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微型小說學會主辦、金山雜志社承辦的第九屆全國微型小說(小小說)年度評選,經江曾培、郟宗培、葉辛、陳建功、吳泰昌、楊曉敏、凌煥新、顧建新等終評委的投票,日前揭曉:楊漢光、凌鼎年、何百源、趙明宇、楊祥生、滿震、王培靜、江岸、張記書、劉萬里等10位作家的作品獲一等獎,另有30篇作品獲二等獎,60篇作品獲三等獎。
獲獎的百篇作品是在2010年度全國報刊發表的微型小說(小小說)作品中推薦出來,經過初評、復評勝出。評委們認為本屆參賽作品整體質量比上屆有所提高,拓展了微型小說表現生活的廣度和深度;但評委們覺得參評作者與參評作品涵蓋面還不夠廣泛,有些作品字數超過2000字,已不宜列入評選范圍。本次評選出現了不少新面孔,讓我們欣喜微型小說創作隊伍在逐漸壯大。
第九屆全國微型小說(小小說)年度評選獲獎名單
一等獎:
楊漢光 《鎖在箱子里的思想》
凌鼎年 《荷香茶》
何百源 《國王第二次尋找繼任人》
趙明宇 《幫扶》
楊祥生 《送燈》
滿 震 《整治護城河》
王培靜 《編外女兵》
江 岸 《大風口》
張記書 《卸載》
劉萬里 《蒙面人》
二等獎:
許國江 《鑰匙》
徐均生 《2222年仲夏的水》
王 斌 《香湯不過夜》
曾憲濤 《給局長送梅花》
田洪波 《帶傷的女人》
劉黎瑩 《習慣》
白文嶺 《炮兵的抉擇》
謝志強 《雪山哨卡的小草》
曉 曉 《美麗地離開》
賈淑玲 《黃葉紛飛》
陳永林 《坐在湖灘上的老人》
陳樹茂 《冬至》
陳 勤 《雪山魂》
王孝謙 《名譽村長誕生記》
李國新 《庚爹》
李景文 《修車人老修》
張 震 《為靈魂作手術》
侯發山 《父親的日記》
李 華 《孔校長的煩惱》
常聰慧 《后娘》
喊 雷 《新款時裝》
沈祖連 《三十六計之于手機》
遠 山 《我的名字叫紅》
韋健華 《指揮》
謝大立 《做人》
徐全慶 《不送禮也能升遷》
黃 清 《郝家父子》
崔國華 《化妝大師》
墨 村 《名師》
徐水法 《菩薩頭》
三等獎:
范學望 《購物卡的特異功能》
朱蓮花 《這兒有老鼠洞》
夏興初 《失明的母親》
趙淑萍 《女巫》
非花非霧 《指尖花開》
松 竹 《特別的生日禮物》
季 明 《叛徒》
李德霞 《爹欠老四一斗米》
魯 星 《水草》
李桂芳 《請系上保險繩》
陳鳳群 《那場煙花般的婚姻》
曹寧元 《捉蟹王教招》
陳秋梅 《家長會》
陸 櫻 《通往天堂的音樂》
劉 公 《機靈的王三》
紅 鳥 《那年夏天的知了》
譚綠屏(德國) 《天上多一顆我畫的星———畫之殤》
黃克庭 《爺爺的遺憾》
凌君洋 《君子如玉》
邵火焰 《經理的苦惱》
李慧慧 《今生欠你一個擁抱》
何君華 《頭羊》
盧 群 《刺繡皇后》
魏庭梅 《我也有解釋權啊》
王平中 《我們一起去天堂》
呂 順(澳大利亞) 《豪賭客》
萬 芊 《標高》
鄭若瑟(泰國) 《女管家》
胡榮芳 《人》
劉 瑛(德國) 《萊茵河畔》
朱聞麟 《笑對顧客》
楊光洲 《托生》
范 進 《求字》
李耿源 《咬了七口的蘋果》
林巧云 《城市上空的雞鳴》
陳 勇 《分家》
夏雪勤 《秦歸離婚》
劉清山 《官藥》
物 語 《最后一單生意》
趙宏欣 《斗狗》
朱道能 《最后兩條短信》
蔣育亮 《那個名叫金石的地方》
魏東俠 《蚊子的交待》
朱奚葒 《盼年》
陳國民 《QQ里的漪瀾》
立 夏 《上鎖的抽屜》
李忠元 《調調角度》
駱 駝 《春到梨花開》
李志杰 《女孩在雨中等待》
戴 希 《法律課上》
毛 進 《秦幺爺的第二春》
李 兵 《校對者》
凱 特 《一場大雨》
馬新亭 《外星人之謎》
劉會然 《槐花飄》
林美蘭 《手隨心亦一起飛》
中 學 《老張炒股》
夏艷平 《蟬》
閆玲月 《桃之夭夭》
劉克升 《尋虎》
第九屆全國微型小說(小小說)年度評選評委綜述
江曾培:
文貴創新。2010年度參評的作品,讀后能給人留下印象并帶來觸動的,或是立意出彩的,如《炮兵的抉擇》《國王第二次尋找繼承人》;或是角度出彩的,如《幫扶》;或是手法出彩的,如《卸載》;或是情趣出彩的,如《送燈》,拓展了微型小說表現生活的廣度和深度,顯示了微型小說創作的前行。
有些作品寫得也不錯,但內容表現似曾相識,個別作者有著跟別人腳印走路的印記,作為習作是難免的,但難成優秀之作。
參賽作品中有些篇幅超過了約定俗成的2000字,其中有篇長達三四千字,不宜列入微型小說評選范圍。
葉 辛:
全國微型小說(小小說)年度評選已是第九屆了,在舉行第十屆評選頒獎大會時,建議能召開一個全國性的微型小說研討會,請微型小說的大家、高手及評委若干人,往深處好好地議一議這一文學樣式,以促進微型小說的發展和繁榮。
陳建功:
精妙之制作,時有呈現,可喜可賀,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吳泰昌:
這次初評工作看來做得較認真,入圍的100篇作品質量較整齊,多數頗具特色。尤令人高興的是,許多新的或較新的作者大量涌出,這是微型小說(小小說)發展、繁榮的一個重要勢頭。
建議組委會創造點評委和初選人員當面交流、探討的機會,不僅對評選有好處,對共同總結微型小說發展的現狀同樣有好處。
楊曉敏:
今年的評選稍令人遺憾,不少名家及其好作品未能參加,基本上不能代表年度內的微型小說(小小說)的整體實力水平。
如明年繼續評選,望請多宣傳,力爭不讓有遺珠之憾。
凌煥新教授:
2010年年度微型小說也同大樹一樣,應該留下它的“年輪”。這是現實的印記,也是歷史的記憶。主要印象有以下幾種:
一、親和力的增加。寫出了基層民眾(特別是弱勢人群)的身邊事、心中人,發揮微型小說作者身居底層,觀察細致的優勢,把鏡頭對準“小人物”,為他們立言、吶喊。呼喚人性的回歸,倡導情真意切的純凈文學,有濃郁的人情味,表達了作者深深的人情關懷。
二、原創力的顯現。在微型小說創作中,(有一種)過分追求“類型化”的現象。寫“熱點”,趕“時髦”,新聞奇事中找素材,人家寫出一篇好東西,觸類旁通,稍改“角度”,一蹴而就,然而有些求質量、負責任的作者,追求“原創”。別人常寫的我不寫,這次評得一等獎的作品大都是原創性的,顯示了原創的藝術感染力。
三、知慧化的靈動。微型小說寫實的居多,易實多虛少。有些作品充分發揮想象的藝術功力,營造虛實相生的藝術世界。半真半幻,或虛擬,或寓言化,包含著人生的哲理,發人警醒,給人啟示,在精神層面上讓人得到心靈的審美愉悅。
四、作品纖巧的多,身邊瑣事多,審美力度、思想深度尚嫌不足,但不可求全,不可苛求,2010年仍是個豐收年。
五、建議:100篇初評作品,100篇得獎,等額“選舉”,似不妥,還應“差額”評選為好,這樣較留有余地,公平公正。獲獎作品應該出年度獲獎作品集。
顧建新教授:
年年月月花盛開,年年月月花不同。
今年的全國評獎,既有以往特色的傳承,又有新的開拓。首先,仍是參評作者的廣泛,又有許多新的作者作品入選。這對于推動我國微型小說(小小說)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一個事業如果沒有千軍萬馬的加入,就不會有興旺發達的局面。相比之下,一些知名的老作者,作品反而敵不過新作者。長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新人出。
其次,題材既廣泛,又貼近現實生活,這是可喜的新收獲。寫下崗工人,寫小學教師,寫邊塞軍人,寫都市保姆……他們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反映普通百姓的喜怒哀樂,寫出大眾的真實情感,才能在社會中產生反響,引起廣大讀者的共鳴,使文學創作起到最大的鼓舞作用、教化作用。
第三,這次征文,也涌現了一批感人的好作品,如寫小保姆的《美麗的離開》,寫小學教師的《雪山魂》《香湯不過夜》,寫邊塞戰士的《編外女兵》。《后娘》是一篇思想與構思俱佳的作品。《帶傷口的女人》寫法極為巧妙,似乎是“家庭暴力”的老套故事,讀到最后,才知是寫對子女教育的誤區,懸念與釋疑安排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