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文壇動態 > 正文

師力斌:思想力和小說的可能性 


師力斌:思想力和小說的可能性
——從石一楓、蔣峰看70后、80后小說
 

師力斌(資料圖)

  石一楓和蔣峰并非70后、80后作家中最當紅的作家。韓寒、郭敬明、笛安、徐則臣、喬葉、張楚,還有另外一長串名字,可能名聲更噪。然而,在反復考量之后,選擇了石一楓與蔣峰。他倆的寫作最便于闡明我的“思想力”論題。所謂思想力,就是思想的力量,就是強調思想對于創作的影響。近年來,他們各自的寫作目標越來越明確,作品特色越來越突出,代表了當下小說處理中國經驗的兩種方式,我名之為“新現實主義”和“新技術主義”。他們既有區別,也有共性,關鍵是,有某種對話關系。蔣峰觸及到卻隨手放過的一些問題,在石一楓那里有較為詳盡的思考。換句話說,思想力對于他們兩人產生了不同的影響。石一楓具有思想的整體性、社會性,蔣峰則具有碎片性和傳奇性。
 
  先鋒派小說之后,蔣峰創造了一個新技術主義奇跡,為形式主義注入了新的內涵,重新提振了人們對技術的看法。技術有助于講述、講深一個通俗的故事。技術與通俗并不像先鋒派小說那樣水火不容,相反,可以融得更好,更本土化。蔣峰強有力地證明,技術仍舊可以玩出新花樣,仍舊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蔣峰的出現似乎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以他超人的才華論證技術為王的意識形態觀念。這和晚會秀舞臺、影視拼畫面、流行音樂熱衷于飆高音是同樣的文化邏輯:形式高于一切。而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錯誤、容易迷惑人的認識?!镀椒驳氖澜纭诽峁┝诉@方面最好的反例。石一楓也是一個典型例子。引入石一楓,有利于我們重新認識和評估文學技術主義的成就及其危害。石一楓并非不重視技術??瓢喑錾淼乃彩羌夹g主義的追慕者和受益者??墒?,他在技術之外,格外重視思想的作用。那么,思想給石一楓的創作帶來什么樣的面貌?在思想層面上與蔣峰形成了怎樣的對話關系?他們的不同于當代小說創作有何啟示?
 
  新技術主義:
  蔣峰的技術清單及其思想碎片
 
  1
  蔣峰小說的技術清單
 
  羅列這個清單有助于理解蔣峰的形式主義特點。到2016年7月為止,蔣峰出版了近10部小說集。其中,長篇小說《維以不永傷》《白色流淌一片》最能反映他的技術手法。初版于2004年的《維以不永傷》,是蔣峰第一部長篇。2014年的《白色流淌一片》是蔣峰小說技術的集成之作,以多個視角敘述許佳明的人生軌跡,時間跨度30年。由可分拆的六個中篇組裝而成。這些中篇曾單獨發表在《人民文學》等刊物上。《遺腹子》講許佳明的出身,《花園酒店》是許佳明的童年,《六十號信箱》講高中生活,《手語者》講大學生活,《我私人的林寶兒》是大學畢業后的愛情,《和許佳明的六次星巴克》講許佳明的藝術追求及他死去的前因后果。整部小說結構新奇,敘述圓熟,懸念重生,高潮迭起,有很強的閱讀吸引力,是新世紀以來長篇小說的一部奇作。
 
  先說語言。蔣峰具有突出的語言才華。語言是文學的第一張臉。蔣峰的語言顏值應該在95分以上。有強烈的語言自覺,運用自如。有時候字斟句酌。有時候詩意盎然。有時候刀劈斧砍,銳利無比。有時候悠長纏綿,沉痛婉轉。濃縮起來比卡佛還精簡,鋪張起來也常常華麗絢爛。
 
  動詞的運用:“他去車站問過了,火車將近四十個小時,站著過去四百多塊,躺著去再翻一倍?!保ǔ⒚鞒鎏幫猓浴栋咨魈室黄罚?br />  
  “全是廣告傳單,他抽張活血壯陽的溜一眼,什么世界啊,那些有女人的老男人還得靠藥頂著,他這天天頂著的少年卻沒女人?!?br />  
  動詞的歷史感:“那時候北京不是有戶口才能買房子,是買房子就送戶口?!?br />  
  白描:“女兒自殺,是不是因為做父親的很失敗,他打開窗戶透口氣,望著創業大街上的汽車想,都是小兒科,車速連他的零頭都不到?!?br />  
  反諷:“據說現在工廠把人開除,都有專業職位了,好像叫人事經理。”
 
  舊詞翻新:“說是同學,同也不同,學也不學,無非是擠獨木橋的時候萍水相逢,用不著這么戀戀不舍、一衣帶水的?!?br />  
  出奇語:“他又想他姥爺了,這一陣他好脆弱,總是想念死人。”半句平淡,半句冷酷,加起來卻是動人。類似的冷溫情多如牛毛。
 
  夸張:“他又想他姥爺了,要是知道姥爺在陰間的門牌號,他都想割腕跳樓加投河找他去了?!鳖愃频臒崞鄾鲆脖缺冉允恰?br />  
  句子。作為標題句,“白色流淌一片”被有意鑲嵌在小說的多個章節,表達不同卻又聯系的意義。在《遺腹子》一章是白色的云朵,象征高遠的潔白,《花園酒店》里是雪,容易融化的潔白?!读栃畔洹肥蔷?,青春的躁動?!妒终Z者》是雪、白沙、云三者的混合,《六次星巴克》是灑出來的牛奶,《我私人的林寶兒》是面膜,表示愛惜,對愛情的回憶。把句子搞成裝飾性的LOGO,蔣峰好像是專利發明人。蔣峰是句子高手,有大量妙句,為其描述、議論、抒情增色。蔣峰也是對話高手,堪與余華媲美。《白色流淌一片》中耐克老師與許佳明的對話就是其例。
 
  敘述角度:《維以不永傷》是小說敘述角度的大全,現代主義小說出現過的各種視角,差不多都用過了。第一、二、三人稱的頻繁變換。話外音。意識流。順敘,插敘,倒敘,信件敘述等等,應有盡有,直到你感到智商不夠。
 
  伏筆:前邊設置的道具,后邊一定會起作用。重要的事物寫兩遍?!傲栃畔洹睂憙杀??!鞍装l老頭”寫兩遍,前邊是他參加“我繼母”的婚禮,后邊是他在家里與“我繼母”偷情。包袱甩得讓人心驚肉跳。
 
  謎底到最后才揭開。比如,關于老師“耐克”外號的來歷一事。
 
  節奏。深諳閱讀心理,故事時起時伏,閃轉騰挪,抑揚頓挫,曲線感非常好。此處風平浪靜,下一處必定風雨大作。
 
  細節。這是蔣峰才華的重要標志,在眾多關節處,都有令人驚嘆的細節。啞巴是《白色流淌一片》的核心細節。手語交流,啞巴樓,這些非常經驗的敘述都展示了出色的才華和想象力。于勒越獄是啞巴傳奇的精彩段落,其匪夷所思的程度,絲毫不差亞于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拌F北監獄號稱最現代化最安全的監獄,他們有四道關卡:刷卡,指紋,瞳孔確認,及武警把守。”一個普通的殘疾人是如何成功的呢?小說最大限度地榨取了聾啞的剩余價值。先是以于勒的啞得到了獄警同情,并得到了同謀:“我繼父本不該有室友的,這也是得于付銳的同情和他的聾啞殘疾?!泵@又使他成功拒絕了警察對臉部的正面拍照,“如果他拍到了……他會發現我繼父臉上沒有絕望,反而多了一絲堅毅?!薄皟蓚€同伙被這喧嘩搞得直冒冷汗。聽不到的人最冷靜,于勒指著樓道緩慢搖動的監視器,要他們注意節奏。”“于勒拾起槍,瞄準另一名武警的背影,打了一梭子的子彈。遠處傳來新年的鐘聲,鞭炮聲又一次達到高潮,周圍慶祝的人們,誰也沒聽到,今夜還有槍聲。” 這些環節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無疑,這是一個與普通生活經驗完全不同的傳奇。
 
  蔣峰對細節的營造達到狂熱的程度?!栋咨魈室黄分械摹傲栃畔洹笨鐣r空鋪墊,早在他10年前的長篇《維以不永傷》中就被預設了:
 
  “下樓時他看了看六十號信箱,有人在上面加了一把紅色的新鎖……打開之后他才發現這不是他寫過的六封信,而是一個男孩對女孩充滿無限思念的情書。他坐在飯館里讀著這些信禁不住為那男孩秋雨一般的憂傷感動得哭了?!保ā毒S以不永傷》,324頁)。這讓我設想,蔣峰10年前就產生了沖動,要用一部小說來詳盡展開廢棄信箱的故事。10年后的《六十號信箱》一章,正是完成夙愿之作。這該是多么刺激、多么具有挑戰性的狂想和游戲!《白色流淌一片》包含多處這樣的狂想與游戲。前一章中仿佛很隨意地提到的手語,在后一章中詳盡展開;前一章中仿佛很隨意地提到的花園酒店,在后一章中詳盡展開,前一章中提到的信箱,后一章詳盡展開。前一個小點,擴展成后面一片。蔣峰將兩部完全不同的小說中的兩個故事聯系在一起,一個是警察的消失,一個是藝術家的消失,兩個寫作時間相隔10年的故事,竟然遙相呼應,心手相連,證明了蔣峰出類拔萃的聯系能力。蔣峰以一種數學公式的方式,呈現了哲學中普遍聯系的神秘命題。他真是個天才。
 
  構思。死也要有想象力,有點像電影《死神來了》之類的意圖:毛毛被掐死,唐繼武臥軌,張文再溺水,朱珍珍冰凍而死,袁南死于車禍(《維以不永傷》)。
 
  結尾。很漂亮:“疲憊的小蟲抖了抖斷掉的羽翅伏在地面上一動也不動。一陣吹來的微風掀翻了它的軀殼。‘永遠也不會動了’,他想,‘已經死了’”(《維以不永傷》,346頁)。近年小說中,另一部讓我念念不忘的結尾,是劉慈欣的《贍養人類》:“當燒(錢)到一百三十五萬時,水開了。”
 
  至此,必須談蔣峰的結構。實際上,前邊已經談到,蔣峰試圖建立一種超級鏈接式的結構。任何一個點,一個細節,都可以被打開,獨立成篇,也可像零部件一樣安裝在整體的機器中。放上去是整體,拆下來也是整體,整體與部分間的細節環環相扣,高度復雜。
 
  最后,談談蔣峰的才華。蔣峰是典型的才華型作家。從字,詞,句,到段,章和整部作品,作品系列,他都是高手,有意識地建造縝密復雜的紙上世界。顯然,他是形式主義者。于他而言,形式就是內容。很小的片斷,也會非常華麗眩目,令人嘆服:“有一陣是畫林寶兒,他的前妻,耶穌似的張張有她,林寶兒在海灘,林寶兒在山頂,即使是云層之上,林寶兒依然在那里;后來是畫腫瘤,挺好的一片芳草地,偏偏有個碩大的腫瘤肺落在草叢里;再后來更夸張,他迷上了病毒,從HIV到黑死病毒,反正除了電腦病毒,他一個沒落下。他跟我解釋就像是女人,越致命的病毒,DNA的結構與色彩就越完美。”“確切地說他畫了一個女人體,把他認為最美的部分畫到一起,比如在頭像他雜糅了幾個女明星,趙薇的眼睛,章子怡的嘴巴,鞏俐的鼻子等……脖頸之下才是他要說的,他畫了蒼井空的左胸和松島楓的右胸,一大一小,仿佛一場隆胸事故。再往下他畫的是林志玲左腿,而右腿,畫龍點睛一般,他畫的是蔡依林。”
 
  讀過蔣峰小說的人都會有這樣的印象,蔣峰的小說技術非同尋常。像鋼琴中的郎朗一樣,他喜歡炫技。如果拋開論資排輩的腐朽思想,可以看到,現代中國小說的技術顏值,今天已經達到一個相當吸引眼球的層次。蔣峰是西方現代主義小說技法最出色的學徒之一。在他那里,可以窺到毛姆、卡佛、海明威、馬爾克斯、??思{等一長串人物的影子。他在高中時代就讀過西方1000部西方文學經典。不光是讀,還有實踐。“立志于寫出最好華語小說的蔣峰,出手就是30萬字的長篇小說《維以不永傷》,這是一本大雜燴的小說,魔幻現實,偵探故事,訴訟小說,拼貼元素,羅曼史情節,復雜的敘事人稱切換,甚至還使用數字符號創作敘事游戲……”[1] 馬原在《牛鬼蛇神》中使用過數字符號,但馬原也僅限于此。
 
  2
  蔣峰的碎片化、傳奇化的中國想象
  蔣峰到底寫了什么?
 
  還是用霍艷的話開始討論。“蔣峰并不是不投入感情,但他的感情是支離破碎的,……我以為,在當下,喚起讀者的閱讀熱情有兩個途徑,一個是驚奇的故事,這交給網絡文學足以完成,一個是感情價值總體性建立,而不是對經驗碎片的描摹和拼貼。這種感情整體性建立在對社會的深度認知之上?!盵2] 霍艷所說的“對社會的深度認知”,其實就是我指的思想力,就是一個作家如何總體性地、而不是支離破碎地看待這個時代。蔣峰恰恰是碎片化、傳奇化的。蔣峰超越一般青春小說、校園小說、成長小說之處,是他東奔西跑、見多識廣的視野。他的故事發生地遍及大江南北,長春,四平,荊州,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香港,桂林,昆明,東莞,洛陽。各式各樣的人物:軍人,警察,官員,聾啞人,孤兒,精神病患者,妓女,毒販,教師,畫家,商人,打工者。各種各樣的主題:孤獨,憧憬,成長,戀愛,壓抑,沖動,反叛,墮落,絕望。各種經驗:暗戀,同居,出軌,偷情,偷竊,搶劫,打架,越獄,逃亡,販毒,贗品制作,連環殺人。天南海北,三教九流,都在蔣峰筆下過了一遍。蔣峰少寫長期相處,喜歡萍水相逢,因此,就帶來一種淺嘗則輒止的效果。
 
  從《維以不永傷》開始,蔣峰就展現了扮演各種角色的愛好和能力。他迷戀于進入各種人物內心的敘述。從殺人者到被殺者,從警察到犯人,從醫生到病人,從老師到學生?!安贿^她在心情愉快的時候卻永遠也改不了喜好惡作劇的習慣。十六歲前她讀遍了朱姨結婚時帶來的所有藏書。與書中各種角色的調換成了她那時最大的樂趣。在網上有時候她會假扮一位擁有豐富經驗的探長給一位名叫馬甲的年輕警員出謀劃策。一個月前在線上碰到了一位名為鶴舞的孤獨老人,她就買下了所有老年人的雜志扮成老婦人與他聊天。”(《維以不永傷》,303頁)。
蔣峰小說的心理地域也是廣闊的。少年的孤獨。青年的自負,沖動,壓抑,夢想,愛戀,中老年的倔強,絕望,貪婪,都寫得別具一格。
 
  他有底層關懷。于勒可以進入底層人物的蠟像館。他擅長寫小人物,卑微掙扎,落魄堅韌,狡猾可憎,有一種切身的感受和復雜的心態。在朋友見面中,可以很意外地提到非洲挨餓的孩子,這不是隨便哪一個作家都能做到的:“許佳明不說話,看樣子還有氣。我換著說雖然沒去過東非,但還真吃過一家埃俄餐廳,……他們把非洲的攝影作品全貼在墻上,幾十張照片全都是孩子,吃不上飯的那種孩子。……還有人在挨餓,之所以菜品貴,是因為餐廳會拿出我們消費的百分之十,來捐給這些孩子們”。底層關懷的作品不少,有才華的不多。蔣峰是才華型的底層關懷者。他有王小波式的犀利,力度像子彈,有時候,一句話就讓人致命。比如他寫年輕畫家的潦倒:“上百幅畫攤地上,再鋪一層塑料布在上面,隨便踩?!?br />  
  蔣峰不回避社會問題,甚至喜歡像托爾斯泰那樣大篇幅議論,并能在瞬間切入問題實質。“都是網癮少年,吸引他們的不是發達國家,不是月入兩萬,是怎么玩都沒人管。這些新希望啊?!彼褚晃贿z棄子女問題專家,寫他們破碎的家庭,零亂的關系,無望的希望,無處發泄的沖動,不健全的人格,極端的處世方式,以及身不由已的飄零身世?!霸S佳明,這世上還有你的親人嗎?”這句話是蔣峰全部作品最令我感動的,屬于蔣峰這一代80后作家不煽情的煸情,飽含無限悲傷。六十號信箱是孤兒的心靈家園,精神棲息地,這個孤獨時代浪漫溫馨的想象?!毒S以不永傷》最讓我感動的是這么一句:“在他從警的二十多年里還沒看到一位乞丐選擇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br />  
  這些閃爍思想光芒的碎片,這些小擺設,都增強了蔣峰的現實感和思想力。
 
  然而,局部真實,總體傳奇,碎片化、傳奇化損害了蔣峰的思想力。蔣峰很少深入持久專一地關注某一社會問題。他總是點到為止。他真正深入思考的問題大概有三:教育問題,愛情問題,遺棄子女問題。三個點構成蔣峰小說的核心。而這三點,很明顯都有自傳性質,都指向80后這個青年群體。我時常會在閱讀中想象真實生活中的蔣峰在高中時的表現?!栋咨魈室黄返母咧猩钍浅錾慕逃}材小說。一張紅榜就是孩子們的最高理想,整個學校就圍繞一百來個好學生打轉,“剩下的都是炮灰,所有沒考進快班還在平行班的學生都是炮灰。正是他們源源不斷地找人托關系塞錢進來,才能讓學校每年進賬三個億,如按寸計價的草皮一般,百年樹人,萬古長青。” 大量的自費生,數目驚人的贊助費,各種名目的補習班。學校成了利益集團。不僅是資本,權力也介入。面對高分誘惑,“我”心目中的女神房芳甘愿與教育局長長期發生關系。以身體換分數,成為對高考教育最痛徹的批判。
 
  蔣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他的目標不在社會問題,他想構建一個好的故事,一個令人稱奇的、引人入勝的、匪夷所思的當代中國故事,并以此“等待榮光的到來”。他對社會現象有許多精彩看法,如果當一個專欄撰稿人,很可能是合適的人選。很多時候,我多么希望蔣峰能停下來,對準一個社會問題,鋪張開去,獨成一篇!但是,他的心思不在此處。發表完議論和見解,又轉入新的戰場。那便是他有關死亡的故事。沖動,反抗、殺人、逃離,永不停息的周旋,與歲月一起變老。這是他心儀的節奏。
 
  警察的符號化能幫助我們認識蔣峰思想的破碎化和傳奇化。警察沒有確定的價值觀,根據情節需要,其社會性被抽空。在《維以不永傷》中,警察雷奇直接叫板財政局長,是個好漢。而在《白色流淌一片》中,警察則成了無能的擺設。在《一二》中,警察雷奇是一個無力負擔家庭重任的無用男人。
 
  在一種游戲式的情境中講述故事,是蔣峰的愛好。提純的背景,戲劇性情節,極端的人格。于勒因為戰場上的一泡屎換了一條命。雖然窮,卻有超人毅力,驚人的智慧,堅定的價值觀,這些優秀品質原來只存在于江姐、雷鋒這樣的無產階級戰士身上。還愛人,夸西莫多在他身上復活了。蔣峰通過懸疑、通俗、先鋒等不同元素的奇妙組合,重新呈現了新時代的英雄人物,可愛可憐可疑的抗美援朝老戰士。這樣的人在生活中實在難覓其蹤。結果就是,所有的元素符號化,抽空他們的能動性和社會性。蔣峰在氣質上還有點浪漫主義的味道。這樣的浪漫相當脆弱,經不起現實追問。
 
  蔣峰所表達的主題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現實與夢想的沖突?,F實是嚴酷的,唯有夢想可以抵抗。警察雷奇的一生,繼父于勒的一生,畫家許佳明的一生,甚至林寶兒的一生,都是這種沖突的一生。閱讀這些故事,與其說是思想的尖銳刺痛了我們,不如說抵抗的浪漫更令人心動。
 
  新現實主義:
  石一楓的“傳統”寫法及其可能性
 
  到此,我想先引用批評家劉復生的觀點來討論。
 
  “中外文學史一再證明的是,沒有思想深度與力量,就沒有偉大作家。……所謂思想,并非存在于藝術性之外可以抽離的部分,它直接就是藝術性的內在構成因素,甚至是它的最深的動力源泉?!盵3]
 
  “敘事、故事性或戲劇性,在本質上決不是指那種曲折離奇的情節設置,而是指一種精神氣質和一以貫之的邏輯力量,以這種方式,文學對現實世界進行了濃縮、提純,使之獲得了感性形式。故事是小說認識世界、表達思想和發現現實的手段?!盵4]
 
  閱讀石一楓和蔣峰,會面對這樣的問題:文學的目的是什么?是講好一個故事,還是表達人對社會的看法?思想和技術的關系到底怎樣?在現代主義占統治地位的當下,如何看待現實主義的“傳統”寫法?
 
  石一楓引起批評界關注,是最近兩年的三部中篇小說,《世間已無陳金芳》《地球之眼》《特別能戰斗》。三部作品引發了我關于文學與社會、現實主義、傳統創作方法等問題的思考。生于1979年的石一楓,一開始想“裝成”80后,但是收效不大。他有過蔣峰式的形式追求,寫過像《張先生在家嗎》這樣幾乎是純技術主義的東西。70后許多優秀作家有過這樣的歷程,如徐則臣《大雷雨》,東君《某年某月某先生》,李浩的許多作品。石一楓找到感覺是他轉向現實尋求靈感之后?!妒篱g已無陳金芳》通過陳金芳這樣一個進城打拼的農村女性,失敗之后又退回農村老家的故事,揭示了底層小人物創業的艱辛和社會上升渠道的堵塞?!兜厍蛑邸犯F二代安小男與官二代李牧光之間的人生較量,進一步呈現當今社會的階層分化與殘酷的叢林法則,進而思考全球資本主義籠罩的陰影?!短貏e能戰斗》一如其名,表明了石一楓對抗爭精神的關注。石一楓找到了與現實對話的有效方式,即抓住重大而普遍的社會問題,通過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切入中國當下現實,反思歷史,特別是反思精神的歷史。這個寫法在《世上已無陳金芳》中已經顯現,在《地球之眼》中進一步成熟,到《特別能戰斗》得以強化。這個現實三部曲,可視為石一楓對當下中國的整體性思考。《世上已無陳金芳》思考個人命運與社會環境,《地球之眼》思考貧富差距,人的道德和良心問題,《特別能戰斗》思考市場語境中顧主關系,觸及維權意識和“文革”遺風的復雜糾纏。苗秀華是繼陳金芳、安小男之后的又一個現實人物形象,在這個特別能戰斗的女性身上,負載了當今社會常見的“鬧”的因子,這個類似于“釘子戶”的人物,有更為豐富的歷史記憶和社會內涵。苗秀華百折不撓、無往不勝的“鬧”的戰斗精神,既保留了文革特殊的歷史遺風,又帶上了新歷史時代“維權”的市民意識。苗秀華由維權者成為專權者,由民主斗士成為民主的敵人,這個過程交待得令人信服,難以拒絕。
 
  石一楓觸摸到了我們民族精神傳統中非常頑固的一種癥結。思考民族精神癥結的大問題,介入與時代整體的對話,是石一楓作品最能打動我的部分。《地球之眼》超越了問題小說的框架,超越了“中國”這一民族國家界限,在全球資本主義生產體系中,重新思考人與人的關系,重新定義階級關系,重新思考人的道德。盡管并不能給出解決方案,但提供了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籠罩下,人何以解放的思考。我們講現代化講了這么多年,但真正對現代制度的反思,對城市化、市場化、科層化的反思才剛剛開始。在人們的思想日益被現代性大夢固化的今天,在社會生活形態越來越西化的今天,在人們的想象越來越小氣、越來越可憐、越來越好萊塢化的今天,陳金芳、安小男、苗秀華們的抗爭雖然都以失敗告終,但給了我們質疑時代、抵抗絕望的勇氣和感召力。文學是造夢的,美夢可以是夢,抵抗夢也可以是夢。隨著中國參與全球化進程的深入,中國面臨的問題正在成為世界性問題。中國的精神問題也將具有世界意義?!兜厍蛑邸匪|及的貧富分化問題已經納入了全球視野。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克迪的新著《21世紀資本論》觀察到,近幾十年來,世界的貧富差距正在嚴重惡化,據預測將會繼續惡化下去。當前在美國,前10%的人掌握了50%的財富,而前1%的人更掌握了20%財富?,F有制度只會讓富人更富,窮人更窮。他認為,我們正在倒退回“承襲制資本主義”的年代,也就是說未來將進入前所未有的“拼爹時代”。《地球之眼》思考的不正是這一問題嗎?
 
  石一楓現實三部曲恰好印證了劉復生的觀察:小說不是一種曲折離奇的情節設置,而是一種精神氣質和一以貫之的邏輯力量,是它的最深的動力源泉。故事是小說認識世界、表達思想和發現現實的手段。三部曲的個人奮斗史與失敗史,都將我們引向對社會和時代的總體性思考。李云雷說,“如果說《世間已無陳金芳》可以在文學史上找到先例,可以在同代文學中找到相似的故事與人物,那么《地球之眼》則更加突顯了石一楓的獨特性——他開闊的全球化視野,及其將小說人物置于其中把握與思考的能力。”[5] 這種總體性思考,正是劉濤在《頑主的幽靈――石一楓論》中所說的“大光芒”“大氣象”。
 
  在石一楓這里,小說和現實的關系,不再是手和橡皮泥的關系,而是腳和大山的關系。小說必須攀登。高山無法浪漫化,傳奇化。如果說他此前的一系列作品,《b 小調舊時光》《紅旗下的果兒》《節節最愛聲光電》《不許眨眼》《戀戀北京》等,還有青春小說、成長小說之類的浪漫和憂傷,許多滔滔不絕的貧嘴、插諢打科,那么,三部曲則呈現了一位成熟的作家嚴肅深刻的思想面相。
 
  夢想,是蔣峰與石一楓共同涉及的主題。蔣峰有明確的“我這一代人”的思想:“我真該質疑一下我的生活,為什么我會如此狼狽?為什么我會以謊言度日,最終一無所獲?”[6],“我解釋說我想通過二至六章展現每個人不同的性格,甚至表現‘八零后’那代人----這個詞真俗氣----的生活狀態?!薄度ツ甓煳覀兌荚诟墒裁础烦醢孀孕颉罚┦Y峰在小說中多次借許佳明表白,想成為一個“崇高的坦蕩的青年”。但許佳明最后死于蘇州河,被自己階層的人給殺掉了,某種程度上代表了80后對于現實和前途的認識:無非如此。
 
  夢想的失敗是他們的共同結論,但失敗的原因大不相同。蔣峰的回答是命運的偶然。許佳明死于意外殺害。雷奇的失敗是由于偶然介入殺人案的調查。于勒偶然遇到了老許,又偶然遇到了好心的警官付銳。一個偶然加另一個偶然。石一楓似乎沒有這樣精密,他將目光投向整個社會。李云雷說,“而石一楓則將這一悲劇放置在世界經濟的整體變動之中,強調的是一種必然,也更具社會分析色彩,從頑主時代的自由競爭到 2008 年的經濟危機,這些現實的經濟因素構成了陳金芳命運的一部分。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這篇小說重新回到了老舍和茅盾的傳統,老舍對底層小人物命運的關注,茅盾的社會分析與經濟學眼光,在小說中都有所體現,這篇小說具有一種清醒的現實主義。”[7]
 
  石一楓為什么將目光轉向社會分析?或許與他的歷史記憶有關。蔣峰沒有大歷史的焦慮,他的寫作放松、自如,石一楓的寫作顯得緊張、拘束。石一楓既沒有50后作家的歷史主人翁的主體意識,也不像80后作家那樣強烈的市場焦慮,他剛好處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從保守向開放、向全球化進程邁進的時期,有著轉型一代典型的精神處境。猶豫不決,拖泥帶水,既想重新找回在歷史中的位置,又不得不接受市場分配的分散的、去中心的角色。感傷是石一楓小說的重要情調。失敗者的感傷,歷史的失落感,而蔣峰的人物果斷,冷酷,游戲人生,不以為然。蔣峰除了愛情感傷,更像一個戰士面對市場。他們都試圖在網絡文學、暢銷書包打天下的語境中有所堅守,有所突破。一方面遠離粉絲文化的窠臼,拋棄通俗文學,選擇嚴肅文學, 一方面努力創造新的中國想象。
 
  蔣峰選擇了故事。石一楓聚焦現實。石一楓意識到了歷史的力量和個人在歷史中的位置:

  “人從剛一出生,就像蒙著眼睛走夜路,誰知道歷史的潮流會把你帶到哪個溝里去,但是眼界一開,似乎也有了主動地思索自己以及別人生活的能力。這是一種虛幻的掌控感?!盵8] 賀紹俊在《不許眨眼》一書的封底的推薦語中說,“他用一種戲謔的方式去處理崇高,而不是否定崇高;他用一種民主的方式去迎接英雄,而不是顛覆英雄?!盵9]
 
  與茅盾、老舍一樣,石一楓的意圖是建設性的。他想以文學的方式介入社會改造?!拔膶W對于我來說是一項有關價值觀的工作。當被社會結構和生存狀態所決定的、世俗層面的價值觀不那么善良,不那么符合人性的時候,也就是文學的入場之時。它退則可以為人們提供精神的偏安一隅,進則可以實現馬克思所言的‘不是認識世界,而是改造世界’――盡管它在現實生活中的影響已經遠不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10]
 
  認識到這一點需要一個過程。蔣峰和石一楓早期都是現代主義小說的粉絲,都有模仿自己喜愛的作家的過程。西方影響在當下作家中是普遍現象。我曾隨機問過幾位年輕作家,誰是對他們影響最大的外國作家,得到的答案不約而同都是,卡佛。越往后,蔣峰和石一楓的方向有了不同。石一楓對西方現代經典的質疑越來越大,“翻譯過外國小說,我對于所謂世界文學對中國文學的指導意義更加懷疑了”[11]。
 
  石一楓說過,他已出版的5部長篇,都是“自我訓練,自我準備”“為以后更有分量的作品做鋪墊”。他在找感覺,找方向。蔣峰的重點放在故事的完美上,他在一個創作談中說,“我有開頭選擇恐懼癥。一個故事從哪句話下手,從人物的哪個狀態,高位俯拍還是低位仰拍?這些都會令我焦慮……每一部作品,長篇及短篇,開始階段我都會寫上5個10000多字的開頭,仔細想想哪條路更適合我走下去?!盵12] 石一楓的現實三部曲說明,他找到了自己道路,那就是向傳統取法,寫社會問題,致敬現實主義。談到《世間已無陳金芳》的創作,石一楓說:“最大的經驗就是能把個人敘述的風格與作家的社會責任統一起來,……不能僅限于為了藝術而藝術,為了風格而風格地玩兒技巧?!盵13]
 
  質疑西方的同時,回到中國現代“傳統”,這是石一楓明確的努力方向,反潮流意味十足。1990年代以來,沈從文、張愛玲一類的作家成為年輕作家的座上常客,而茅盾、老舍早就被打入了冷宮。這當然和哈佛教授夏自清的重寫文學史、重排大師座次有關,但也與市場化、全球化時代告別革命的意識形態灌輸密切相連。人們已經失去了總體性的沖動和把握大歷史的愿望,寫出“真實”的個人,成為幾代作家壟斷性的心理。很少有人再會像柳青、趙樹理、茅盾那樣去把握時代整體。人們似乎在潛意識中確立了這樣兩個公式:
 
  茅盾=總體=階級論=陳舊=虛假,
  張愛玲=個人=人性論=新鮮=真實
 
  我相信,在相當多的年輕作家中,在70后、80后、90后作家心目中,認同這樣的公式。
 
  石一楓試圖推翻這個公式,重新導入社會總體的新參數。向中國現代文學老派的創作方法借力,老老實實“刻畫出一個讓讀者覺得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這么一號’的人物”,他知道“這樣的創作觀念很傳統,在許多老一輩作家的作品中曾經行之有效”。“ 也就是在這種想法的支撐下,我堅持把《特別能戰斗》里面的苗秀華呈現了出來?!盵14] “我文學的觀念這幾年變得越來越傳統了……我覺得現實主義永遠也不會過時,永遠有活力,但想要讓現實主義煥發出他應有的光芒,這個難度太大了?!盵15]
 
  不迷信西方現代主義經典,向中國傳統老派借鑒,反映了石一楓對小說性質、功能、價值以及創作方法的一系列思考。在中西寫法之間玩蹺蹺板游戲的糾結在他已經不是問題,問題只在于思考中國的難度?!耙舱衲阏f過的茅盾的傳統一樣,我在這篇小說里有意識地梳理了當代中國社會的人物命運變化、階層變化和社會經濟變化。……我也希望能把這種寫作的思路延續下去。如果說進行調整,我希望克服的是兩個方面的障礙,第一是如何講出唯獨屬于這個時代的中國人的命運,而非空洞、沒有意義的‘普世的故事’?第二就涉及到另外兩個對我觸動很大的外國作家了,一個是毛姆,一個是雨果。毛姆是個不折不扣的人精,他總是能洞若觀火地洞悉人物的特質,對社會和人性做出聰明絕頂的判斷。如果只看毛姆的小說,會覺得毛姆把一個作家應該施展的才華施展得淋漓盡致。但如果把毛姆和雨果進行一下比較,就會發現他們在境界上真是差著一個檔次,雨果已經不局限于作家了,他幾乎是一個圣徒。 《悲慘世界》 寫得再啰嗦再生硬,那種境界也不是《月亮和六便士》能比擬的。這樣的差別我能夠看到,但我可能永遠也邁不過去,跟一只扒著窗臺竄不進屋里的貓似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對自己的寫作也是灰心失望的,從骨子里有一種悲觀和自我鄙夷?!?br />  
  結論:
  從新技術主義走向新現實主義
 
  石一楓與蔣峰的寫作比較表明,兩代作家正在1980年代先鋒小說的陰影下突圍,一部分轉向現實,一部分轉向傳奇。一部分轉向思想,一部分轉向技術。這種轉向同,突出地表現在他們對歷史的理解和調用上。石一楓《特別能戰斗》和蔣峰《翻案》是兩個代表性文本。《特別能戰斗》旨在反思當代“鬧事”的性格與“文革”的聯系,是深刻的歷史反思?!斗浮吩谟诔榭諝v史的具體內涵,思考命運的哲學含義?!斗浮分械膰顸h警察局長薛至武,為什么能躲過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運動,小說并沒有給予交待。歷史最終又讓位于偶然性。許佳明命該如此,房芳命該如此,于勒命該如此。這和安小男的抗爭,陳金芳的抗爭,苗秀華的抗爭完全不同。這種不同,并非源于寫作技術或者追求風格的不同,而是源于思想的不同。 石一楓思考社會,蔣峰思考小說。面對年輕一代的失敗,蔣峰是絕望的,石一楓則留有希望。石一楓的思想力量表現在不服輸、不認輸。他要挑戰時代的主流意識,那就是安小男對李牧光的勝利,苗秀華對單位、對物業的勝利,盡管這些勝利道德上可疑,有精神瑕疵,但邁出了積極抗爭的一步??範幎皇钦J同,是我們時代最稀缺也最寶貴的品質。這個小說的能動性、創造性溢于字里行間,在彌漫當下小說的悲觀氣息之外,平添了一種昂揚氣息。這種氣息,我在紅日《報道》、劉洋《單孔衍射》、宋小詞《開屏》等作品里看到了?!啊兜厍蛑邸分棺×耸≌邤⑹聦^望沮喪情緒的宣泄,并提醒著我們:在龐大的社會機器面前,個體不是只能悲觀絕望地等待宿命的抉擇,我們還擁有主動選擇的權利。……我們都是一些孱弱無力的螻蟻,但通過某種陰差陽錯的方式,螻蟻也能鉆過現實厚重的鎧甲縫隙,在最嫩的肉上狠狠地咬上一口”。[16]
 
  注釋

  [1] 霍艷:《面向自我的抒情樂章》,見《聚焦文學新力量》,第25頁,安徽文藝出版社,2013年9月版。
  [2] 霍艷:《面向自我的抒情樂章》,見《聚焦文學新力量》,第26頁,安徽文藝出版社,2013年9月版。
  [3] 劉復生:《文學的歷史能動性》,第23頁,昆侖出版社2013年1月版。
  [4] 劉復生《文學的歷史能動性》,第28頁,昆侖出版社2013年1月版。
  [5] -李云雷:《全球化時代的“失敗青年”》,《文藝報》2016 年3 月25日。
  [6] 蔣峰:《去年冬天我們都在干什么》,第28頁,北岳文藝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7] 李云雷《全球化時代的“失敗青年”》,《文藝報》,2016 年3 月25日。
  [8] 石一楓:《不許眨眼》后記,300頁,陜西出版傳媒集團太白文藝出版社,2014年4月第一版
  [9] 石一楓:《不許眨眼》封底推薦語,陜西出版傳媒集團太白文藝出版社,2014年4月第一版
  [10] 石一楓:《不許眨眼》后記,301頁,陜西出版傳媒集團太白文藝出版社,2014年4月第一版。
  [11] 李云雷,石一楓:《文學的總結應是千人千面的》,《創作與評論》,2015年5期。
  [12] 蔣峰:《永遠不要從開頭寫起》,《文藝報》,2013年10月26日。
  [13] 李云雷,石一楓:《文學的總結應是千人千面的》,《創作與評論》,2015年5期。
  [14] 石一楓:《關于〈特別能戰斗〉》,《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2016年5期。
  [15] 李云雷、石一楓:《創作與評論》2015年10期。
  [16] 曾于里:《超越“失敗者敘事”》,《文學報》,2016年6月16日。
 
來源:《創作與評論》
作者:師力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917/c404030-30298151.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播放| 色婷婷综合在线| 国产r67194吃奶视频|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娇妻当着我的面被4p经历| 色噜噜人体337p人体| 中文字幕乱码人在线视频1区| 国产免费观看黄AV片| 日韩不卡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三区四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不卡视频| 四虎成人免费网站在线| 扒开女人双腿猛进猛出免费视频| 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app草莓视频|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天天夜天干天天爽| 激情捆绑国语对白| 99re热视频|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 欧美色图综合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不卡| 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动漫成年美女黄漫网站国产| 国内精品影院久久久久| 护士与税务干部完整2av|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中文高清|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wwwjizzjizz| 两夫妇交换的一天|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久久综合色婷婷|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精品网|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无翼乌全彩本子lovelive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