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依然堅守著我的“情感,美感,痛感與意義”·第叁壹期
吳少東新詩集《萬物的動靜》出版啦

新書發布
詩人吳少東詩集《萬物的動靜》日前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該詩集選錄吳少東詩歌136首,代表了詩人新世紀第二個十年伊始以來特別是近三年的創作方向、狀態與風貌,體現了“情感,美感,痛感與意義”。詩集分三輯:第一輯《烈日》,書寫自然、人事與時代之思;第二輯《孤篇》,表達親情、友情與愛情之感;第三輯《三疊》,記錄山水、名勝與游歷之悟。
詩集雙序,分別由著名評論家霍俊明、楊慶祥撰評。十大高校博士評論家作評、推薦。

(內附書簽)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復旦大學 同濟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 河南大學
十大高校博士評論家
撰文聯袂推薦

新詩集《萬物的動靜》馬鞍山分享會現場
裂帛按:因為我自己的相不好,所以我常常以相取人。我的謬見是,一個人里面的一切質的東西,都會完全體現在外相上。外相是內質的移動終端。所以為了訪談靠譜,我在沒有見到少東先生之前,就翻出他的那張在各大網站和詩歌圈子里流傳的照片琢磨:他身著豎條紋襯衫,利落但又穩重。坐姿。身體略前傾,十指交叉,自信又內省。眼神有穿透力,但又給你留有余地——這應該是一個在精神世界與現實世界里有很好的平衡能力的人,我想。他和畫面外的我對視了一下,你就很快被吸附到他的那個氣氛里去,那是“利”的睿智與“和”的溫潤這兩股氣團融在一起的氣場。——原來詩人也可以這么相貌堂堂,額,你要知道,除了屈李蘇辛等較少的這一類外,詩人的外在形象常常和詩歌品質不成正比的哈。
等見到詩人真身,我還是吃了一驚:嚯,這么高大,磅礴得很嘛。將軍風度——這更是難得了。鳳凰網中是這么說他的:“吳少東腦海中有詩象四合,和他面談時,他卻不會刻意將詩人度質肆意放送。整個人抖擻利落,絕不拖泥帶水。”不止如此。少東先生的侃侃而談里有很感性的東西在。他說馬鞍山是一座整潔安靜而溫暖的城市。之所以感到溫暖,是因為這個城市里有這么一群人。他這樣說的時候,窗格外樹影斑駁的光里,送來了竹子細細索索的清音,在那一霎間,我突然覺到了四月的珍貴和美——整整一個春天,我都沒有好好地看過一朵花或葉子呢。
“情感,美感,痛感,意義。我為這八個字而寫詩。”——他說。

新詩集《萬物的動靜》馬鞍山分享會現場
裂帛:吳老師您好。非常榮幸能參加您的新詩分享會,獲得學習的機會。也祝賀您的新詩集《萬物的動靜》出版發行。可以說國內的很多讀者對您新書的出版都翹首以待。相比于《立夏書》這本詩集,您的新詩集《萬物的動靜》在詩歌的格局、思想和對語言的認知上有什么新的發展?
吳少東:謝謝。如果非得讓我比較《萬物的動靜》與《立夏書》,我想說三句話。一是依然堅守了“情感,美感,痛感與意義”這個我視為圭臬的寫作理念;二是在觀世的角度更加多面,觸及本質與本源的東西多了些,深度、廣度與高度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變化,更從容一些;三是詩歌的形式表現與語言表達有了一定的新的嘗試。這三點基本上也涵蓋了你提出的格局、思想和對語言的認知的問題。
裂帛:很喜歡雷平陽先生對您詩歌的評價,他說您的詩歌有一種簡單的復雜,就像雨后的芭蕉葉下總是坐著一個濕漉漉的思想家。我覺得這個話說得既好玩又精準。我想他至少表達了這樣的意思:就是您詩歌既有芭蕉葉式的古典意念,又有現代詩歌的智性氣質,是傳統與現代的很好的結合。您在糅合這兩者的時候,會有沖突嗎?
吳少東:雷平陽是我喜歡并尊敬的當下極少的幾個中國詩人之一,他的詩與詩學眼光讓人敬佩。古典與現代,不少詩寫者或人為割裂,或厚此薄彼,或生硬嫁接,這些都是沒有認識到古典與現代的一脈相承,對立統一關系。古典是源頭,現代是古典的不同的不斷的發展,只有處理好兩者的內在的氣息與魂靈,打通“任督二脈”,熔為一爐,才是達成大境界。
裂帛:作為一個普通的讀者,我更喜歡您的那類以哲思推動語言演繹的詩。它們自下而上,從對日常生活的切入,進入到詩的神性世界,從現實的空間進入到領悟的空間。那么這種風格的作品,在您的新詩集《萬物的動靜》中得到了多大程度的體現?有沒有新的發展?
吳少東:你的這個認識,我非常欣慰。英國女作家伍爾夫在《普通讀者》序言中借用了約翰遜博士的名言:我很高興與普通讀者意見一致;因為,在所有那些微妙的高論和鴻博的教條之后,詩壇的榮譽桂冠,最終還得取決于未經文學偏見污染的讀者們的賞識。我的詩歌大都來自現實生活,從生活的一個局部小切口深入,然后展開的。由及物進而轉到不及物。多大程度體現,有沒有新的發展,這要讀者說了算。
裂帛:詩人、評論家周瑟瑟說,您的詩歌有“吳少東式的呼吸”。那么您認為您的呼吸方式最與眾不同的地方,或者說最有創造性最有價值的地方在哪里呢?
吳少東:周瑟瑟本人就是一個有自己獨特呼吸方式的詩人,他近三年來,詩歌有了不同于他以往的新鮮表達,讓人耳目一新。我很佩服評論家,他們能從你的作品里,看清你的來路,你的趣向,你的語言特色與藝術歸類。一個成熟的寫作者,他是有自己獨特而迷人氣息的。這氣息讓他不同于大眾。作為一個寫作者本身,我自然書寫,自我表達,我筆寫我心,沒有想到別的。呼吸這東西自己是不注意的,或是感覺不存在的。只有別人才能感覺你的呼吸是輕是重,有沒有吐氣如蘭,或口臭。當你意識到你的呼吸時,你一定是感冒了。

吳少東先生為讀者簽名
裂帛:您在《蘋果》這首詩當中這樣說:用一個蘋果作喻體,說出我的主旨是困難的。但事實上,這首詩歌在主旨的呈現上,能夠讓胃口深的讀者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它有磅礴深邃的精神氣象。我作為一個閱讀個體,非常欣賞這首詩歌體現出來的獨特的現代詩歌思維方式。評論家楊慶祥在《萬物的動靜》序里說:“《蘋果》則是另外一首關注度更高的詩歌,獲得了很多的贊賞和解讀。詩人梁小斌甚至幽默地評論,‘沒有被吳少東削過的蘋果,根本就不算蘋果了。’那么您能否通過《蘋果》這個作品具體說說,詩歌創作思維的獨特性對于成就一首詩歌有什么作用呢?
吳少東:哈哈,這個問題好。楊慶祥博士的眼光犀利,他對《蘋果》有很長的一段論述。茨維塔耶娃說過:“技巧是專家的事情,我的職業是生活”。我的《蘋果》寫作靈感當然來自于生活。一個真實的生活。我兒子從小就不吃帶皮的蘋果,一定要削過皮,切成片他才吃。這習慣當然是我們嬌慣出來的。我現在很擔心他一人去國外求學,用什么方式吃蘋果。創作的獨特性是作品一躍而出、不同眾人的重中之重。當下詩壇依然有這么個壞習氣,就是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另一個沒有引起重視的,就是“高仿”,以自己的作品與一個歐美大師相仿為榮,以解構優秀文本、偷換時空(你寫時間、我寫空間,你寫甲乙丙丁、我寫子丑寅卯,你寫經、我寫緯)、寫某一類作品為妙,我稱之為“偷骨”和“偷魂”。還有一種就是以艱澀,或語言滑行為能事,遮隱自己的“思維無獨特性”。沒有自己的獨特書寫,都是無效的,十年以后就會見分曉。究其根源,還是情與思的不足,只是在語言與形式上耍花活。獨特性,才是存在的理由。
裂帛:您詩歌的硬朗堅實、溫潤開闊、成熟睿智和有力量感的敘述風格非常迷人,在生活當中,吳老師是一個什么風格的人呢?
吳少東:我現實中就是你剛才說的這些。哈哈。
裂帛:北島曾編寫過一本專門給中學生閱讀的詩歌選本《給孩子的詩》。您覺得給孩子們編寫現代詩歌的讀本,從什么角度或立足點來編寫比較合適呢?
吳少東:我有一本北島簽名的《給孩子的詩》。那些詩我都讀過,絕大多數是經典。給孩子們讀的詩,一定要是經典,一定要有力量,一定要有想象空間,一定要暢達,基調明亮,能量充足。
裂帛:我們現在準備選編一本中學生現代詩歌讀本的校本教材,您的詩歌的經典寫作氣質,非常適合編入這種讀本。如果從您的詩歌當中選幾首作品推薦給孩子們讀的話,您會推薦自己的什么作品呢?為什么?
吳少東:《立夏書》《蘋果》《描碑》《孤篇》以及一些自然與人文結合的詩。

吳少東簡介:
吳少東,安徽合肥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詩歌作品入選《中國現代詩歌精選》《中外現代詩歌精選》《中國詩歌排行榜》《新世紀中國詩選》《當代詩歌選》《百年新詩精選》《中國當代短詩三百首》《中國好詩歌》《中國年度優秀詩歌》《中國年度好詩三百首》及《詩刊》《新華文摘》等幾十種選本和年度選集。先后獲得首屆“中國優秀青年詩人獎”、2015年“中國實力詩人獎”、中國2018年度十佳詩人獎、《現代青年》雜志社“2018年度最佳詩人”等多項詩歌獎,有多首詩譯成英、法、韓等國文字交流或譜曲傳唱。早期詩歌結集于《燦爛的孤獨》,出版有地理隨筆《最美的江湖》、詩集《立夏書》《萬物的動靜》等。
編 輯 ∕裂 帛
裂帛今日碎屑:抽去了小說所有的肌理,剩下來的那部分必定是詩歌。否則那個小說并不能叫小說,只能叫故事。
∣桑麻錦年,自在人間∣
裂 帛 微 志
LIE BO WEI ZHI

作者:吳少東 裂帛
來源:鄭裂帛的魚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yOTY1MDIzMw==&mid=2247483951&idx=1&sn=98a74e318dc3081de253f42f790ac821&chksm=fa5c8579cd2b0c6f7859154696d3c284a9dac0e6c179a7eab5f6ab1f2adbd2be9df25d73c1e8&mpshare=1&scene=1&srcid=&pass_ticket=JXueW19dND5Kvu8ipTMaKHadZtxgzEtgDAjXKso5JghJ6m6aIods1i4nd0MeZkPe#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