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文壇動態 > 正文

“用背脊讀書”



        閱讀是一種個體的活動,是閱讀主體通過閱讀建構起一個屬于自我的意義世界。理解文學作品的意義,就是結合我們自身的境況,將它組合進每個人的自我理解之中,通過另一種可能與自我對話。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文學評論》編審、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吳子林做客省圖書館東南周末講壇,與讀者分享領略閱讀的愉悅,一起去體會——
 
  “用背脊讀書”

  □本報記者 林升文
 
  擺脫“閱讀危機”
 
  許多人感嘆:這年頭,讀書人和愛書人不多了,原本具有超凡魅力的書籍,基本上都從人們的視線里消失了。

  吳子林說,的確,時下似乎進入了一個人類閱讀史上“最糟糕”的時刻,許多書仿佛進入了漫長的睡眠狀態。書籍正被互聯網、電影、電視、手機、iPad等新媒體所擠壓,正逐漸喪失文化旗幟的功能,不再擁有了往日的榮光。這便是所謂的“閱讀危機”。一方面在于人們不讀書,另一方面則在于不正確地讀書。

  互聯網是否會扼殺書籍?書籍是否還會存在?身處一個充滿矛盾的時代,也是一個孕育無限可能性的時代,這種杞人憂天式的探問是嚴肅而沉重的。那么,擺脫“閱讀危機”的關鍵是什么呢?

  吳子林認為,法國電影界泰斗卡里埃爾的看法是正確的:閱讀的關鍵,“不在于不惜任何代價地看或不惜任何代價地讀,而在于懂得如何實踐這一行為,并從中汲取基本而持久的養分”;“一本偉大的書永遠活著,和我們一起成長和衰老,但從不會死去。時間滋養、修改它;那些無意義的書則從歷史的一邊掠過,就此消失”。也就是說,閱讀是一種個體的活動,是閱讀主體通過閱讀建構起一個屬于自我的意義世界,是讀者視域與文本視域的一種融合,是讀者視域在文本的召引下不斷前行、延伸、擴展的一個無限運動過程。

  閱讀需要理解,即進入和認同;而我們所能理解的,都是與自我有關的東西。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對書籍的興趣,也就是對自我的興趣。在接觸、閱讀一本書時,我們不是暫時地被移入文本的世界,而是我們就在其中;彼此相遇,彼此對話,一個意義世界由此生成。在偉大的文學作品里,存在著一條我們自己與無限之間的通途。理解文學作品的意義,就是結合我們自身的境況,將它組合進每個人的自我理解之中,通過另一種自我的可能與自我對話。

  在閱讀過程中,我們超越了世間悠悠萬事的困擾,自我視野不斷打破又不斷形成,不斷修正又不斷擴充,不斷更新又不斷提升,而深刻地去認識我們是誰、我們的世界是怎樣的,而產生一種強烈、恒久的愉悅。這比從書中獲取某種知識重要得多。
    
  書講述我們自己
 
  法國作家卡里埃爾說:“一本偉大的書的權威性、通俗性和現實性就在于此:我們打開書,它向我們講述我們自己。因為我們從這一刻起真正地活著,因為我們的記憶獲得補充,與書相系”;“有時是具體發現,有時卻是個人發現,人人都可以實現的珍貴發現,只需在夜里拿出一本早已被遺忘的書”。

  吳子林認為,真正意義上的閱讀,首先是“六經注我”,即自我的開啟、理解和建構。在這方面,文學有著不可取代的價值,它讓人進入一個通過其他方式無法得知的“可能世界”。像獵取食物般“瀏覽”的現代閱讀者,對此已然一無所知。

  人們一般喜歡閱讀實用性的書籍,在他們看來,包羅萬象、無所不及的文學毫無用處,它可能不是生計甚至生存所必需,但文學的“無用”不等于“無為”。迥異于那些經世致用的書,文學呈現了形式的魅力和完美的幻象,是作家的內心獨白和自我表現。文學給人的力量,是緩慢、綿密、恒久的滲透;它讓我們感受到他人的存在,認識到存在的諸多可能性,體味到生命的神秘及其價值。由此,我們沉重的肉身獲得一種心靈的輕盈和潔凈——這種“無用之用”是更大的“用”。因此,閱讀文學所得到的精神享受和自由感,是其他東西無法替代的。

  吳子林說,對于文學的這種超功利性,人們可能不以為然,而漸漸喪失閱讀文學的熱情,但我并不因此悲觀:當他們行走在人生邊上,肺在呼吸而大腦卻透不過氣來時,自然就會意識到閱讀文學的重要性。

  黑格爾一語中的:“藝術對于人的目的在使他在對象里尋回自我?!比祟愔孕枰錆M詩性的文學,是為了更好地理解世界。吳子林說,“愉悅”是文學閱讀中極其重要的審美反應。在《閱讀的至樂》一書中,劍橋大學資深批評家克默德將“愉悅”引入了文學經典討論的范疇,他認為,一部作品能成為經典,首先必須具有美學價值,為此,它必須達到兩點要求:其一是作品最終將帶給讀者愉悅的感覺;其二是作品一定要有新意。
 
  重視審美體驗
 
  吳子林說,文學閱讀通過自我意識的生成,而讓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心靈的自我對話是文學閱讀最為根本的特質所在。在自我理解的閱讀過程中,我們超越了時空的藩籬,將幻想融于生活,又將現實化為夢境,使沉重、渾濁的肉身變得輕盈、潔凈,充分體會到生活是有趣的,生命是美好的,人生是有價值的。

  法國著名傳記作家安德烈·莫洛亞在《藝術與生活》里,通過一場書店主人同顧客間的一次對話,形象地向我們呈現了這一幕:一位顧客來到書店,表示自己“想找這樣一本書,它同時既是消遣,又是教科書;它幫助我飛快地度過陰雨的星期天,同時閱讀它又不是荒廢時間”。書店主人的直接反映便是:“您要的是一部小說?!笔聦嵶C明,“正是從小說中,我們才能找到賦予自己存在的意義的普遍公式。在我們的生命里,我們總在找一個與我們的來源有關的故事,讓我們知道自己如何出生,又為何活著”。

  吳子林說,怎樣才能領略到文學閱讀的愉悅呢?他贊同俄裔美籍小說家納博科夫的說法?!靶撵`,腦筋,敏感的脊椎骨,這些才是看書時候真正用得著的東西?!薄半m然讀書時用的是頭腦,可真正領略藝術帶來的欣悅的部位,卻在兩塊肩胛骨之間。可以相當肯定地說,那背脊的微微震顫,是人類發展純藝術、純科學的過程中所達到的最高的情感宣泄形式?!?br />
  在納博科夫看來,用“脊椎骨”去領略作品美帶來的快感,就是重視閱讀活動中的審美體驗,即依賴于身體內部的“化學反應”,對美進行非邏輯演繹的把握。面對偉大的文學作品,一個優秀的、成熟的、思維活躍的讀者,兩只眼左右移動,一行接一行,一頁接一頁,自由穿梭于不同的時間空間。當他看書看到兩遍、三遍、四遍時,就能將全書一覽無遺,然后動用自己所有的感官、天分、記憶、想象和情感,細細品味文本的各個細部,細致解析文本的結構和風格,便真正接觸、領會了其中最有興味的內容。

  許多人感嘆,當“界面”代替“紙面”,“圖說”代替“言說”,文學似乎日暮途窮了。吳子林說,然而,正如媒介學家麥克盧漢所說,詩歌、小說在大眾傳媒的洪流里邊,就像一些幾乎被淹沒的孤立小島,但誰又知道它們最終不是我們溫暖的一小塊綠洲呢?
 
來源:福建日報,2018-7-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a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夜| 国产h片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偷自乱图片| www.尤物视频.com| 秋霞理论最新三级理论最| 无人高清视频免费观看在线动漫| 国产免费播放一区二区| 久久成人福利视频| 香蕉在线视频播放| 日本红怡院在线| 国产乱子伦农村叉叉叉| 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成在线人视频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孩交精品xxxx视频视频|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美国式禁忌矿桥矿17集| 成人h视频在线观看| 制服美女视频一区| 一二三区在线视频|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 | 乡村大乱淫交换第一章| 黄页网址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视频在线| 又污又爽又黄的网站| jizz中国jizz欧洲/日韩在线| 爱情岛亚洲论坛福利站| 国产精品福利网站|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网站| 九九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色视频www在线播放国产人成|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他强行给我开了苞| 1000部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高清大全1| 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