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詩集《還鄉》發布暨簽售會即將在京舉辦

活動須知
時間:
2017年6月14日下午15:00—17:30
地點:
北京市朝陽區芍藥居文學館路45號
中國現代文學館B座多功能廳
友情提醒:
本次活動免費參加,無需報名,現場座位有限,14:30開放入場,先到先得。不能到場的朋友,也可以通過鳳凰新聞客戶端文化頻道或直播頻道觀看本次活動。
活動詳情
主題:
李浩詩集《還鄉》新書發布暨簽售會
主辦單位:
十月雜志社
北京大觀世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北京讀品雅集文化有限公司
活動流程:
1.入場時間:14:30
2.開始時間:15:00
3.介紹嘉賓:谷禾(主持人)
4.嘉賓講話:李少君、寧肯
5.介紹詩集《還鄉》(本書策劃、出版人陳輝)
6.嘉賓發言
7.結束時間:17:30
部分嘉賓名單:
吉狄馬加、王家新、王光明、谷禾(主持)、李少君、臧棣、顧愛玲(美國)、寧肯、白冀林(阿根廷)、羅伯特(亞美尼亞)、邱華棟、趙蘭振、西渡、夏可君、張桃洲、冷霜、宋國宏、藍野、高立志、楊炳麟、金石開、阿西、陳家坪、李宏偉、楊碧薇、田君、陳輝、李浩,以及魯迅文學院在校學員
媒體:
史競男(新華社) 周李立(作家通訊)
黃尚恩(文藝報) 周 淵(文匯報)
蔣肖斌(中國青年報) 嚴 彬(鳳凰網)
沙 白(人民網) 張 玉(網易)
馬 捷(新浪網)
現場直播:
魏冰心(鳳凰文化)
作者簡介:
李浩,詩人,1984年6月生,河南息縣人。曾獲宇龍詩歌獎(2008)、北大未名詩歌獎(2007),入圍第15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最具潛力新人獎提名等。著有詩集《風暴》《還鄉》、詩文集《你和我》等,部分作品被譯介國外。2015年起參與主編《珞珈詩派》,現居北京。

圖書簡介:
《還鄉》
作者:李浩
ISBN:978-7-213-08106-4
出版時間:2017年6月
定價:45.00元
李浩的《還鄉》這本詩集,在寫作上所涉及的社會、倫理、鄉村、城市、宗教等在他努力開闊的語言向度上,如同他“向經驗敞開的花園”,正如著名詩人,批評家,北大中文系教授臧棣所說:“李浩的詩,很接近一種內在的修行。我猜想,它包含的嚴肅性幾乎令語言本身也會感到吃驚的。深透的感受力,對詩歌的觀察所做的道德反思,綜合的修辭能力,對強烈的現實感的精心的打磨,……所有這些,都讓他的詩看起來既很新鮮,又不乏深刻的表達。”
名家推薦:
李浩在寫作上的進展令許多人驚異,但在我看來又出自必然。他投身于詩,進入他每天的禱告,面對他靈魂的功課,同時他專注于錘煉語言,如同錘煉他的人生。他鍥而不舍,持之以恒,愈來愈富有定力,也愈來愈富有個性和創造力。我為他祝福,為他高興。
——王家新(詩人、批評家、翻譯家,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李浩的詩,很接近一種內在的修行。我猜想,它包含的嚴肅性幾乎令語言本身也會感到吃驚的。深透的感受力,對詩歌的觀察所做的道德反思,綜合的修辭能力,對強烈的現實感的精心的打磨……所有這些,都讓他的詩看起來既新鮮,又不乏深刻的表達。
——臧棣(詩人、批評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李浩的感受有個宗教背景,加上他處處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造成尖銳盤纏,我感到十分的晦澀難懂。
——蕭開愚(詩人)
李浩詩歌中的那種強悍的信仰力量,超越的天賦,對靈魂和真理的崇高激情,以及他柔弱、充盈、精密的內心,我認為這是我們走進文明的入口,非受難,或蒙恩的人,不能享有。
——保祿(神父)
李浩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詩人。從他的詩歌中可以看到中國當代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農村和城市、宗教與政治,以及信仰和現實生活等,就像杰拉爾德· 曼利· 霍普金斯一樣,對他來說詩歌就是教堂,寫詩就是祈禱。
——Eleanor Goodman(顧愛玲,美國作家、詩人、翻譯家,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
李浩的詩歌有一種渾然的力量。它甚至在《冬夜》《你和我》《巖層之歌》這樣的愛情詩中也都能明確體現出來。這種力量在我們目前普遍的單面性的憤怒式、反諷式和情調式詩歌現實中實屬罕見。這種渾然的力量不可能來自我們常見的分裂或孤立的單一源頭,而是來自內心熱情、語言修辭、個人信念、理性認識、對社會狀況的辨認、現實生活的態度、方式、行動、經歷等因素的綜合與統一,來自一種深度融合的語言想象、世界真實和人格意志的統一。
——雷武鈴(詩人、譯者、批評家,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
李浩的詩以豐富的文體試驗,對他所經歷和面對的混雜的城鄉經驗做出回應,負載了時代的喧嘩與躁動。
——周偉馳(詩人、學者,中國社科院宗教所研究員)
李浩的詩呈現著與眾不同的身體:完全處于打開的狀態,像鋼琴打開后蓋,聲音不僅從琴鍵發出,還能看見琴錘的跳動,靈魂敲擊著肉體,肉體同樣敲擊著靈魂。不僅如此,他還打開所有事物,松針、巖石、鰻魚、水、暖氣片等,與他的身體一同混響。
——寧肯(作家,十月雜志常務副主編)
李浩的語言里有一種沉痛感,像是一個走在春風中的少年預言家,明凈、神秘而充滿靈性。他的歌唱悅耳、豐富而不拘形式,他給世界重新命名。他的詩歌的光束所照之處,世界洞開。
——趙蘭振(作家,十月文學院副院長)
寫作需要靈感,但這種靈感也與個人的知識儲備、文化修養、在閱讀上的廣度深度相關。李浩是一個瘋狂讀書的人,他有一個現代詩人的漫長名單,他在這種閱讀和學習中不斷矯正自己。正是這樣廣闊的閱讀視野和深切的生命思忖,以及對大師們的廣泛學習,使李浩的詩不斷長進。
但我知道,李浩還有一個更深的思想背景,這關乎真理的追尋與信仰的經驗,在這個維度上,我看到了一個在謙卑、克制的技藝中風格越來越明朗、透露出的靈魂力量也越來越強大的詩人李浩。
——榮光啟(批評家,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
李浩像做見證的史學家一樣記錄著“落到塵世上面的一些事”,以他難以遏制的“奔涌的悲傷”對抗著“殘忍的說謊”;卻依然不失為“天真的少年”,即使“在困厄中”也站在“萬物靜止的靈中”而遺世獨立。他的詩篇是對這個時代的“一些默示”;他的詩句“好像我的血管里,昨夜剛剛造出的新血”。
——耿占春(批評家,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李浩的詩歌才華令我驚訝!
——楊炳麟(詩人,《河南詩人》主編)
來源:中國南方藝術 微信公眾號
作者:中國南方藝術
作家網劉不偉編輯整理
原文鏈接:
http://qbview.url.cn/getResourceInfo?appid=31&url=http%3A%2F%2Fwww.zgnfys.com%2Fm%2Fview.php%3Faid%3D53530%26from%3Dsinglemessage%26isappinstalled%3D0%26nsukey%3D9kGu4yv1CcVLnWUJCAxmXBl4er2S2OM1EB8wP3NuMmUhyXCNJyV6kSky8DS9AFDwzq%252B5D0JxEh8EZsWj8dGebuYyzzNZ0leo71P77i7hXuVW6c6hPjcYK3wNS%252BrigUY4a9zvyJGwELoP9lM7SBBDNkDxXl%252Bu5f9lkl5wm7qUijqjnZ%252FGRlwwKNm0M3UAVuA%252B&version=10000&doview=1&ua=Mozilla%2F5.0+(Windows+NT+5.1)+AppleWebKit%2F537.36+(KHTML%2C+like+Gecko)+Chrome%2F49.0.2623.22+Safari%2F537.36+SE+2.X+MetaSr+1.0&keeplink=0&reforma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