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文壇動態 > 正文

楊碧薇:新媒體民謠旋風下的新詩


新媒體民謠旋風下的新詩


資料圖
 
  新千年伊始,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博客、論壇、BBS開始風靡,新詩的生存狀態發生了巨大改變。第一,新詩傳播不再單單依賴于傳統紙媒,其渠道、方式更加多樣化,促進了各種力量的交流和對話。第二,新詩發表的門檻降低,紙刊的發表標準也不再是寫作的惟一標準;標準的去中心化,為新詩寫作打開了更多出口。因此,無論是從外部傳播還是回到新詩內部來看,一種歷史性的變革都是鐵板釘釘的事實,用“風暴”來形容這場詩歌變革也不足為過。

  如果說,微博的短暫驚艷是個過渡,那么,微信的盛宴則被我趕上了。微信比博客、論壇、BBS更方便,當年人們必須坐到電腦前才能使用后者,現在卻只需一個手機,就可隨時隨地使用微信。微信的出現,真正標志了新媒體的無處不在,人類最古老的藝術——詩歌,也置身于它的包圍里。
 
  現在回頭審視新千年初的詩歌“風暴”,其泥沙俱下的一面昭然若揭:令人耳目一新的先鋒倡導尚未實現,遺留下的問題卻持續到現在,并以更極端、更兇猛的樣態呈現出來。“風暴”的精華與糟粕,沒來得及被提煉、清理,就本能、迅速地融入了微信時代的漢語新詩。換言之,當下的詩歌生態并不是空降的、全新的,其發生方式、傳播方式、討論方式,甚至風格、流派、圈子,都帶有新千年時期的印記;那一時期積淀下來的網絡經驗,也滲透到了今天以微信為主的詩歌傳媒里。
 
  那么,微信上的新詩生態是什么樣的呢?我更愿意將目光位移,挪到民謠那里,獲得一些有趣的發現。
 
互動中的兩種態度
 
  在《新媒時代的詩文藝與詩營銷——2016年中國詩歌印象》一文中,批評家趙衛峰說:“為什么不可以認為是電影及圖像、民謠及音樂、戲劇帶動了‘詩歌’,而非詩歌為主導呢?……大眾在意的更多是圖像與聲音效果,以及現場綜合效果,而所謂詩在其中——事實上就是廣義的‘詩意’與‘詩性’在起作用,而不是詩人們及他們創作的詩歌在起作用。”這段話犀利地指出了新媒體下新詩傳播的尷尬。第一,新詩有時要靠電影、民謠等其他藝術門類來擴大傳播;第二,影像與音效固有的大眾文化性質,決定了它們不能以失去大眾、犧牲商業利益為前提來為新詩謀福,因此它們可挑選并推出的新詩極其有限。這一部分新詩,只是詩歌海洋中的幾朵浪花——若單以新詩的高度來看,不見得全好,有的還非常不起眼,甚至有失水準。
 
  無論如何,當下民謠確實在勤懇地為新詩譜曲。特別是海子的《九月》、小引的《西北偏北》被譜曲并在微信上廣泛流傳后,這種勢頭更加紅火。隨著一些微信公號的誕生、民謠專輯的發行,民謠開始向新詩示好。民謠這么做,一方面,是意識到自己在思想、審美上,尤其是在語言上的短板,需要吸收更多資源來充實與創新,而具有遠親關系的新詩,是再好不過的資源,它直接替民謠解決了語言(歌詞)的難題,還附送了思想與審美的福利。另一方面,在多元化的音樂空間里,民謠也面臨轉型的壓力,必須找尋新的渠道以調整自身。
 
  民謠也是一種古老的藝術,通過現代藝術家的革新,如今它擁有更多的現代性、藝術性,并烙上了藝術家個人的烙印。在互聯網興起后,民謠迅速找到了可依托的平臺;隨著與電視媒介的進一步結合(如選秀節目的興起),民謠十分明智也十分“投機”地轉向新詩尋求突破。我看到:民謠是與時俱進的;在新媒體的席卷下,它的姿態積極又敏銳。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民謠的聲音屬性在消費社會具有極大的可塑性:民謠既可作為音頻來傳播,也可與圖像結合,變成視頻來傳播;同時,它強烈的表演功能自帶娛樂屬性,能在大眾文化里擁有一席之地。較新詩而言,民謠占有更多的傳播優勢和大眾話語權。
 
  新詩的處境就寂寞得多。閱讀,是新詩接受的最主要方式。但在大眾閱讀熱情日益降低、閱讀水準大幅打滑的今天,新詩的傳播面并不寬。雖然帕斯樂觀地說,“文學最有趣的東西是它的垂直策劃,一個文本和一頁紙的空間中所說的東西,紙頁本身所說的東西和它不能被轉譯成另一種媒質的性質——無論是電影、電視或是廣播”,但即使大眾意識到文學(詩歌)有不可轉譯的趣味,也未必愿意去親近它,因為他們還可以選擇別的娛樂方式。在當代,閱讀風氣的衰落已成為世界性的問題,我認為,漢語新詩仍存在的直接原因,是有一小部分人堅持在寫,一小部分人堅持在讀。
 
  新詩靠的是紙張和印刷術。而新興的現代傳媒,則像暴富的新貴,它并不承認自己與新詩有什么遠親關系。如今新貴們對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卓富成效,新詩的寂寞可想而知。
 
  那么,當民謠找上新詩時,新詩是否就認為機不可失,對民謠熱情相待?事實是復雜的,新詩的態度耐人尋味。
 
  首先,新詩歡迎民謠。寫作的目的之一就是分享,詩人們當然渴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廣泛傳播,激起更多的共鳴。民謠的熱度和人氣,是新詩不敢想也不能比的。當民謠向新詩拋來橄欖枝時,一部分詩率先被選中譜曲并傳播開來,給詩人們帶來激勵。一些詩人開始嘗試寫歌詞,或讓自己的詩看起來更像歌詞,以期被譜曲傳唱。谷禾的《地鐵姑娘》即是一例,詩句的平易質樸、詩行與段落的整齊回旋,都充分考慮到可唱性。目前這首詩被譜成了兩個版本的曲子在網絡上流傳。民謠的激勵,在一定范圍內影響了新詩的寫作走向。
 
  但同時,新詩又清醒地保有獨立性。民謠對新詩的選擇標準,更多的是譜曲的標準、推廣的標準,這些標準對新詩不具權威性和說服性。新詩知道自己與民謠是不同的事物,不會以犧牲自身獨立性、獨特性為代價去迎合民謠。自“詩”與“歌”分離開后,純文字的“詩”與音樂性的“歌”就一直保持必要的距離,“詩”只忠實于“詩”。正因如此,“詩”才能最大限度地面對、使用、激活文字,解救被日常生活磨損壞了的語言,才會取得如今的成就。若以民謠為圭臬,新詩就會喪失身份可辨性,背棄自身傳統與經驗,損失可貴的藝術性。因此,普遍情況仍是:更多的詩人寫作時,不考慮民謠,只考慮“詩”。
 
  新詩的焦慮
 
  我預料到,新詩與民謠結合的熱度還會持續一段時期。新詩的矛盾心態也會繼續存在。如上文分析,它既艷羨傳播,又必須保持“高冷”和清醒。這種矛盾給新詩的姿態加添了幾筆搖擺和曖昧,其根源則是焦慮:新詩害怕被遮蔽、渴望被傳播的焦慮。
 
  好在,“總有一瞬/時間突然靜止下來”,新詩和民謠將會雙雙看清這種結合的有限和徒勞。新詩有焦慮,民謠也有自己的短板:與新詩相比,民謠具有傳播優勢;但與流行歌曲、熱門影視劇、庸俗不堪的網絡直播相比,民謠占據的傳播資源也是有限的。無論新詩還是民謠,只要想保持高水準的藝術性,就很難再與大眾文化把酒言歡。何況現代民謠尚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它必須從自我內部完善自身,亦需認真探索發展的可能性,而不是一味借新詩走捷徑。
 
  所以,民謠與新詩又有一種相似的處境,二者的聯合也是吳蜀結盟的選擇。當民謠對自己的身份和特性有更清晰的認識后,它就會放下對詩歌的偏愛,結束鬧哄哄的歡宴。這場歡宴中,真正得利的是新媒體。新媒體催生出無數的文化垃圾,但也是面鏡子,讓新詩和民謠照見自身。
 
  在新媒體旋風下,我作為一名普通的微信使用者,身在廬山中,很難獲得全面的大數據。面對巨量的信息轟炸和話語垃圾,大多數朋友圈消息我都選擇了漏掉,完全沒有動一動手指點開去看的沖動。關于文學,關于詩歌,我更信賴一種具有歷史穩定性的檢驗法:能真正流傳下來的部分,才是“文學”的部分;詩只忠實于詩,不忠實于新媒體,也不忠實于任何由技術帶來的新事物。在時光的淘瀝中,好的詩歌不會被湮沒,不會被遺漏;即使我暫時地錯過了它們,也終將在對的時間與之相遇。
 
來源:文藝報
作者:楊碧薇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911/c405175-29526208.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满少妇三级全黄| 国产美女牲交视频| 国产伦理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99re精彩视频| 毛片高清视频在线看免费观看| 尾野真知子日韩专区在线| 国产mv在线天堂mv免费观看| 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 免费网站无遮挡| 久久精品视频久久| 91影院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电影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午夜app| 亚洲av综合av一区| 久久久久久久性|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人与禽zoz0性伦| 中文字幕的电影免费网站| 纸画皮电影免费观看| 少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蜜芽|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高清av|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砖码砖专无区2023| 884aa在线看片| 欧洲女人牲交性开放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片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美女被羞羞在线观看| 强行入侵粗暴h肉囚禁| 人夫的堕落变装| 2021日本三级理论影院|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国产亚洲真人做受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一级片| 男人和女人做爽爽视频| 国产肥老上视频| 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老司机电影网你懂得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