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詩人主編石峁采風舉行



12月14日至16日,由《延河》雜志社、陜西省青年文學協會、神木市石峁遺址管理處聯合主辦的 “踏訪石峁古城 見證華夏文明”全國詩人主編石峁采風順利舉行。
《中國作家》主編王山、《詩刊》副主編李少君、《延河》執行主編閻安、《詩潮》主編劉川、《綠風》執行主編彭驚宇、《朔方》副主編夢也、《莽原》副主編曉雪、香港《華聲晨報》社副總編輯何佳霖、《延河》下半月刊執行主編馬慧聰,省內外詩人林雪、李瑾、南書堂、柳必成、李曉峰、吳成峰、王琪,神木市有關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孫彬、張凌云、項世榮、范林虎、李建軍、白志強、趙益、劉海利,以及夢野、破破、黨長青、青柳、惟崗、十指為林等當地作家代表累計五十余人參加。
采風團一行,先后參觀考察了石峁遺址、高家堡古鎮、千佛洞、萬佛洞、龍泉寺等歷史人文景點。
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神木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孫彬致辭,神木市石峁遺址管理處處長、高家堡鎮黨委書記張凌云等領導介紹了石峁遺址及高家堡古鎮的人文歷史。座談會由陜西省作協副主席、《延河》執行主編閻安主持。
孫彬在致辭中說:“神木一直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地方。這里歷史悠久、文化厚重,黃河和長城在這里聚匯,農耕和游牧在這里交織。” 他表示此次各位詩人主編匯聚神木,不僅是中華文明的召喚,也是新時代文學的責任與擔當。他希望大家用浪漫的情懷擁抱神木、用敏感的心靈感受遠古文明的脈動,伸展詩意的觸角、放飛想象的翅膀,創作出一批浸潤心靈、啟迪人心、照亮未來的優秀作品。
張凌云在講話中說,“距今4300多年前,高家堡這塊滄桑、厚重的土地上便有先祖遺民在這里刀耕火種、砌石筑城,成為萬邦叢林中獨據一方的石峁王國,是中國已發現的新石器時期龍山晚期到夏代早期規模最大的城址。石峁遺址從一個遺落于荒僻小村落的普通遺跡,短短幾年,一躍成為中國的石峁,世界的石峁,受到國內外高度關注。”
李少君表示,神木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是文明的搖籃,也創造了經濟奇跡,一直很向往。通過這次實地參觀,對神木的歷史人文多了了解,體會更加深刻。歷史人文深厚的地方,到了特定的歷史時刻,會重新完成現代轉型 ,變成最發達的地方。神木很可能會成為現代轉型的典范,因為深厚的歷史人文背景,證明了人類文明的智慧在這里保留了下來 。我們看到了遠古的輝煌,創造了今天的輝煌,我們也將會從歷史人文中汲取營養,轉變成寫作的動力和源泉。
閻安談到,第一次來到石峁遺址,非常震撼。他認為,當前石峁的考古和發掘,仍處在初級階段,石峁文化要放在整個陜北文化甚至是整個中國文化和華夏文化完整的文化格局中,去對它進行進一步的認知定位,因為陜北是一個完整的文化格局,無論是從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表現,還是從它的整個地質、地理的表現甚至神話般的結構,給我們留下未知的密碼型狀態,都需要我們現代人進行深度探索。
此次采風活動旨在通過采風創作、實地調研、交流座談、實物感受等方式,以詩人、主編的視野和情懷,豐富石峁文化,提高遺址知名度,為中華文化自信注入新的活力。
來源:綠色文學(微信公眾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1219/c403994-30476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