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賢雅集甘棠 共話文學60年
寶雞文學創(chuàng)作學術研討會暨《寶雞文學六十年》出版座談會召開
七月流火、萬木蔥蘢之時,寶雞文壇燃起一團“回望成就、展望未來”的火光。7月11日,寶雞文學創(chuàng)作學術研討會暨《寶雞文學六十年》出版座談會在寶雞文理學院圖書館甘棠廳舉行。我市30多位著名學者、作家齊聚一堂,圍繞寶雞新時期文學的成就、加強校地間的文化合作以及扶持培養(yǎng)文學新人等話題進行了交流,現(xiàn)場反響熱烈。
本次活動由寶文理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陜西文學研究所和寶雞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主辦。據(jù)了解,《寶雞文學六十年》一書是陜西文學研究所策劃的“高校服務地方文化建設工程”系列著作之一,由該所原所長馮肖華主編,收錄寶雞作家38人,寶文理13位學者參與編纂,是寶雞文學六十年文學創(chuàng)作規(guī)模性研究的首部成果展示。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本報社長兼總編輯呂向陽,市文聯(lián)副主席陳有向以及白麟、陳新明、白立、李巨懷、李喜林、秦舟、牟小兵等文化界人士和作家,吳毅、趙德利、權雅寧、孫新峰、馬平川、王渭清、李曉峰等寶文理的學者、評論家參加了當天的活動。大家在研討中認為,新時期文學以來寶雞走出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作家,有的甚至享譽全國,尤其是新世紀以來文學的普及性和豐產性非常高,可謂星空璀璨;基于此,寶雞也走出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文藝評論家,他們的探索真實、客觀,視覺獨特有個性。此次出版的《寶雞文學六十年》一書,是寶雞文學發(fā)展史上的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同時也是高校與地方合作共同繁榮地方文化的成功嘗試。在座談中,大家也客觀地談到,寶雞作家在國家平臺上競爭力不足,仍然需要加大力度扶持有實力的青年作家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