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柔悅讀會:讓閱讀變得更有趣

王小柔悅讀會現場氣氛活躍。王小柔悅讀會 供圖
王小柔,暢銷書作家、媒體人。她是一位善于“把日子過成段子”的津味兒作者,在2010年創辦了王小柔悅讀會,傳遞有趣閱讀的理念,讓更多好書與人相遇。
形式多樣,但快樂是最單純的執念
朗誦、簽售……這些大多數閱讀會都會有的形式,在王小柔這兒都不夠“有趣”。于是,民謠歌手鐘立風帶著《書旅人》來到天津的時候,王小柔悅讀會為其定制了一場“唱談會”,根據分享的內容插入不同階段的民謠;悅讀會志愿者奮斗十幾個夜晚做出的微電影《全城熱愛》點燃全場;責編、譯者、讀書節目制作人共同分享童書《今天我想慢吞吞》……還有小品和相聲,悅讀會將天津的戲曲文化、“哏兒都”百姓的市井逗趣都融入其中。
讀者還能看到,王小柔化身成《神奇校車》里的“卷毛老師”,給小讀者講科學讀物;在衍生品“趣寫學院”,她倡導體驗式寫作,將自家養的小蜥蜴帶到課堂,讓孩子們了解冷血小動物的習性,開發寫作思維。王小柔悅讀會志愿者王菲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開發想象力是我們倡導的方向,但萬變不離其宗,這些形式都是為了提高參與者對閱讀的興趣,讓大家覺得讀書是件快樂的事兒。”
給更多想看書,但不知看什么好的讀者提供一種可能,是王小柔悅讀會最簡單的初衷。王小柔說:“每年的出版物品種太多,有時候看到一本好書備受冷落,心里是不舒服的,寧愿義務去做推廣,告訴大家好書在哪里。”因此,悅讀會推薦的圖書不拘泥品種,只看品質。
從單槍匹馬,到憑邀請函進場
2010年10月,王小柔出版新書《樂意》,正是悅讀會成立之初。抱著“沒幾個人來”的心態,王小柔拿自己“開刀”,帶著《樂意》做悅讀會第一期的嘉賓、主持人、分享者、發起人。但沒想到的是,當天在一個最多能裝下50人的咖啡館卻來了近百人,“椅子都搬走,才能多站幾個人”。王小柔回憶:“在那么熱烈的場合下分享了一本書的創作和閱讀感受,悅讀會的初創策劃團隊也是在那次活動中集結而成的。”
從最初的咖啡館,到西岸藝術館、天津人藝劇院、天津市圖書館、金逸影城、北京圖書大廈、中關村圖書大廈……從最初的百余人到火爆時每場四五百人,悅讀會如今粉絲已達70多萬。“最初平均每月一次或兩次大型落地活動,現在基本上通過網絡報名的都超過500人。因為場地有限,我們只能以報名順序為準發送邀請函,收到邀請函的讀者才可以入場參加,其他人在網絡上看同步直播。”王小柔說。
讀者的認可代表閱讀活動的影響力。談及“用心”二字,從第一天起就在悅讀會做志愿者的韓醫名感慨至深:“為了策劃一場讀書會,我們能把一本書讀五六遍,書里畫的全是標記,夾著紙條。”王小柔悅讀會曾經為《小心輕放的光陰》一書做過推廣活動,讓這本描寫鄉村詩歌的小眾圖書暢銷起來,作者陸蘇要求隨后的出版方必須在策劃編輯一欄寫上“王小柔悅讀會”才肯簽出版合同。作家用這樣一種“苛刻”要求表達著對王小柔悅讀會的愛,并在悅讀會六周年活動時空降現場,分享讀書對人生的影響。
步入第七年,所有付出都值得
今年王小柔悅讀會已經步入第七個年頭。在一座城市,靠著十幾個志愿者做了91場公益悅讀會,艱難可想而知,但收獲大于預想,“有在現場求婚成功的,有在現場發喜糖的,很多跟隨悅讀會成長的朋友有了自己的孩子,參與活動最小的孩子只有兩歲。”看到跟隨多年的讀者帶著家屬參加讀書會,悅讀會志愿者都覺得這樣的付出值得。
在王小柔悅讀會,推廣兒童閱讀在讀者群里反響最熱烈。王小柔的“趣寫學院”讓孩子著迷,有從天津武清坐車一兩個鐘頭來聽課的,還有北京的家長慕名而來。把自己的閱讀和寫作經驗告訴孩子,讓他們在這條路上感受到趣味,養成讀書習慣,更好地用文字來表達自己,是她不遺余力的事情。“我也是一位媽媽,我不希望以后我的孩子遠離書籍和閱讀,所以推廣兒童閱讀是我非常愿意做的事。”
這么多年,王小柔悅讀會的主創都是義務服務,有國企員工,有民營老總,能夠得到很多人的支持,王小柔認為:“悅讀會做到第七年,最重要的就是我們比別人能堅持。”因為熱愛,所以堅持。因為堅持,所以被更多讀者需要。第一期的活動場地——那間咖啡館已經關掉了,但悅讀會越來越壯大。王小柔說,回歸閱讀本身,只需要面對讀者和懷有發現好書的用心即可,用心的事情自然會吸引喜歡它的人。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作者:劉夢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922/c403994-29553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