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文壇動態 > 正文

第二屆衡山詩會 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南岳寫作計劃舉辦


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南岳寫作計劃海報

中國詩人田野調查衡陽論壇

周瑟瑟詩集《世界盡頭》衡陽分享會


《詩潮》主編劉川在《世界盡頭》分享會上談田野調查寫作

 《世界盡頭》分享會上胡茗茗、賓歌與衡陽小讀者一起讀詩

《世界盡頭》衡陽分享會上周瑟瑟闡述當代詩歌的未知性

中國詩人田野調查衡陽論壇

詩人們在南岳的星空下(黃明祥攝影)

第二屆衡山詩會·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南岳寫作計劃舉辦
尋找當代詩歌的未知性與自我啟蒙
 
   2019年8月3日至7日,“第二屆衡山詩會·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南岳寫作計劃”在南岳舉行。活動由湖南省詩歌學會、衡陽市南岳區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衡陽市作家協會、衡陽詩歌學會、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小組、《卡丘》詩刊聯合主辦。

  幾天時間里,參加“第二屆衡山詩會·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南岳寫作計劃”的詩人、藝術家,安靜地親近、認識和解讀一座天下名山,飲巖下泉水,食寺廟素餐,深刻感受南岳衡山的精神內涵,實地考察南岳衡山的宗教文化,深入了解南岳衡山的人文歷史,以口述實錄、民謠采集、戶外讀詩、方言整理、問卷調查、影像拍攝、戶外行走等“詩歌人類學”的方式展開“田野調查”與“有現場感的寫作”。

  “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南岳寫作計劃”發起人周瑟瑟介紹:“詩歌人類學”是一種寫作方法論,更是一種古老的詩歌精神的恢復。當代詩歌更多依賴個體的生命體驗,而這種生命體驗是最天然的經驗,獲取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走向戶外,進入“詩歌人類學”的原生地帶。南岳衡山是中國南方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炎帝、祝融曾在此棲息,佛教“一花五葉”成為禪宗主流,道教洞天福地、湖湘學派由此發韌。“第二屆衡山詩會·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南岳寫作計劃”通過生活現場的體驗,獲得鮮活、生動與獨特的內心感受。無疑,這是一次在南岳星空下的寫作,也是一次成功的“走向戶外的寫作”。在山霧浸潤中談詩論道,尋找關于時間、自然、生命等人類陌生的經驗,感受日月星辰、草木蟲鳴……詩人、藝術家們為南岳的生命體驗所震撼。“南岳寫作計劃”,正是以這樣的“田野調查”的實踐,構建“詩歌人類學”的當代詩歌文明,從南岳衡山傳統的現代性中去實現自我啟蒙。

   5日,在南岳山上舉行了“詩人田野調查衡陽論壇”,對詩人田野調查的意義與路徑、當代詩歌寫作的未知性等進行了討論。論壇由陳群洲主持,梁爾源致辭,賓歌介紹了當代衡陽詩人寫作現狀。

        周瑟瑟闡述了詩人田野調查的觀念、方法與原則。他著重強調了詩人田野調查的五個原則:一、要像行腳僧乞食一樣走向每一戶人家,不要事先聯系,更不要有任何準備,但要記錄對方反應、周邊環境與內心感受。與被調查者第一時間接觸的體驗非常重要,要記住對方的表情變化、動作語言,盡可能不要放過每一個細節,哪怕被拒絕,也是田野調查過程中正常的事情。自身的體驗與感受是田野調查中最為重要的收獲。二、注重用自身的感受進入一個村莊(或空間)的地理環境、歷史人文,而不是急于收集簡單的概念與枯燥的數據。三、要有建立田野調查樣本的意識,深入到原居民的起居室、廚房、倉庫與后院,感受原居民的生活氣息。四、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村落(街道、空間)與原居民生活樣本調查,獲得當下生活的現場感與元經驗,回答“傳統的現代性”這一命題。五、每一次田野調查都是一次未知經驗的獲得路徑,不知道將會發生什么,不做任何的預設,只是回到生活元現場,通過這樣的方式自我啟蒙。

  《詩潮》主編劉川認為:詩歌田野調查,有可能是解決當代詩歌自身困境的一個重要辦法。當代詩歌因為過度的“虛擬”性,任由想象代替經驗,任由“詩意”代替價值,導致詩歌不能表達真實。而倡導詩人走向“田野”,尤其是走向社會,走向人群,走向世界的復雜維度,首先解決了詩人書齋知識系譜的扁平不足、激活了原創沖動。其次,詩人借由站入現實維度之中,使書寫和現實發生“互文”關系,詩人不再是旁觀者,而是現實的調查者、介入者、干預者,寫出的作品,才具有歷史感;最后,因為詩人把自己置身于現實,寫作的完整坐標系便得以建立,依靠他者經驗、他者思想的虛擬寫作將被個體意識的復蘇而取代,通過覺知,達到覺醒。一個恢復了自我感知力、自我思辨力的詩人,將打破古典主義窠臼,自覺而致力于詩的現代性書寫。當然,走向田野,不是簡單的社會現象調查風物掃描,而是深入當代、深入各種事物幻像背后的真實,繼而達到深入自身——認識人。而獲得這樣的思,才可能讓虛擬的“詩意”變成價值的詩意。

      《深圳詩人》執行主編、《猛瑪象詩刊》特約主編李犁認為:當代背景下的詩人要耐煩。這是詩人能寫出詩和能實現詩歌技術的基礎。耐煩了,才能保持長久的鎮靜和平靜。這兩天,我們去大廟、寺院,這些地方就是磨煉心志,讓我們耐煩,進入平靜和干凈的方式。真的入定入境了,不僅是干凈寧靜,而是絕靜,絕靜就是靜到極致,真的靜和凈,就是天靜。靜凈到此,就能天真,聽見天籟了。靈魂就飛升出竅了。佛教的說法就是禪境了。人們每天都在經歷著煩悶與無聊、瑣屑與日常化的考驗,包括孤獨和利欲的侵略和誘惑,成大事者一定會淡定又堅定地跟隨自己看見的光明走下去,而且有節奏和韻律。這一點非常像時鐘,舊城堡里的古鐘,老派的執著而頑固。不論世道怎樣的風卷云涌,褪色的只是容顏,內心的步伐整齊而從容,且一絲不茍。做到這些,人的心神才能保持絕對的沉靜,而沉靜的極致就是靈魂出竅,能看見肉眼看不見的風景,這就是詩,就是靈感蒞臨了。應了《菜根譚》里說的,只有寧靜心神才會明而亮,隨之才能發現人性的真正本源;也只有在閑中氣概才可舒暢悠閑,隨之才能窺見真正的靈魂;一個人只有在淡泊明志中內心才會像平靜無波的湖水一樣謙沖和藹,于是也就能獲得人生的真正樂趣。簡言之,就是:靜中見真境,淡中識本然。這就是“詩人田野調查”給我的靈感和啟示,“詩人田野調查”是解決詩歌寫作的根本途徑,是對詩人心靈的煥發,讓詩人從這里出發,向著人性的真相以及詩的真髓:美和意境。

  詩人、藝術家黃明祥在南岳衡山拍攝了實驗“作者電影”《磨鏡臺》,他以參加“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南岳寫作計劃”的詩人為主要對象,記錄日常生活的細節,影片中幾乎沒有具體一以貫之的故事,而是充分運用影像的拼貼結構,以散文的方式完成詩歌的指向,表現道一所修的北宗漸悟與懷讓所修的南宗頓悟,以及當代詩人在南岳的寫作生活。

       6日下午,在衡陽市新華圖書城“城市會客廳”舉辦了周瑟瑟詩集《世界盡頭》分享會。賓歌主持了當天的活動,陳群洲、劉川、胡茗茗、羅廣才、蕭蕭對《世界盡頭》進行現場點評。周瑟瑟從他近年語言的變化,談到寫作的未來性,他認為當代詩歌被暫時的“有效性”困住了,能走出眼前的“有效性”的寫作太少了。這是他最新創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用具體文本解說“走向戶外的寫作”與“詩歌人類學”。整整一個下午,衡陽詩人、讀者和周瑟瑟進行現場互動對話。周瑟瑟、胡茗茗與衡陽的孩子們朗誦了多首作品。

   活動期間,還舉辦了佛道文化學術講座和“南岳詩歌朗誦之夜”。

  衡陽市作家協會主席陳群洲說,“衡山詩會”以外地詩人、藝術家在南岳體驗生活與現場寫作為主,本地詩人參與。南岳衡山豐富的人文資源是創作的源泉,“在南岳寫作”成為了一項有吸引力的“寫作計劃”。本次“在南岳寫作計劃”的全部成果將結集出版。

  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副主任梁平,湖南省作協副主席胡丘陵,湖南省詩歌學會會長梁爾源、常務副會長羅鹿鳴,衡陽市作家協會主席陳群洲,衡陽詩歌學會會長賓歌,《詩潮》主編劉川,《花城》副主編李倩倩,《北京文學》編輯黑豐,《卡丘》詩刊主編周瑟瑟,《深圳詩刊》執行主編李犁,《天津詩人》詩刊總編羅廣才,詩人、藝術家匡國泰、黃明祥、胡茗茗、李成恩,新西蘭詩人、導演蕭蕭,衡陽本土詩人尹朝暉、張沐興、徐仲衡、冷燕虎、法卡山、也人、天晴了、邊志高、黃崢嶸、李霞、周珊等參加活動。
                                                     
        作者:李霞


        附1:

中國詩歌田野調查問卷

(通用版,根據調查地可添加或減少問題)

2015年9月25日第一版,周瑟瑟執筆
 
  調查人:
  視頻拍攝人:
  圖片拍攝人:
  文字整理者:
  時間:
  地點:
 
  一、歷史傳統
  1、記錄一個人的祖宗(父母、祖、曾祖,以及高祖、天祖、烈祖、太祖、遠祖、鼻祖等)的姓名與歷史。你能否說出你的祖宗的姓名與出生年代?收集整理祖宗們的資料與照片等。
  (中國人對本祖一脈上下或親戚關系稱謂有嚴格的規定,依據中國《漢語大辭典》、東漢的《爾雅·釋親》和《春秋公羊傳·莊公四年》等史書記載,可確定中國人本族內“上下九輩”的稱呼。)
  2、調查一個人與家族的宗祠在哪里。試著去了解宗祠是在何年消失的?如果重建了是在何年?一般多長時間什么時候才有家族事務活動或祭祀祖先?收集祠堂的建筑、楹聯、出資者情況與祭祀活動圖片等。
  (宗祠即祠堂,是漢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場所,是宗族的象征。宗廟制度產生于周代。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個家族建立一個奉祀高、曾、祖、禰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龕。)
  3、你是否有家譜?家訓?族規?如果有,請拍攝目錄、封面,如果能影印或復印最好。
  4、能否試著說出你的村史或鎮史?盡可能收集(拍照)本地的界碑、墓碑、路碑或其它有本地歷史的物件等。
  5、進入一個陌生的宗祠,客觀記錄你所看到的,客觀記錄對你印象最深的與觸動你的東西,客觀記錄與宗祠主人的對話。
  6、你的家族留下過多少帳本、土地證書、農業經營證、屠宰證、計劃生育證、出生證、畢業證、身份證、結婚證等證件?以及民間契約、合同、日記、家族的老照片等?請翻拍。
  7、你能聽懂鳥語嗎?本地的鳥有什么特征?它們與人生活的關系的描述。
  8、請為即將消失的故鄉或舊宅子拍一張遺照。
 
  二、地理交通
  1、記錄你與你父母輩的出生地的歷史概況,以及村落地圖、宗祠地理位置圖等。
  2、調查地的交通(水路、陸路)及地理狀況,試著對該地域城鄉現代性變化的過程進行描述。
  3、調查該地古道的歷史,搜集整理該地古道的歷史圖片與文獻資料。
  4、你所在的村落或城鎮何時開始有了現代化的道路?給當地經濟文化帶來了哪些具體的影響?
  5、每天通往外地的汽車、輪船、火車、航班情況?
  6、你生活中的一口池塘、一座山、一座橋、一個老建筑的模樣?
 
  三、方言母語
  1、你從何時開始放棄方言而使用別的語言說話?
  (方言是語言的變體,方言分地域方言和社會方言,地域方言是語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別而形成的變體,社會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會成員因為所在職業、階層、年齡、性別、文化教養等方面的社會差異而形成不同的社會變體。)
  2、你使用得最多的方言有哪些?
  3、在什么情況下你會使用方言?是否還用方言寫作或交談?描述你在非本地公共空間使用方言的反應(被嘲笑、模仿或反感等?)
  4、你與你的方言之間是否存在隱秘的依存關系?你如何在做為母語的方言與普通話之間進行語言平衡與轉換?
  5、回到出生地或與父母、親戚朋友、故鄉同學之間你使用普通話還是方言?
  6、你的下一代能否說出或聽懂你的方言?他們對你方言的態度?
  7、你的哪些方言曾經進入過文學、詩詞、戲曲等藝術形式?或被現代漢語所改造與運用?
  8、記下本地最惡俗的罵人的話與它的演變史。
 
  四、民謠詩詞
  1、回憶并記錄你小時候聽到的民謠,記得多少你的親人曾經給你唱過的民謠?
  2、調查地能寫對聯、古詩詞的有多少人?節慶或紅白喜事主要由什么人寫對聯、祭文、冥文等?年輕人還能否寫對聯、祭文、冥文等?
  3、調查地傳唱的民謠、戲曲還有哪些?以何種方式傳播?
  4、當地新舊體詩社團群體發展與活動情況,收集他們的出版物。
  5、當地人還有多少人讀詩或對詩歌感興趣?
 
  五、手工藝
  調查地的理發店、鐵匠鋪、榨油作坊、豆腐坊、裁縫鋪、木器店、首飾店、修鐘表店、屠坊、釀酒作坊等傳統手工藝還有多少家?其傳承、從業與經營狀況及發展歷史?請分門類別記錄。
 
  六、物產流通
  1、你小時候的老味道、特色食品還保持有多少?誰還能做出老味道?是否失傳或傳承?
  2、一戶人家米、豆、茶油、瓜蔬等農作物,豬、雞、鴨等家禽每年的產量、價格、銷售、成本等情況?
  3、本地雜貨店的經營品種、收入、從業者狀況。
  4、本地物產主要通過何種途徑與渠道流通與販賣?
 
  七、人口習俗
  1、調查地的長壽老人的生活狀況,人口出生與死亡情況。
  2、日常生活中一般會閱讀什么書籍?家庭成員受教育的狀況。
  3、記下本地主要口味、食物、服飾、節慶婚喪與生活習俗。
  4、你最后見到過纏足是在什么時候?
  5、本地溺水而亡的小孩一年有多少?
  6、自殺者一般用什么方式結束生命?
  7、對待文革中有污點的人的態度?
  8、對外來者的態度?
  9、婦女出嫁到哪些地方?男性結婚對象來自哪些地方?
  10、本地的外地人與本地人的分布、職業及人口流動狀況。
  11、尋找放牛人、放羊人,記錄他們的生活并給他們拍照。
 
  八、互動讀詩
  1、給調查地寫一首詩,并送給他們,記錄他們的反應。
  2、在不做任何準備的情形下給當地人讀詩,并記錄他們的反應。
  3、調查地給你的詩歌寫作帶來了哪些寫作素材與精神啟蒙?
  4、你是否愿意留下來生活?
  5、你對調查地的基本結論?或本次田野調查的體悟?
 
        附2:


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小組
觀念、方法與原則
 
  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小組(NGO)是由詩人、紀錄片導演周瑟瑟發起,2015年10月18日在安徽桃花潭成立,詩人洛夫、吉狄馬加為“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小組”揭牌。在安徽宣城桃花潭、北京宋莊藝術村、湖南岳陽市江豚保護協會、湖南岳陽麻布村、湖南湘陰栗山、湖南洞庭湖斗米咀、墨西哥奇瓦瓦市、貴州綏陽十二背后亞洲第一長洞、南岳衡山等地進行過詩人田野調查與寫作計劃。
  通過詩人田野調查,走向戶外的寫作,最終獲得自我啟蒙。中國古代詩人就是這樣寫作的,李白、杜甫他們不斷走向戶外,從廟堂走向荒野,他們直接把詩寫到巖石上、墻壁上。從肉身到精神的解脫,就是“走向戶外的寫作”,從修辭的寫作走向現場的寫作,從想象的寫作走向真實存在的寫作,從書齋的寫作走向生活敞開了的寫作。
  我們要尋找活動的有生命創造性的語言,詩人是創造語言的人,沒有語言的變化就是僵死的詩歌。我們往往習慣于守舊的寫作,不愿走向戶外,不敢脫離書本,走向戶外意味著離開現成的知識體系,進入時刻在變化的戶外體系。戶外給我們打開了一個陌生的世界,尋找陌生的經驗是“詩人田野調查”與“走向戶外的寫作”的目的,在戶外找到我們所需要的陌生的經驗,關于時間、自然、生命、神秘、進化等人類未知的經驗,去建立“詩歌人類學”的當代詩歌文明。
  “詩歌人類學”是人類原居環境下的當代詩歌經驗,這種經驗被現代社會所遺忘,被傳統文化掩埋掉了。詩歌不止于文學意義上的詩歌,它同時成了人類學的一部分,詩歌就是人的歷史與現實。
  我們所實踐的“詩人(詩歌)田野調查”并非通行的“采風”,而是以口述實錄、民謠采集、戶外讀詩、方言整理、問卷調查、影像拍攝、戶外行走等“詩歌人類學”的方式進行“田野調查”與“有現場感的寫作”。
        “詩歌人類學”是一種寫作方法論,更是一種古老的詩歌精神的恢復。當代詩歌更多依賴個體的生命體驗,生命體驗是最天然的經驗,獲得經驗的重要途徑之一是走向戶外,進入到“詩歌人類學”的原生地帶。
 
        詩人田野調查的五個原則:

        一、我們要像行腳僧乞食一樣走向每一戶人家,不要事先聯系,更不要有任何準備,但要記錄對方的反應、周圍的環境與你內心的感受。與被調查者第一時間接觸時的體驗非常重要,要記住對方的表情變化、動作語言,盡可能不要放過每一個細節,哪怕被拒絕,也是田野調查過程中正常的事情。我們自身的體驗與感受是田野調查中最為重要的收獲;
  二、注意用自身的感受去進入一個村莊(或空間)的地理環境、歷史人文,而不必急于收集枯燥的數據;
  三、要有建立田野調查樣本的意識,深入到原居民的起居室、廚房、倉庫與后院,感受原居民的生活氣息;
  四、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村落(街道、空間)與原居民生活樣本調查,獲得當下生活的現場感與元經驗,試圖去回答“傳統的現代性”這一命題;
  五、每一次田野調查都是一次未知的經驗,我們不知道將會發生什么,不做任何的預設,只是回到生活元現場,通過這種方式進行自我啟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伊人麻豆 | 极品校花yin乱合集| 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最新75| 又大又湿又紧又大爽a视频| 中文字幕影片免费在线观看| 韩国在线免费视频| 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视频|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大胸| 香蕉视频a级片| 日日操夜夜操狠狠操|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在线观看| 久9久9精品免费观看| 美女主动张腿让男人桶| 岳代理孕妇在线风间由美| 免费高清av一区二区三区| а√天堂中文在线资源bt在线| 男人肌肌桶女肌肌网站| 夏夏和三个老头第二部| 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亚洲六月丁香婷婷综合|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特黄高清在线大片| 中国大白屁股ass| 男女一边摸一边爽爽视频| 国内自拍成人网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北岛玲| 午夜影院小视频| 日本人六九视频jⅰzzz| 和阿同居的日子hd中字| a4yy私人影院| 欧美午夜片欧美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亚洲网美利坚合众国|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 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 黄色毛片免费网站| 成年性羞羞视频免费观看无限|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