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青春回眸詩會聚焦生態詩歌
7月8日至10日,由詩刊社主辦的第九屆青春回眸詩會暨綠水青山與當代生態詩歌研討會在河北承德舉行。《詩刊》副主編李少君、中共承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劉俐宏、承德市文聯黨組書記王冰玉等參加活動。
據介紹,“青春回眸”詩會是詩刊社于2010年打造的、與“青春詩會”相對應的一項詩歌品牌活動,每年邀請部分曾參加過“青春詩會”的詩人,以及一些沒有參加過“青春詩會”但依然活躍在詩壇的詩人參加,他們的年齡大都在50歲以上。曹宇翔、姜念光、余笑忠、楊梓、李云、郭金牛、梁積林、王若冰、東籬、琳子、盧文麗、李潯、韓閩山、姚江平、第廣龍等15位詩人參加本屆詩會。
詩會期間,舉辦了“綠水青山與當代生態詩歌”主題研討會、塞罕壩機械林場創作采風等多項活動,帶領詩人體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切意義。
在研討會上,詩人們結合各自的詩歌創作感悟,圍繞中國山水詩歌的傳統、生態建設如何融入當代詩歌書寫、詩人如何把握好自然美感和文學美感的平衡、如何用詩歌詮釋好“塞罕壩精神”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大家談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一種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它激發我們重新思考詩歌寫作與山水自然之間的密切關系。在古代,山水田園詩的興盛,代表了一種天人合一的理念,山水自然是詩人的心靈寄存地。敬重山水、善待草木,是我們古詩的一大傳統。特別是在盛唐,伴隨著國家的強盛,山水詩創作也出現了一次高峰。在當下,全民對生態文明建設抱有最迫切的要求,這樣的新時代,應該產生具有現代美學特質的典范性的山水詩、生態詩。當代詩人處理山水題材,一方面可以像古代詩人一樣,拜山水為師,潔凈自己的心靈去開啟山水自然的澄明,把自然中所蘊含的平等、和諧等理念當做詩歌寫作的內在尺度;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有些山水已經不在了,它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創傷,我們應該用詩歌去彌合這種創傷,同時呼吁更多的人來更好地保護生態自然。
塞罕壩是生態建設的典范之一,與會詩人在活動中深切感受到了生態保護的不易,對塞罕壩建設者們的敬意也油然而生,大家表示將好好抒寫這一偉大生態工程。北野、王琦、劉福君、齊宗弟等承德詩人也參加了活動。據介紹,詩人們參加“青春回眸”詩會所要求提交的稿件,以及在采風中所創作的生態題材詩歌,將會在近期的《詩刊》以專輯的形式推出。
來源:文藝報
作者:黃尚恩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716/c403994-30148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