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常青藤女詩人姚園的詩路花雨
——金笛訪談錄

導讀:【姚園的評論摘選】姚園不管在寫什么,都會將思想帶入進去,帶入得十分自然,似乎是不經意。而那些思想在閱讀的時候總會讓人眼前一亮。功夫藏于內,風華展于外,我不知道是姚園的靈悟還是姚園的先智,她沒有受到任何模式的框佑,極為自覺地接受各種文學的先進信息,完全形成了自己的創作特色。——王劍冰(《中國精短美文精選》主編,魯迅文學獎評委 )姚園是活躍在當下華語詩壇的一位實力派散文詩人和編輯家。
【姚園的評論摘選】
姚園不管在寫什么,都會將思想帶入進去,帶入得十分自然,似乎是不經意。而那些思想在閱讀的時候總會讓人眼前一亮。
功夫藏于內,風華展于外,我不知道是姚園的靈悟還是姚園的先智,她沒有受到任何模式的框佑,極為自覺地接受各種文學的先進信息,完全形成了自己的創作特色。
——王劍冰(《中國精短美文精選》主編,魯迅文學獎評委 )
姚園是活躍在當下華語詩壇的一位實力派散文詩人和編輯家。作為美國天涯文藝出版社和《常青藤詩刊》總編,她為世界華文詩歌和散文詩的交流與溝通、繁榮與發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作為一個有所建樹的散文詩人,姚園更具有獨特的才情、明敏與穎悟,在她的作品中融入了美妙的詩情畫意和豐富的生活感知,成就了一篇篇能真正體現其現代情感與心靈經驗的精品力作。
姚園的散文詩創作,情文并茂,情透紙背,有情有思,有聲有色,避免了抒情與敘述的單維度化,解構了使人們心靈粗糙的普適性話語,注重文本的美學托舉與心理層次的色彩繽紛,真摯地剖露了一個敏感多思、奇妙獨到、豐富細膩的內心世界,詩中綿延著漂泊的愛與痛、即與離、真與幻、夢與醒、輕與重、冷與暖等二重對應的、相互貫通的、有機的連在一起的、直接訴諸身心經驗的生命形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自由、優雅、沉靜、本色、純美的詩人形象。
姚園散文詩創作的藝術成就不可低估,她著眼于主體審美情感與心靈經驗的豐富性,致力于探索人在現代時空中生存感受的復雜性,她從愛與痛、夢與醒、輕與重等多個審智范疇切入,以辯證的文本和題畫詩,與生命體悟、感覺、潛意識、情緒、知性等心理圖式建立了千絲萬縷的聯系,并在對立統一的矛盾體中建構了藝術的張力,呈現出多姿多彩的詩寫流向和多維度的價值取向,其情感的濃度、精神的力度、思維的深度和語詞的亮度相映生輝,在心靈與時代的臨界點上匯聚個性化、生命化、多樣化的靈性、智性和詩性,為散文詩如何實現心靈的看護與精神的持守,提供了有益的藝術策略。
——崔國發(淮南師范學院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新詩研究所研究員)
姚園在處理、轉換人的各種復雜情緒狀態時,表現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智慧。讓人品味出一個成熟女子美妙的情緒美感和由這種細密的女性心境生發出來的無窮無盡的韻味,進而還可意外斬獲一種莫可名狀的精神享受。
——林楠(加拿大神州時報總編輯、作家)
姚園是一位才女,是藝術美的創造者。但僅僅把她視為才女是不夠的。她還是一位世界華文詩歌和文學田地的志愿者、澆灌者、擔當者。
——王幅明(河南文藝出版社社長,散文詩作家)
姚園是一位善于通過著意組合、創造新意象的詩家,她拒絕陳陳相因,總是想為漢語詩庫添進一些新的東西。
英國的文學評論家以賽亞·柏林說過:“帕斯捷爾納克擁有一種超過他同時代作家的天賦,那就是他所創造的世界中每個人身上鮮活的品質和生命的律動生動地傳達給讀者。……他所說,所寫的每一件事都富有詩意,他的散文不是散文作家的散文,而是詩人的散文。”移來評價姚園的散文,也未必不合適吧。
——秦兆基(文學評論家,作家)
姚園的詩句是凝練的,帶著幾分抽象思維;她的語言用隱喻打開了世界,對人的存在和人生經驗能夠上升到形而上的層次去思考。這就使她的詩即使在抒情中也能表達出一定的哲思。
——梁元(旅美詩人)
反復解讀姚園的題畫散文詩《一朵微笑的內涵》,我們發現了詩歌經典的美還活著,并且還可以創新融合為散文詩最現代的新境界。
——林曉波(詩人、評論家)
女性寫詩寫散文散文詩是優勢,尤其像姚園這樣的詩性女性。她和她的作品就像一杯酒喝著給力,就像一條河沉靜地優美的流淌,就想跳進去扎個猛子不上來。
如果沒有特殊的場景特殊的經歷和特殊的情感歷程這些字詞所攜帶的情感的“毒藥”或者說感情的酒精所抵達作者期待的意境是寫不出來的,這種濃濃的不事張揚渲染的綿里藏針的低調恰恰是能反映出作者一種強烈的情,這些字詞都將樸實無華濃濃的鄉情愛情或者說祖國情包裹的很嚴實。我讀了好幾遍。寫的真好。我雖然沒有這種親歷和經歷,但也有漂在異鄉的經歷,這種思念難以割舍的感情我深有同感。
——冰島(詩人、評論家)
我相信姚園在夜深時寫下的“一根浮萍,從青澀到金黃,有時并不需要夕陽,河流也能流出一道大地的傷口。”里面一定有對她自己根部的懷念,這種懷念當然屬于鄉愁,但又超越一般意義上的鄉愁。她以中國女性的氣質和巴渝女子的柔美在陌生的土地上行走,不丟失,并且敢于用心中東方文化的表達對周圍的事物說話。
——周慶榮(《大詩歌》主編,散文詩作家)
遠在遙遠的西雅圖的姚園,作為海外新移民詩群中的一名核心人物,筆涉新詩、散文詩、散文等領域,尤長于新詩與散文詩寫作。至今已出版十余種詩文結集,堪稱碩果盈芳。重要的是,她能讓人見字如面,見字如心。她袒露的,是讓自己的筆墨、自己的性靈在天地間騰挪搖曳,是鼓著透明的心秀在萬物中穿梭,是靈魂起舞的真切回聲。
在姚園身上,真正重要的,也許是這個時代并不多見的自由精神氣質和理想主義情懷。對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作為海外新移民詩人作家中獨特的“這一個”,姚園將為我們捧出更多精彩的力作。
——莊偉杰(旅澳詩人作家,評論家,華僑大學文學教授,研究生導師)

【姚園訪談錄】
訪問者:中外藝術家總編 金笛
被訪者:美國天涯文藝出版社、美國《常青藤》詩刊總編、詩人 姚園
金笛:姚園 您好, 您是什么時候開始寫詩的。
姚園: 具體的時間已很模糊了,只依稀記得是九十年代的某個冬日的午后,有一縷光斜斜地從玻窗投影到地板上,好像在對我述說著什么,我不覺然地抓起了一支筆,錄下了內心那一瞬的怦動。
金笛:您第一次發表作品在什么刊物上。
姚園:第一次發表作品是在巜美華商報》的副刊上,那是剛到美國不久,現實的世界與想象的世界似乎有著一些一時難以逾越的落差,那種狀況下好像特別容易感傷,特別容易一觸即發,再加上春節的步伐又越來越近,提筆寫下巜新春有感》不過是剎那的事。也藉此感謝該報的社長(原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周續庚老師對我那時初出茅廬的高度肯定。
金笛:您什么時候離開大陸去了國外?
姚園:九十年代中期,先是到的英國,然后輾轉到新加坡,再后就是美國了。一步步走來好像不過是順應了似乎誰都抵不過的命,這冥冥中的呼喚吧。
金笛:國外的環境對您的創作有什么影響。
姚園:在國外生活,抑或思考的方向和感知與一直在一個老地方習慣性生活會有某些方面的不同。很難說哪一種更好?每一個人或許都有適合自己的生活空間與方式。于我而言,我喜歡云游四海的生活,我喜歡從不同的行跡去觀察審視這個世界,我會在發現與被發現中被生命的一些輕與重圍困,因此陷入一種莫名的傷感。但我感恩我有這樣的生活方式,至少它對我寫作對我從多個角度認識、思索人生是有利的。
金笛:您對國內的詩壇有什么個人的見解和建議。
姚園:這似乎是個大問題又似乎是個小問題。我在西雅圖創辦《常青藤》詩刊已十一年了,與國內詩人、詩壇自然有不少的接觸,如今詩壇從參與上看,好像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但若就寫詩本身上說是寂寞的。我不想去說可能或者已經存在的問題,因為有些東西改變不是靠語言而是行動。這個世界本就不存在真正的公平和合理,為達到自己目的什么類型的“戲”在現實中上演,在哪個行業好像都不可避免,人是最復雜最難解的東西。至于建議嘛,對我這樣長期在國外的人來說,說什么或許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雖說是旁觀者清,但畢竟離國內的生活遠了,乏了國內的那種靈活。
金笛:您個人的事業和創作今后會有什么設想和變化。
姚園: 我個人事業,從目前來看,好像沒有什么特別的構想,我不屬于那種不停折騰的人,但也不是那種安于一成不變的人。計劃往往不如變化快,走著看吧。
不過我個人的事業與我們出版社、刊物從某個角度來說又是相連的。我們美國天涯文藝出版社將繼續堅持與純文學共呼吸,繼續為世界各地秉承文學夢的執著者出版各類文學書籍;我們《常青藤》詩刊將繼續一手擎起我們中國文化的燦爛,一手挽起西方文化的精華,繼續堅持智性、靈性、真情、唯美等主張,為更多文學虔誠者提供賦詩、作文的自由樂園。
創作嘛,可能會在詩歌、散文詩、散文上打轉,也可能寫一些為了理想不懈追求者的傳記,譬如畫家、音樂家等。寫作已是我生命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今生今世不會離分了。感謝寫作生涯中,大大小小獎項對我的鼓勵與激勵,感謝各種報刊各種年選主編不間斷地刊發收錄我的作品,感謝寫作讓我的過去,現在乃至將來的時光具有別樣的意義和盈滿不同的色彩!
我由衷的在路上筆耕著,“我相信最美的風姿在人的內心。人們內心深處的那片微妙的森林,才是最值得流連忘返的地方。”(摘自《西雅圖掠影》by 姚園)
金笛:最后您可以談一下您比較熟悉和欣賞的作家和詩人。
姚園:從最初寫作的彷徨到現在的淡定從容,不得不承認這些年我自己有著不是一語帶過的變化。感謝光陰讓我從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是山之上的神圣,從看水是水到看水不是水,是水之深處的純凈與情懷。我為現在的自己在偶遇一群海鷗時,依然發出孩子般的驚喜、歡呼而慶幸。我還是最初的我,只是不會像年少時輕易被他人的想法左右。而我更喜歡或者說懂得贊美他人了,我在詩里面寫過:“贊美會使一朵花開了再開”。對我欣賞的作家詩人,我更不會吝嗇半分。我相信與他們在文字里相遇也是一種緣分,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他們更像我的老師、朋友,我對他們懷著更多的是敬意與感恩。要讓我列出他們的名字,恐怕是一個隊伍呢。且允許讓我最偏愛的站在前面,他們是博爾赫斯、梭羅、馬爾庫斯、普魯斯特、蒙田、杜拉斯、阿蘭.德波頓、茨維塔耶娃、聶魯達等等。
金笛:謝謝您接受我的訪談,再見。
姚園:謝謝金笛先生的訪談,但愿我的回答不至于成為一首催眠曲,呵呵。

姚園簡介:
姚園,女,重慶人。羈旅英國,又居新加坡,現居美國西雅圖,為美國《常青藤》詩刊主編,中外散文詩學會副主席。近年來,在國內外報刊上發表詩歌、散文、小說千余首(篇),并有作品入選《當代詩人詩選》、《中華散文百年精華》、《2010年中國精短美文精選》《中國散文詩90年(1918-2007)》、《中國年度散文詩(從2007到2015年)》、《中國散文詩精選(從2008到2015年)》等數十種詩文集。被選入《國際詩人名人錄》。有詩被收錄進中學新詩閱讀教材。被寫進大學教材--《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教程》。曾獲全球征文比賽一等獎、第三屆中國最佳詩歌編輯獎,以及多項其它文學獎等。主編海內外第一本油畫配詩集《藤上風》;第一部跨國性華語詩文精選集──《當代世界華人詩文精選》;《21世紀世界華人詩歌精選》。已在海內外出版社出版十余本文學書籍,其中散文詩集《穿越歲月的激流》榮獲“中國當代優秀散文詩作品集”。 2012年出品海內外第一盤散文詩配油畫的DVD高清專輯──《《流淌在時光之外》。
作者:金笛 姚園
來源:中詩網
責任編輯: 西江月
http://www.yzs.com/zhongshibaodao/2017/01/06/5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