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會詩人、茶人合影于東門姑遼屯千年古茶園。
百蓮凱·首屆中國東門古樹茶文化詩歌節在東門鎮盛大啟幕
作家網(文化參考報訊):2018年12月14日,百蓮凱·首屆中國東門古樹茶文化詩歌節在廣西崇左市扶綏縣東門鎮盛大開幕,本次詩歌節主會場選擇了在炊煙四起茶農農舍包圍之中的千年古茶山小廣場,讓詩歌回到了民間,與民眾同樂,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詩人、茶人、企業家、藝術家與當地茶農共同見證了這一詩歌盛會。
本屆詩歌節由百蓮凱集團、廣西千年傳說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和扶綏縣野生古茶樹保護協會聯合主辦,文化參考報、青海大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扶綏縣東生門茶業有限公司承辦,扶綏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協辦。
就是在這海撥八百多米的大山深處的山下鄉野,因為茶神和詩神的共同召喚,詩人們從各國各地趕來參加這一詩歌盛會,北京的安琪、愛若,濟南的馬啟代,云南的朱高嶺、健如風,上海的于軍樂,福建的李婷,青海的陳天宇,河北的楊萬寧,海南的陳仁,廣東的石子義、高世現、來去、馮雪顏、程冰、郭杰廣、楊洋,江蘇的顧志兵,以及本土的趙先平、張云方、施毅、黃秉戰、郭梅、韋炮,同時還吸引了茶界專家余繼忠,藝術家李懿殷、田鳳、王關朝,企業家林泉、陳秋蓮、段志強、陳振強、劉軒彤、陳秀鵬、潘賢德、蔣進等人,云集東門,共襄東門古樹茶文化系列工程之盛舉。
就是在這濃霧彌漫的千年古茶山小廣場,嘉賓及詩人紅地毯走秀、東門吃茶大會、東門素宴各主題活動在這次第展開。活動中,讓詩人走上紅地毯,這是對詩人應有的尊重。詩歌歷來是教化啟蒙、文化傳承、感知審美的重要手段,更是詩人自己實現生命超越、抵達靈魂彼岸的宗教,而讓詩人走上紅地毯,以“詩人墻”為背景布置一條星光大道,讓與會嘉賓和詩人一個個上場,這是百蓮凱·首屆中國東門古樹茶文化詩歌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鋪設紅地毯的習俗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希臘悲劇詩人埃斯庫羅斯在公元前485年便提到過紅地毯,可能是紅地毯鋪設歷史的最早記載,在他的一部著作中,阿伽門農曾經走過紅地毯—只有擁有“上帝之腳”的人才能享受這份榮譽。而詩人們在這里走紅地毯是為了向東門古茶樹致敬。
中國乃茶的故鄉,茶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煙海,為世界茶文化之搖籃、世界茶道之宗主。我們有光輝燦爛的茶文化歷史,有悠久而豐富的茶文化傳統,茶和天下,茶益世人,我們祖先通過茶在世界廣交朋友,我們的朋友遍天下。百蓮凱·首屆中國東門古樹茶文化詩歌節選擇在東門舉辦,這標志著歷經滄海桑田仍然生生不息的這片東門鎮野生古茶樹群落有了屬于自己的節日,標志著位于十萬大山余脈的廣西扶綏縣東門鎮有了屬于自己的詩會,從此,世世代代守護這片野生古茶樹群落的茶農們有了屬于自己的詩詞歌賦,這是一席文化的盛宴,這是一場詩歌的歸來。
當晚7點,百蓮凱·首屆中國東門古樹茶文化詩歌節朗誦晚會,在東門小學電教室舉行,伴隨著石子義創作的為建國70周年獻禮名曲《中國力量》正式拉開帷幕,晚會主要由12個朗誦節目組成,于軍樂、黃文偉朗誦了首席詩人高世現創作的《東門古樹茶賦》開場,多名詩人和青年一代播音員諸瑤伉儷等先后登臺,為廣大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茶詩文化盛宴。百蓮凱集團董事長石子義、廣西千年傳說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經理林泉在晚會上致辭。
詩歌,美了東門;愛心,暖了東門。誦晚會現場,百蓮凱·首屆中國東門古樹茶文化詩歌節發起人曹圣以自己的創作的書法作品進行義賣,共籌得段志強、石子義、馬啟代和蔣進四位義賣者9500元,分別捐贈給因車禍致殘康復中的海南詩人陳仁3500元和東門鎮四位貧困學生每人1500元。
這是詩、茶、人合一的大愛。
茶為國飲,而詩為國藝。詩歌乃弘揚茶文化的最好形式和載體之一。據百度百科,茶詩,僅在《全唐詩》中,流傳至今的就有百余詩人四百余首,從而奠定中國茶文化的基礎。茶道即人道,茶德亦人德?!恫杞洝吩?quot;野者上,園者次"。廣西崇左,扶綏東門,地處高地,遠離塵囂,生態如初,天然仙境,千年古樹,計數千棵,繁生于此,生生不息。讓東門古茶樹從千年走來,亦走向千年,惠及萬代。讓東門古樹茶文化真正成為子孫萬代生命健康、文化生活的精神食糧和活力源泉。
古樹茶香,詩韻流長,百蓮凱·首屆中國東門古樹茶文化詩歌節以“古樹茶香,詩韻流長”為理念,以“讓東門古樹茶隨著詩歌的腳步走向遠方,讓遠方的人們愛上東門愛上東門古樹茶”為口號,邀請國內著名詩人齊集中國扶綏東門,以“東門古樹茶”為主題創作各類詩歌作品,集中展現當下詩壇優秀詩人筆下的中國扶綏東門鎮野生古茶樹群落的詩意氣質和文化魅力。著名詩人馬啟代在“東門問茶”研討會不無感概地說:“我愛詩,愛酒,也愛茶。這次來廣西東門吃茶,使我對茶有了心靈感應,走近千年古茶樹,我頓覺有一種儀式感。可以說,我是用靈魂吃的。今天東門問茶,在我眼里,它已非茶本身,而是凝具了天地精華的圖騰,萬物有靈啊,每一株古茶樹里都住著一位神仙。問茶,就是問道。所以我寫道:"姑遼山的云霧是慈悲的/那是茶神們在打坐/東門古樹茶林是一個道場/每一個年輪里都吐納竼音。"而這一點,幾乎是所有到場的詩人的同感。古茶樹的磁場能量這么強烈,守護它們的人也便具有超凡脫俗的品格修為。一座名山,一種風物,總與一位高境界的人相連,因為神諭需要承傳的載體。曹圣先生便是這樣的人,他衷情這片土地,護佑內在本心,傳遞溫暖與大愛,以半疾之身擔綱大任,終感召了像黃文偉會長這樣的一批人,始有了古樹保護和文脈培育的宏大構想和勇毅行動。無疑,他們是第一批問道并有所得的人!因此我為曹圣先生要開辦東門書院之類的想法鼓掌。書院曾是保留、發揚和延續文化血脈的有效方式,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倘有民間的書院為我們不斷吸納、涵養鮮活、自由的思想,提供一方清靜、干凈的精神寓所,實不為義舉、壯舉!這也許是千年古樹茶給予我們的饋贈,因為在這茶香里可以去除一些我們精神上的濁氣,讓我們找到真心和本性?!?br />
是啊,這里的茶民才是生活真正的富翁,詩人都這么同感。
本屆詩歌節作為東門古樹茶文化系列工程的領航船已是揚帆起航。東門古樹茶與東門古樹茶詩歌的完美融合,是我國詩歌界的一大盛事,將填補廣西茶業界茶文化的一個空白,也將成為我國古樹茶文化乃至整個茶業界茶文化的新亮點。
據悉,《文化參考報》及后將出版《百蓮凱·首屆中國東門古樹茶文化詩歌節》???,進一步全面報道本屆詩歌節盛況。

藝術家墻。

小合影。

三個受支助的孩子。

曹圣(左二)書法義賣現場。四位愛心人士參與義買,他們是:段志強、石子義、馬啟代和蔣進。

部分藝術家在東門古街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