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派批評”新秀曾念長專著《斷裂的詩學》發布
8月23日下午,“文學體制變遷與新世紀文學的生成”研討會暨《斷裂的詩學》新書發布會在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舉行,這是南國書香節“南方文學周”的系列活動之一。

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文學評論家蔣述卓出席講話
《斷裂的詩學——1998年的文學、思想與行動》以1998年中國文壇的文學、思想及其行動為考察重點,深入探討了世紀之交中國文學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諸問題,指出中國當代文學已進入“三元體制”時代,并著重分析了生成這個新格局的內在動力因素及其時代意蘊。該書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本書作者曾念長在發言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張清華教授評價說:“曾念長還是很有學術的激情和勇氣,就是來處理一個他所理解的當代文學史的節點。”

上海交通大學文學院何言宏教授認為這本書的內容編排:“非常獨特,非常新穎,富有震撼力?!?br />

曾念長博士論文導師、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的張檸教授認為“我們此前一直在試圖建立一個體系化的東西,包括文學的經典化等等,我們整個思維里面對90年代中期以后,特別是互聯網興起以后這樣一種價值體系的碎片化,是沒有準備的,《斷裂的詩學》從詩學的角度討論得還不夠,但把問題呈現出來了,我覺得也不錯,就是讓我們今天學術界的人有能力面對碎片和面對破碎的東西,我覺得這也是一個不管文學研究還是文化研究,都必須要重視的東西?!?br />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謝有順說:“曾念長是我的老鄉,是‘閩派批評’在當下最具代表的新一代批評家之一。他目光敏銳,文字通達,其著述,才情與見地兼具?!稊嗔训脑妼W》更是一部可讀性和學術性都很強的才情之作。它以1998年為觀察點,深挖各種文學事件背后美學與思想的嬗變、沖突甚至決裂?!?br />

“曾念長以小見大,并從別人不太留意的文學細節中論析出許多新的觀點,這種以文學事實為基礎的學術沉思,為我們辨識文學現場的諸多疑難提供了嶄新的路徑。1998年所發生的重要的文學新變,念長都作了詳細的解讀,尤其是他對不同文學事變背后的思想交鋒所花的心力,是本書最有華彩的地方。經由念長的闡釋,1998年這個時間節點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br />
魯迅文學院副院長邱華棟非常認可這本專著:“曾念長的這本書我覺得特別好,這個寫法挺不錯的,這是有才華的人才敢這么干的事。從文學的社會學的角度切入,論述中國當代的文學生產機制,文學是怎么生產的、怎么傳播的,我覺得這種研究方法的信息量特別巨大。我覺得曾念長這本書作做到了有趣、切片,既有宏觀的,又有微觀的,把微觀放大了。”

在廣東文學院院長、作家熊育群的閱讀感受是:“在我們看來很平常的事,在這本書里一提就特別有意義,特別賦予一個重大的意味在里面,給我有一種很興奮、刺激的感覺,我覺得它是被你的想法、你的思想照亮了,而且特別顯得有才情?!?br />

魯迅文學院副院長邱華棟,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蔣述卓,北師大文學院副院長張清華,北師大中文系教授張檸,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何言宏,廣東作協專職副主席、《作品》雜志社社長楊克,廣東作協副主席、廣東文學院院長熊育群,廣東作協副主席、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謝有順,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文學院教授伍方斐,三聯書店專題分社社長朱利國,以及學者林宋瑜、龍揚志、胡傳吉、柳冬嫵、吳小攀、唐詩人,本書責任編輯馬翀等二十多位專家學者出席了研討會。本場會議由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文學院教授申霞艷擔任學術主持。

南方文學周總策劃、詩人歐亞告訴記者,在一個快餐閱讀的時代,文學周提倡深度的閱讀,本屆專門開設文本細讀和研討的單元,選擇了具有國際影響的廣東詩人楊克的詩歌作品以及富有學術勇氣和韌勁的青年學者曾念長的新著進行研讀。
來源:南方文學周組委會 南方文學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