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天津濱海新區國際作家寫作營圓滿閉營





“在皇城根下默默生長的天津,是沉靜悠閑的,而近幾年新崛起的天津,以大鵬之氣騰飛起來,600多年的積蓄和沉淀,讓騰飛很有張力,這座厚重的城市,成了有夢人的遐想........”。2016中國天津濱海新區國際作家寫作營和著特約營員武眉凌的感觸與體會,圓滿閉營了。
2016中國天津濱海新區國際作家寫作營活動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中國作協外聯部、濱海新區區委宣傳部、區文廣局承辦,于今年8月31日至9月29日進行,是濱海新區為增強對外宣傳的影響力和文化感召力,進行國際性文化和文學創作交流與合作,更好宣傳文化天津,提升濱海文化,樹立濱海新區乃至天津市對外文化新形象,打造國際文學交流創作品牌,錘煉天津文化名片,以文學交流的方式,在更大范圍內、更廣領域、更高層次宣傳推介天津濱海新區的重要文化舉措,活動持續一個月。
本屆寫作營營員包括克羅地亞作家丁科·泰勒肯先生(Dinko Telecan )、波蘭作家埃娃·瑪利亞·澤倫亞女士(Ewa Maria Zelenay)、美國作家喬納森·布魯姆先生(Jonathan Blum)、加拿大作家索尼婭·迪·普拉迪奧女士(Sonia Di Placido)、捷克作家泰派勒·杰羅米先生(Typlt Jaromír)、保加利亞作家茲德科拉夫·伊蒂莫娃女士(Zdravka Vassileva Evtimova-Gueorguieva)、北京作家梁衡先生、北京作家鮑爾金娜女士、上海作家須勤女士、天津作家武歆先生、廣東作家王威廉先生、陜西作家王曉云女士、陜西作家霍竹山先生、山西作家白琳女士等14位國內外知名作家。
在8月31日舉行開營儀式上,濱海新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大海致歡迎辭,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閆晶明講話并宣布寫作營開營,參加寫作營的營員作家向寫作營贈書,天津市作家協會主席趙玫和濱海新區副區長郭景平向作家們贈送了濱海新區簡介及寫作營往屆活動影像資料。
在為期30天的寫作營中,作家們圍繞“新城·老城”這一主題,作家們集體參觀新區規劃展覽館、集裝箱碼頭、郵輪母港、東疆沙灘、天津造船廠,感知新區海洋經濟發展;參觀大沽口炮臺、版畫藏書票藝術館,領略新區歷史文化;在市區采風,與天津作協座談,感受新老天津風情。保加利亞作家茲德科拉夫·伊蒂莫娃和天津作協副主席、天津文學院院長武歆還分別舉辦了“保加利亞文學概論”和“閱讀、創作及其他”兩場文學交流講座,與新區的文學愛好者和大學生分享了自己的閱讀創作經驗,深受文學愛好者喜愛。
在9月29日的閉營會上,寫作營的中外作家們及特約作家武眉凌、濱海新區的作家代表王柏秋、陳麗偉、王強林等暢聊在新區參觀創作的心得體會。作家們表示濱海新區生活的這一段時間,多角度了解了新區的風土人情、民風民俗,同當地群眾和作家進行了深入交流,充分挖掘創作素材,在完成各自寫作計劃的同時,還創作出一批不同題材、從不同角度反映濱海新區的文學作品。加拿大的作家加拿大作家索尼婭·迪·普拉迪奧女士(Sonia Di Placido)朗誦了她創作的詩歌《誰怕在這里遇到蜻蜓》,羅地亞作家丁科·泰勒肯朗誦了他創作的《濱海的中秋節》,廣東作家王威廉朗讀了他創作的《用水的流動連接大陸》的片斷。整個閉營儀式充滿了濃郁的文學交流色彩和對濱海新區寫作營生活美好記憶的抒懷。
自2011年起,濱海新區國際作家寫作營已連續舉辦四屆,已有32個國家和地區86位知名作家應邀入營參加活動。中國天津濱海新區國際作家寫作營日益成為中國作協面向國內外知名作家重點推介、深度宣傳天津濱海新區的一個文化窗口,成為以中國作協為紐帶和主導的濱海新區對外文化交流重要途徑和品牌,對促進濱海新區文學繁榮發展、促進中外文學交流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作者:李卓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