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詩篇》第三場朗誦會在宋莊巡洋艦美術館舉辦

海報資料圖

嘉賓合影

部分嘉賓合影,左起:小虎、周瑟瑟、朱子慶、安琪、楊北城、張后、李川、李荼

2017年10月3日,傳統節氣中秋前一日,天氣晴好,柳絮狀的白云薄薄地鋪滿北京的天空。詩人們從北京的各個角落,三五成群,來到宋莊巡洋艦美術館。此地9月27日剛舉辦過一場題為“新詩百年中國當代詩歌藝術大展暨獨立詩歌獎頒獎典禮”盛典:“藝術大展”的巨大招貼還在舞臺正中張掛著;100位詩人肖像擺出的100數字造型還在墻上,頂天立地,任誰走進美術館都能迎面撞上;一百幅詩人手稿,則以裝置藝術的形式或懸掛在展廳中間,或倚墻而立,吸引著每個人的視線。而樓上樓下更有百位書畫家選取百年新詩史上百位詩人的佳作取其意繪其畫書其書,靜靜地展示著詩書畫合一的魅力。此刻,大展的總策劃師、詩人、畫家牧野抱著他心愛的小女兒,滿面笑容迎接來此參加“《北漂詩篇》第三場朗誦會”的詩人們,本場朗誦會作為“大展”的一個重要環節,由《北漂詩篇》主編之一、詩人安琪組織,短短幾天,便有諸多同道給予熱烈的支持和參與,他們是:周瑟瑟、楊北城、趙瓊、朱子慶、苑長武、花語、娜仁朵蘭,玙姬、布非步、石梓含、李荼、鄧玉青、曾德曠、阿琪阿鈺、何雪峰、張軍、小虎、張后、冷宇飛紅、李川、艾若、程謙、項光曉、吳浩宇、李義森、安琪、牧野。
朗誦會由詩人安琪主持。安琪簡單介紹了《北漂詩篇》的編選過程,這是北漂詩人詩作第一次以出版物的形式集結,它因為真實書寫中國現場、中國經驗而引發各界關注,許多批評家為此書做了評述、許多報刊雜志為此書作了專題。“漂”,已成改革開放后中國大地的一種常態,無論主動或被動,人們身體的位移引發的精神位移所必然導致的種種心靈感受,在有書寫能力的詩人筆下必然得到文字的反應,《北漂詩篇》適時地把這些反應編選成書,讓一個時代的記憶得到呈現,也留給歷史一份有價值的研究讀本。
牧野在發言中簡述了策劃舉辦《中國當代詩歌藝術大展》活動的意義,他說,此活動旨在
以視覺呈現的方式,分不同單元進行詩歌藝術對話交流與合作,互為開放、闡釋,互為理解、交融,在共在的生存處境中,將百年詩歌、藝術打包、歸零。此在的現場,即是交叉小徑幽迷深處的星空花園,也是百年創世紀締造之莊嚴、持重的人文祭壇。相信我們能夠給出不可定義之當代詩歌、當代藝術以重新定義,創造詩歌藝術具有獨立精神的文本現代品質:比如,風骨;比如,風度;比如,北漂。
朗誦會以接力點名的方式進行,詩人們紛紛朗誦了自己的詩作,曾德曠還現場演唱了《北京的草》,那種蒼涼,那種激憤,令人久久難忘。
作者:陳語
來源: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