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詩人、《詩刊》副主編李少君的新詩集《自然集》,日前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據介紹,這本詩集收錄了李少君2010年以來創作的一百多首詩歌,其中一些詩歌引起過熱烈討論,被廣泛轉載,收入百年中國詩歌大典等數十種選本;還有一些則被翻譯成英、德、瑞典文等多種文字。
李少君是新世紀以來在詩歌界非常活躍的代表性詩人,他提出的“草根性”詩學,由于切近現實,結合網絡時代特征,成為新世紀詩歌的關鍵詞和主導性 概念;他參與推動的“地方性詩歌”、“新紅顏寫作”,也引起強烈反響。他本人的詩歌寫作,倡導自然至上,回歸自然,主張超越性的觀照和關懷,給詩歌界帶來 一股清新的自然之風,在詩歌界被譽為“自然詩人”。
李少君的詩歌創作也引起了理論界的關注,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博導、教授何言宏認為:“他(李少君)的詩歌,突出地體現了他超越性的精神情 懷……像在詩歌界被很多人所熟知與喜愛的《抒懷》、《傍晚》、《二十四橋明月夜》、《神降臨的小站》、《故鄉感》、《春》、《春色》、《山中》、《四合 院》和《詠三清山》等詩作,或者系念于故園與親情,或者流連與棲泊于廣大的自然之中,載欣載奔,沉吟與歌唱,他也因此被詩歌界公認為一位著名的‘自然詩人’。”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導、教授吳曉東則結合當下世界性的生態主義潮流稱:“從李少君的詩歌中感受到當代中國詩壇有可能誕生一種別樣的聲音和視景”, “他的生態主義既是一種文化政治的動力因素,也是思維和審美的詩學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