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山東詩歌座談會在濟舉行

新年伊始,在薄霧和寒風吹拂下的齊魯大地已涌動著春潮的氣息。1月10日下午,由中國詩歌在線山東頻道、《山東詩人》雜志、“長河文叢”編委會聯合舉辦的“2019年山東詩歌座談會”在泉城濟南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學術交流中心舉行。
山東大學原文學院副院長、著名評論家吳開晉,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著名評論家袁忠岳,山東大學文學院原副院長、著名詩人評論家耿建華,濟南空軍政治部原創作室主任、著名詩人朱建信,《天津詩人》總編輯、著名詩人羅廣才,山東作協文學院副院長、著名作家張世勤,山東政法大學教授、著名詩人趙林云,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著名評論家張麗軍,山東作協文研所所長助理、著名作家趙月斌,香港文聯主席蔡麗雙博士秘書、文聯常務理事張秋玲,中國詩歌在線運營總監、京哥酒業集團總經理黃小強,山東省高職高專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傳承研究會副秘書長、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教授、詩人書法家周永,著名詩人、《中國60后年度詩選》系列叢書主編散皮,《時代文學》美術編輯詩人、畫家王宜濤,北京長河作家俱樂部主任、詩人陳紅為,中國詩歌在線山東頻道副站長、桓臺詩歌學會主席、詩人鞏本勇,中國詩歌在線山東頻道副站長、詩人陳士杰,《中國詩影響》主編、詩人陳華,中國詩歌在線山東頻道新聞部主任、詩人、畫家焦淑斌,山東籍詩人英倫、眉子、魯俠客、午夜月、荷夕、丁淑梅、于吉葉等30余人出席座談會。中國詩歌在線總編輯、“長河文叢”、《山東詩人》主編、詩人評論家馬啟代主持座談會。
袁忠岳先生作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上園詩派”的理論干將,為中國新詩創作的理論探索做出過重要的貢獻,他首先從新詩百年發展脈絡和各個歷史時期詩人和詩歌創作的歷史回顧中闡述了新詩的成敗得失,引申出對山東詩歌創作的殷殷期望之情,他對近年來《山東詩人》不辱使命的努力給予了肯定。同為耄耋之年的吳開晉教授,也是新詩創作波折發展的親歷者,他的新詩潮研究為新詩研究及時提供了鮮活的第一手資料,數十年來,他一直關心著中國詩歌和山東詩歌的創作,他從自身的經驗出發,從老學者和老詩人的角度對目前頌圣文化泛起的現象給大家提出了忠告,與袁忠岳老先生一樣,他們對詩歌在自媒體時代的精神弱化深表擔憂。耿建華、趙林云、趙月斌、張麗軍等評論家從整個詩壇的背景出發,從不同的層面解讀了山東詩歌的缺憾和優勢,有的具體到詩人個體和文本實際,有的從理論高度提出了期許。羅廣才先生作為外來的嘉賓,從旁觀者的立場給大家描繪出他眼中的山東詩歌影像,周永先生從“2018年山東詩壇十件大事”的評選出發,給與會詩人、詩評家們呈現出山東詩壇的年度景觀。作為卓有成就的專業作家和詩人,朱建信先生做了壓軸發言,他祝愿《山東詩人》越辦越好,山東詩歌能出無愧于時代的好作品。馬啟代總編不時插話,對各位的發言點評和延伸,他說,進入2019年,中國社會的語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詩歌創作和詩人的存在狀態面臨著新的挑戰。也許產生偉大作家和作品的時代才開始真正到了。他希望在大合唱的時代能聽到詩人的獨唱,在優雅的寫作中能不但提升我們高貴的成分。
座談會之前,作家詩人們在山東城建職業學院廣廈詩社社長、詩人眉子引導下參觀了學院的“中國古建筑構件收藏博物館”。在這座500多米的博物館內,收藏擺放了中國古代建筑中特有的木雕、石雕和磚雕,以及古建筑常用的斗拱、梁枋、雀替、牛腿、抱鼓石等構件,系統展示了中國古建筑的歷史沿革、風格流派、技藝特點、題材寓意和制作工藝等建筑文化知識。大家饒有興趣,深感受益頗深,紛紛駐足合影留念,許多作家詩人還為學院博物館簽名題字,表示對中國古建筑傳統文化和山東城建職業學院的崇敬。
會議始終洋溢著坦誠、友好的氣氛,大家直面問題,探討交流創作甘苦,默默為新一年的中國漢詩和山東漢詩祝福。
來源:中詩在線山東頻道
作者:焦淑斌 周念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113/c403994-30524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