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詩》新書發布暨“致敬詩人”朗誦會在北大舉行
2016年9月24日,由人民日報出版社攜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高速公路交通廣播、青年文學聯盟共同主辦的《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詩》新書發布暨“致敬詩人”詩歌朗誦會在北大舉行。

朗誦會現場
當日下午兩點,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陽光廳內,活動主背景板上巨大的“樹葉”圖形傳達了向百年新詩致敬的寓意,300多位在京詩人及從遼寧、河北等地趕來的詩人與北京高校青年學子,以及央視、央廣、北京電視臺等廣播電視傳媒機構的播音藝術工作者、媒體朋友,為一部可以聽的詩選而聚集到一起,共同見證了這場“致敬詩人”的詩歌盛會。
本書責編、人民日報出版社中小學生讀物編輯中心主任陳紅致歡迎詞:“博雅塔下,未名湖旁,百年北大,承續輝煌……繆斯之神,我輩共仰,香我夢境,美我時光……我們很幸運,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詩,不曾遠去,朗誦猶自繞梁;我們很幸運,《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詩》應心靈的呼喚而生,因美麗的情懷而綻放。”

本書編選者、詩人周瑟瑟做了題為“八十年代的經典詩歌對當下的精神重構”的發言,他說:“作為編選者,這本書從詩歌文本到聲音藝術的重現,試圖對當下進行精神重構。通過這些經典詩歌文本,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詩歌人文啟蒙的歷史,在我們自身的成長與變化中,這些經典詩歌文本給我們這一代人所產生的精神影響,有些影響當時并不具體,但經過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們可以安靜下來清理我們這一代人的詩歌人文啟蒙歷史。在當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詩歌現場,參與到詩歌生活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詩歌在一定層面已經進入了當下精神生活的核心。那么,經典詩歌的重讀與傳播,詩歌朗誦與專業詩人之間的溝通、融合,青年學生的介入與推動,加上中國詩歌網這樣的專業平臺,詩歌文明與傳統正在我們生活中獲得新的生機,對中國社會與文明進程所帶來的影響也清晰可見。在中國新詩走過百年之際,我們與讀者一起重新審視經典詩歌的精神遺產——一種歷久彌新的詩歌情懷依然屬于未來。為紀念中國新詩百年,我與我的文學兄弟邱華棟共同編選了這部可以聽的詩選,今天這樣的場景已經構成了一種新的詩歌人文精神。”

《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詩》(精裝版)
中國詩歌網作為這次活動的協辦單位,同時也是這本書全部朗誦音頻大陸授權發布平臺。發布會上,中國詩歌網總編輯金石開做了題為“移動互聯網與傳統出版的詩意結合”的發言,他說:“這是一本可以聽的詩集,是傳統出版與移動互聯網的一次完美的詩意結合。這本詩集的出版,是互聯網與傳統出版聯姻多年之后的一次升華和融合。請朋友們記住,這是一本詩集,是詩,是我們的青春回憶。”
詩人翟永明、歐陽江河、西川、洪燭、安琪等,以及人民日報出版社社務委員、營銷中心主任趙軍,青年文學聯盟總負責人殷志強,為新書揭幕。北野、孤城、李峻嶺、王愛紅、閩山、關捷、張晴、夏露、周朝等詩人、作家參加了活動。

嘉賓為新書揭幕
接下來是“北京大學站——2016致敬詩人”環節:“2016年,中國新詩走過了一百年,《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詩》正是為了紀念中國新詩百年,從百年新詩中選出了經過時間淘漉的59首經典中文作品與進入詩歌史的52位中國詩人,他們照亮了中國新詩百年的燦爛星空。基于此,我們要向在現代詩發展歷程中有卓越貢獻的三位當代詩人致敬,他們的寫作與思考,他們對讀者的影響有目共睹。人民日報出版社、中國詩歌網等機構聯合授予翟永明女士、歐陽江河先生、西川先生為《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詩》之‘2016致敬詩人’!”清華大學文學社、中國傳媒大學青果文學社、北京師范大學五四文學社社長分別向三位詩人致敬并頒牌。翟永明、歐陽江河、西川朗讀了自己承載著青春記憶的詩作,并回答了現場主持人的提問,將活動推向了高潮。三位“致敬詩人”從北京三所高校文學社社長手里接過一片“樹葉”,他們如同百年中國新詩大樹上的三片“樹葉”。
詩人汪劍釗、關雎、李峻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張政法,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沙桐、王筱磊,欄目主編于洪,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小馬,北京電視臺主持人李楊薇,以及青音、許川、陶思璇、鮑春來、杜東彥、藏海等傳媒文化界名人,都現場朗讀了《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詩》一書中的經典詩篇。中國傳媒大學青果文學社、北郵世紀藝傳聽雨軒報社的同學們以朗誦的形式,向那個詩歌年代致敬。此間,詩人海子之弟查曙明,應心聯網科技創始人青音的邀請,上臺接受了采訪。
北京大學是新詩的發源地,活動發起者選擇在這里舉辦這場致敬青春、致敬詩人的詩歌朗誦會,別有一番意義。《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詩》是紀念中國新詩百年的首部“聽詩”選,該書設計創意青春、經典,淡綠色外套典雅、漂亮,令人喜愛。據悉,人民日報出版社還將聯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高速公路交通廣播以及引航北京15所重點高校知名校媒、專注扶持校園媒體平臺的青年文學聯盟,在全國高校與各地舉辦系列朗誦活動。
鏈接:致敬三位詩人
翟永明:
她的《獨白》是一代青年的自我啟蒙,從《靜安莊》到《隨黃公望游富春山》,從《女人》到“白夜”, 她的創作實踐見證了三十年來漢語詩歌的艱難、進展、可能和堅韌,為構造新的經典樣式提供了異質因素。她是當代具有感召力和原創性的詩人之一,她的女性立場,與現代詩歌精神的覺醒和堅守連在一起,成為中國現代性詩歌譜系中一個獨特的存在,她在時代的內部建構起語言的宮殿,又與現實之間保持了謹慎的距離,寂靜的個人魅力讓她的影響超越了世俗的榮譽。基于此,向翟永明女士授予“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詩”之“2016致敬詩人”!
歐陽江河:
透過詞語的玻璃,他站在虛構這邊,他是朦朧詩派詩人,為歷史貢獻出的詩歌經典流傳至今,正如狄德羅所說:“我不屬于任何人,而是屬于所有的人。”他已經成為詩歌文明的一部分,他是中國現代漢語詩歌理論重要的發言者。他的聲音穿過廣場在歷史中發出回聲,他走在漢語前面,以如此博學的饑餓,在詞與世界之間搭建起偉大的空虛,引領了一個語言的時代。基于此,向歐陽江河先生授予“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詩”之“2016致敬詩人”!
西川:
大河拐大彎,青春的星空反轉為漢語現代詩歌的大地,他在中西文明之間游蕩,他是一只帶來詩歌福音的大鳥,飛翔在寓言、生活與語言交織的迷宮,他的淵博時刻保持了詩的洞見,他呈現的是對未知世界的創造,他的詩里布滿了新的星空,他踩著思想的鉆石為我們寫下了屬于未來的詩篇。基于此,向西川先生授予“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詩”之“2016致敬詩人。

翟永明、歐陽江河與西川
責任編輯:牛莉
作者:人民日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