機會越來越多,每次見面,蔡其矯老師都是神采奕奕,讓人喜悅于時光對他的寬厚。從蔡其矯老師我確認了,頑強的生命意志是可以讓人永不衰老的。在詩歌界,八十高齡的蔡其矯獨自奔赴新疆、西藏采風寫作的故事,早已廣為流傳,成為先生生命中的傳奇。在詩歌界,蔡其矯老師是為數不多的創造力和生命力一起增長的優秀詩人。
我曾在一首長詩《任性》里用這樣一句話寫到蔡其矯老師:“我們的蔡把日子過得像擁抱”。認識蔡其矯老師的人讀到此句都會發出會心一笑——沒有誰不曾領略過蔡其矯老師的擁抱,那種溫情、有力、疼愛交織在一起的擁抱。在1999年5月福建省文聯組織的為期一周的漳州采風活動中,一行十三人的隊伍因為有了蔡其矯老師而充滿笑聲。因為,在采風第一天出發的汽車上,蔡其矯老師就引用了西方一位詩人的話:“旅行就是艷遇。”引起了滿車的歡呼聲和掌聲。當時,蔡其矯老師83高齡,83高齡的蔡其矯老師在某個采風點為給我們表演茶道的女孩揮毫寫下“茶如女”,他本是想寫“茶如美女”,結果字寫大了,四個字放不下,我說,不如寫“茶如女”更含蓄。蔡老師說“要得,要得”。過后蔡老師還跟我說,以后再題詞的時候你幫我想句子我來寫。蔡老師是客氣,以他的飛躍思維,隨便什么都是好句。
2002年底,我從福建北漂至京,過上了動蕩不安的生活,對此,蔡老師很不理解,曾在2005年福州“丑石詩會”上對我的未來表達了深切的憂慮。在那次詩會上,蔡老師也對詩壇中流行的后現代詩風提出質疑,認為那樣的寫作語無倫次不成條理,是對詩歌的不敬。87歲高齡的蔡其矯老師保持著他一貫的青春激情和對詩歌的虔誠之心,給與會詩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說到蔡其矯老師,我就想到有一年在首師大研討會上,同為福建籍的王光明老師對一些人一說到蔡其矯老師就往“少女”一詞上靠很不以為然,王光明老師認為,蔡其矯老師一生對自由的追求,對強權的毫不妥協,才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2007年1月3日,蔡其矯老師病逝于北京,我奔赴協和醫院吊唁并應《詩刊》副主編李小雨老師之約撰寫《純藍的人生》刊登于《詩刊》緊急辟出的紀念版塊。蔡其矯老師的一生經歷過很多波折,難得的是這些波折最后都化成了他的樂觀和頑強。蔡其矯老師的一生,是真正詩人的一生。他敢想敢做敢哭敢笑敢說敢罵,實在令同頂著“詩人”名號的我輩羨慕不已。
2016-3-21,北京。

1994年,《閩南日報》記者陳小玲和作者。蔡其矯 攝。
————————————————————————————
刊于《泉州晚報》2016年3月31日,“紀念蔡其矯”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