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頒獎會現場
李成恩詩集《酥油燈》獲首屆海峽兩岸新銳作家好書獎
6月25日,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臺灣節目中心、金城出版社、北京作家協會、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語言文化傳播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成都言幾又書店承辦的“首屆海峽兩岸新銳作家好書評選”入選作品揭曉活動在成都言幾又書店舉行。著名作家韓靜霆、薩蘇、祝勇,著名編劇陳坪,播音藝術家虹云、張悅,金城出版社總編輯潘濤、副社長張樸遠,北京作家協會駐會副主席王升山等嘉賓出席活動。在揭曉儀式正式開始前,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阿來致歡迎辭,“首屆海峽兩岸新銳作家好書評選”評委會代表薩蘇介紹評選活動整體情況,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臺灣節目中心副主任樂艷艷代表主辦方致開幕詞。
經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化時空·書香兩岸”節目的推薦,再經過專家進行復評,“首屆海峽兩岸新銳作家好書評選”選出此次入選的十部作品,分別是:蔣峰《白色流淌一片》、李成恩《酥油燈》、劉滴川《我的貓咪在天堂》、呂錚《名提》、石一楓《世間已無陳金芳》、王希翀《揮霍年代》、小鵬《背包十年》、徐則臣《耶路撒冷》、周敬之《星隕》、劉軒《助你好運》(臺灣)。
“評好書,讀好書”是“首屆海峽兩岸新銳作家好書評選”活動的主題。在活動現場,播音藝術家、優秀播音員主持人通過誦讀這種有聲表達的方式,展現了當下活躍在文壇上的新銳作家的文學創作。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副教授王宇紅朗誦了李成恩的詩集《酥油燈》中的詩歌《你怎樣獲得我的愛》,四川電視臺主持人張超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但茹演繹了蔣峰的小說《白色流淌一片》中的橋段,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播音藝術家張悅講述了石一楓的小說《世間已無陳金芳》中的精彩開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任杰則帶來了兩部入選作品——呂錚小說《名提》的節選“請君入甕”和周敬之的科幻小說《星隕:沙漠的狼與公主》的精彩播講,著名播音藝術家虹云朗誦的劉滴川的作品《我的貓咪在天堂》引起了臺下觀眾陣陣熱烈的掌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臺灣節目中心文藝部《文化時空·書香兩岸》節目自播出以來,在兩岸聽友間引起廣泛關注,并得到業界好評。2013—2015年,《文化時空·書香兩岸》先后舉辦了端午詩會、中秋詩會、廈門讀書會、北京國際圖書節特別策劃等專題活動。2016年,繼續挖掘“書香兩岸”的品牌價值,特別推出《海天一色,天涯共讀——首屆海峽兩岸新銳作家好書評選及誦讀活動》。該節目將繼續弘揚中華傳統誦讀文化,以優秀文學作品為紐帶,進一步凝聚兩岸文化向心力。
李成恩《酥油燈》評委會評語:
李成恩把一位年輕女性詩人的生命感受與藏地,以及這塊大地上所承載的宗教文化相融,讓一己之身在天空大地、生命輪回之間獲得了拓展與延伸。
李成恩的詩句中洋溢著明快、生動、輕盈、自在的特質,她的文字勾勒出的是這個時代特有的個性。
李成恩致受獎詞,她說一部好的詩集必定具有開放的結構,讀者可以從各個方向進入詩的內部,而不是封閉的,《酥油燈》是我首次集中涉足異域經驗的詩集,語言也有了雪的溫度,如同一個人走在暴雪中但心里燃著一爐大火。
李成恩還參加了“海峽兩岸新銳作家論壇”,圍繞“寫作中的眼前與遠方”接受了主持人的訪談,并回答了現場讀者們的提問。
《酥油燈》2014年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獲得中國作家協會重點作品扶持(2012)、中國作家協會定點深入生活項目(2013)。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評論家張清華認為:李成恩創造了一種新的語感與敘事,在新一代詩人中,她陌生、機智、跳脫而豐富的語言十分搶眼,她將敘事、議論、感嘆、分析熔于一爐的寫法,有力地拓展了詩歌寫作,特別是女性寫作的內涵與邊界,為當代詩歌貢獻了新的可能性。
詩人韓東認為:在當代女性詩人中,李成恩是具有超強能量的那種。她的寫作體量大、力量充沛,卻不乏幽微的細膩和敏感。我尤其喜歡她早期詩歌中的那種和故土、出身、鄉村、童年的聯系,情感真摯卻又有必要的距離。李成恩的詩歌中有風景,這在當代詩歌寫作中比較少見。她的奇思妙想和意象組織也出人意表,常抵達情緒表達的核心。在這部與高原藏區有關的詩歌中,我們看見了李成恩新的美學思考,不僅是題材更換了那么簡單,更重要的是詩之形式的耳目一新。她具有自我更新再造的強烈欲望和顯然的耐力,因此將走得更遠。她是一個詩歌矛盾體,一個女性寫作的神秘人物,一個在詩歌中圈子外的異類。
詩人楊小濱認為:詩集的總題“酥油燈”,作為藏區的特有生活∕文化符號,則代表了李成恩詩歌美學的另一面,營造出圣潔、寧靜的空靈氛圍。但“酥油燈”又確乎依然是燈火,有光的閃亮和熱的燃燒——李成恩詩歌提供了多重而豐富的語象可能。正如《馬上思》一詩中的詩句,“祖國白茫茫真干凈”,不僅蘊含了《紅樓夢》所傳遞的空寂義理(內在地應和了藏區文化的佛教背景),也在具體的時空語境中描繪出原野與雪山的空曠與高潔,體現出李成恩詩歌美學對傳統語象符號領域的拓展——在超拔的抒情高度上,堅持著對于平庸現實的跨越,對于詩意之無窮可能的不懈追索。
華僑大學教授、評論家莊偉杰認為:從李成恩多年來的創作實踐中,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清醒而自覺的藝術追尋者。在80后詩人作家群體里,她不僅善于思考、探索和發現,并且注重作品的精神含量。我們欣喜地看到她的寫作勢頭迅猛而強勁,而且日益呈現出自己獨特的書寫風格。她以寬闊的藝術視界與超卓的感知力、精神的內在性與語言的獨特性,在當代詩壇已然開拓出一片屬于個人的詩性空間,那是一種開闊而充滿活力的自由生命空間。從這個角度說,《酥油燈》堪稱當下中國詩人所創造的最為美好的詩歌記憶之一,也為當代新詩創作帶來新生機、新氣象提供了一種可能。
(陳東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