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四屆柔剛詩歌獎揭曉
柔剛先生出資設立的“柔剛詩歌獎”已歷23屆。第22屆起,柔剛詩歌獎的評獎工作由南京大學中國新文學研究中心新詩研究所接手承辦。為扶持校園詩歌,獎掖校園詩人,第23屆(2014年度)柔剛詩歌獎首設“校園詩歌獎”,獎金額度同其它獎項,旨在鼓勵在校學生的詩歌創作。
初審評委會按雙向匿名評獎程序在指定的保密郵箱投票,完成了全部投稿作品的初審,分別遴選出角逐主獎的15位入圍者作品和角逐校園獎的16位入圍者作品,提交給終審評委會。終審評委會按雙向匿名評獎程序,在指定的保密郵箱就初審評委會提交的入圍者作品進行投票,最終評選出獲獎者。
第24屆征稿于2015年11月16日拉開帷幕以來,得到海內外詩界一如既往的廣泛重視和支持。截至2016年1月15日,先后收到千余件投稿材料,經剔除各種不合規定的無效稿件,最終有效稿件為900件(其中主獎530件、校園獎370件)。
2016年1月至4月間,組委會對900件有效稿件進行了匿名編號處理,然后交初審評委會進行投票,從中分別遴選出主獎入圍作品15件和校園獎入圍作品16件,再交終審評委會進行投票遴選,按投票名次賦分并排序,最終評選出本屆主獎的獲獎作品是275號(得17分),校園獎的獲獎作品是196號(得16分)。此外,經評獎組委會提名遴選,評選出了素有“終生成就獎”之稱的榮譽獎獲獎者。
現將第24屆“柔剛詩歌獎”各獎項最終評選結果公布如下:
獲獎名單
榮譽獎:
灰 娃
主 獎:
年微漾(鄭龍騰)
獲獎作品: 《九百里韓江晝夜流淌》、《饒平賦》
校園獎:
唐 放(程 一)
獲獎作品: 《提籃橋記事 》、《六月》
榮譽獎授獎辭
從1972年在精神初愈后開始詩歌寫作,灰娃在集體沉默的年代卻抒寫出了獨具靈魂深度和精神膂力的詩作。在一個時代的荒原上她卻以精神額頭的青枝綠葉成就了懸崖旁的薔薇。她追問自我、精神獨立而不流時俗的寫作方式在當代詩歌史和知識分子思想史上具有相當的啟示性。
第24屆柔剛詩歌獎評委會決定將榮譽獎授予灰娃先生,以獎掖她多年來在詩藝探索和精神探詢所做出的不凡貢獻。
主獎授獎辭
在描述故鄉的詩篇里,詩人年微漾的痛切在某種發現與形式并駕齊驅的混亂中達成片刻驚魂。這是一種縱橫捭闔、語言的界限屢屢被沖擊的無聲的痛楚,似乎,一首詩的意境只是一個空殼,片刻凝聚的碎片,瞬間散開形成新的迷幻。水流不絕,生命延綿。
第24屆柔剛詩歌獎評委會決定將本屆主獎授予這名農家稻作和群山之子、詩人年微漾,以褒獎他的奇崛險怪,對當代漢語詩歌所作出的獨特貢獻。
校園獎授獎辭
唐放的兩首詩,著眼于時間和空間在歷史中留下的傷痕,致力于揭示被遮蔽的真實,并用詩歌抵抗時間和人類的遺忘。提籃橋不僅僅是一座監獄,也是見證現當代歷史的一個窗口。詩人在荒謬歲月中深深感到的無力,“無法和盤端出”的個中痛楚,皆源于“集體的匿名”和沉重的歷史陰影。而然詩人依然相信詞語可以擦亮歷史的書寫,依然可以在當下繼續見證和敘說。他的詩有著超出年齡的成熟和洞察力,呈現出遼闊的歷史視野。
第24屆柔剛詩歌獎評委會決定將本屆校園詩歌獎授予詩人唐放,以褒獎他詩歌中呈現的歷史情懷和的躍然紙上的藝術創造力量。
第二十四屆“柔剛詩歌獎”評獎機構
南京大學新文學研究中心新詩研究所
評獎組委會(此為永久性機構,成員按姓氏拼音排序):
傅元峰、黃 梵、何同彬、胡弦、李章斌、馬鈴薯兄弟、歐陽江河、唐曉渡、王彬彬、王家新、于 堅、育 邦、翟永明
本屆終審評委會(成員按姓氏拼音排序):
霍俊明、藍 藍、龐 培、田 原(日本)、楊小濱(臺灣)
本屆初審評委會(成員按姓氏拼音排序):
白鶴林、江 汀、梁雪波、易彬、朱山坡
本屆評委會秘書:
李倩冉、田 野
媒體支持:
《青春》雜志、詩生活網(www.poemlife.com)
2016年6月中旬,將在南京大學文學院舉辦第24屆柔剛詩歌獎頒獎暨獲獎作品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