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下午,北京師范大學駐校詩人西川入校儀式在北京舉辦。西川也是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自著名詩人歐陽江河以來,第二位邀請駐校的詩人。在儀式上,西川接受北師大文學院院長過常寶頒發的聘書后表示,詩人、藝術家被鼓勵非常重要,而自己能夠堅持寫下去,實則是因為嘗到了寫作的“甜頭”。
早在很多年前,歐陽江河便已經與西川相識,并將之形容為“桃園三結義”般的友誼。不過,歐陽江河打趣道,他和西川見面最多的時候是在車里,“在塞車的時候,我們聊天特別多,我還專門寫了一首長詩來記錄這件事情。”
西川的詩歌創作也受到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吳思敬的肯定。他表示,西川對詩歌的熱愛是表露無遺的,幾乎是懷著圣徒一般的愛,更存有敬畏之心,“西川在談到為什么寫作時曾引用過莫扎特創作《安魂曲》時遇到黑衣人指引的傳說。在西川看來,讓自己堅持寫作的,就是這樣一個不明身份的‘黑衣人’。”
“西川談到的實際是創作內驅力的問題。這個黑衣人實際代表宇宙萬物、歷史與人類,與個人身上那種盲目的力量不同,能讓我們產生一種無法控制的激情。”吳思敬進一步指出,“西川還具有一種國際化的事業,他自小接觸英語,對此也多有關注,能了解國際的寫作動向,直接和西方重要的詩人對話,而不是固守在自己幾篇前期代表作上。”
雖然此前曾經有過被聘為駐校作家的經歷,但西川仍然表示,本次駐校儀式對他意義重大,“這讓我的經歷中又增添了一種經歷。同時讓我思考,一個寫作者跟同時帶人之間的關系,因為身處一個時代,他接觸到的方方面面,總會在一個人身上起到作用。”
“寫作時間長了,會突然有一種虛無感,會問自己究竟有什么意義,接下來該怎么辦。”西川說,自己經常會對自己有一些厭倦感,在這個時候,理解這個時代、希望自己還能夠往前走,哪怕半步的話,工作狀態就變得重要,“一個詩人、作家、藝術家,被鼓勵非常重要。太多朋友寫著寫著就不寫了,我能夠堅持下去,是因為我嘗到了寫作中的甜頭,用寫作迎來了鼓勵、鞭策和機遇。”
除了詩歌、教學等領域,西川在美術界也有一些活動。他說,這種多領域的活動也成為他克服對自身寫作“厭倦”的辦法,淡化虛無感。
學生代表向西川送上鮮花,并朗誦其《十二只天鵝》等幾首代表性詩歌,使得整個駐校儀式充滿濃郁的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