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絕句:沙與沫 × 王桂林的詩與畫

王桂林,筆名杜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84年開始詩歌寫作。作品散見《人民文學》《詩刊》《詩神》《北方文學》等刊物。著有詩集《草葉上的海》《內省與遠騖》《以一棵矮小的松樹的方式》《新絕句:沙與沫》、隨筆集《自己的池塘》、插畫集《杜衡插畫》等。主編《黃河口詩人部落》。曾應邀赴以色列、馬來西亞、巴西、秘魯參加詩歌藝術活動。現居東營。
我的依蕾托
2012年12月9日,在沒有任何征兆、任何準備的情況下,我突然拿起鋼筆,在萬葉書園海報紙上一口氣畫出了8幅插畫。后來我查閱黃歷,那天是農歷十月二十六,黃歷上講該日忌開市嫁娶,宜移柩安葬,齋醮塑繪。塑繪當然就是雕塑和繪畫。但我并沒有就因此認定這是冥冥之中神靈的安排。因為依蕾托一直在我心中。當時真正觸動我拿起畫筆的,是詩人歌手汪峰。那段日子,我一直反復聽他的《地心》和《再見青春》。那時而低徊隱忍又時而倔強高亢的歌聲,“像深冬大雪般鋪天漫地”,“像紫羅蘭香般揮之不去”,深深打動著我,以至于我連續多日食不甘味,夜不安寢。
也許是為了尋找情感的另一個的出口,也許當時我只能用這樣笨拙的線條,才能真正勾畫出人生的憂傷與絕望,安葬我難以平復的寂寥和悲痛。我幾乎是在無知無覺的境況下,伴著汪峰撕心裂肺的歌聲,完成了最初的畫作。這些畫作,不僅在當時讓我的內心得到了巨大的撫慰,同時,也發現了繪畫原來是如此幸福的生活方式,并堅定了我可以用這種方式表達思想和情懷的勇氣和決心。
后來幾天,我開始試著畫我的詩歌。帶著當時寫作這些詩歌時的感動、羞愧和惶惑,試圖用繪畫重述以往,或者以此彌補我詩歌語言中難以表述的想法和意境。三個月下來,在工作的暇余,我驚訝地發現,已經畫出了五十幅之多,還創造了一個只屬于我自己的人物。更加令我驚訝的是,我從未學過繪畫,亦從未得到過有關繪畫技能的指導和訓練,竟不知天高地厚、無知者無畏地走了這么遠。
再后來,我到書店購買了《在黑暗中繪畫》等一些關于繪畫的圖書,并像小學生一樣認認真真地進行學習,但當我再次拿起筆來,卻已不知道從何畫起。勉強給出一個題目,和一條線,筆下也再沒有了最初那因為內心充盈的感動而自動流淌出的線條和畫面。
對,是自動流淌!現在回想最初作畫時的情境,真是難以置信。那時我在一張海報紙上,或者在一個小本子上,隨便畫下一條線,其余的便如有神助般的自動生成。面對一張白紙,心里念想著我要畫出的詩句,只需稍事沉思,畫出第一筆,整個畫面的所有細節便涌泉似的汩汩流淌出來。那黑暗中的花瓣便霎時被照得通透明亮,耀眼無比。
藝術是如此神奇!她不來源于外在的世界,也不來源于技法,她直接來自我們自己的內心!
我突然想起,高更當年曾經很狂妄地說過的一段話:在我個人來說,所有由旁人處學來的東西,反而阻止我前進。所以,我可以大聲疾呼:“沒有任何人教導過我。”是的,我懂得很少,但是我很欣慰這一小部分知識是完全來自“自我”。現在看來,高更的這些話倒更像是出自我口。
現在重新撿拾這些稚拙的畫作,讀者可能會發現,我的畫帶有明顯的文學傾向。是在走向知性的表達,而非動物性的表現。盡管我的畫貌似帶有動物性——甚至還極有可能被解讀為帶有性——的傾向,但我堅持認為我的出發點依然是為心靈服務的,是“密切而有意識的文學的”。這不僅僅是因為迄今為止我絕大多數的作品都取材于我自己的詩歌,而是我不想用繪畫吸引和取悅讀者的感官——以我現在的能力,我也取悅不了讀者的感官——盡管我知道,繪畫終究,或者在更大程度上,是屬于視覺的藝術。我想達成的目標,是用盡可能少的筆劃(而不是筆墨),留給人們盡可能多的想象和深思。
從開始畫畫到現在,人一直是我繪畫的主體。是活著的人,即使死去也還活著的人。有血有肉,有幸福有苦難的人。我要畫出我的內心。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只有有限的事物進入那里,并激起波瀾。這和我的詩歌寫作一脈相承,處處“有我”。我做不到也不愿做到那種高深的“無我之境”。自我,可能永遠在我的繪畫中占據主導的地位。我甚至偏狹地認為,自我,難以形容、難以窮盡的自我,一個比宇宙還要神秘的自我,多么值得我終生探究和挖掘呀!
因為我知道,只有在我的自我那里,才住著繆斯,住著波莉海妮婭,住著我的——依蕾托!
王桂林 2013年6月28日

▎命運之舞
如果劇場里空無一人,
樂音沉寂。命運的帷幕
已在你身后徐徐打開,你——
還能否聽憑內心的律令獨自起舞?

▎永恒之物
收集飛散與流逝中
一閃而過的詞,
用十二萬分的勇氣和耐力
鍛造:這小小的永恒之物。

▎捧出
我不捧出炫耀的鉆石,
也不捧出珍珠與翡翠,
我捧出木石,玄鐵,
銹蝕的銀和蒼茫的黃金。

▎眼窩里的沙
用眼窩里的沙仰望星空,
不斷地仰望——
高處的露水便會降落在
你的眼內。

▎飛沫
我站在大海邊,浪花在礁石上
濺起飛沫——
仿佛往事的一把把利劍,
刺穿了迎向它的心。

▎春天
春天藏起了它的舊皮襖。從昨天到今天
從安靜的鳥巢到擁擠的巴士
一場雨用衣襟裹緊了這個世界
而我在黑暗中 細數著飄落的花瓣
對即將到來的季節佯裝不知

▎獻詩
主啊,我要把我最丑陋的也獻給你,
我這樣做絲毫也不感到羞愧。
我只有這么多,你的寶庫又太大,
懇求你能收下這一粒草籽的傷悲。

▎灰燼之歌
啊,從此我變得干凈。
干凈又不乏神秘。
你用詞語的鞭子抽打我,
啊,我就跳舞,我就跳舞……

▎負擔
我緊緊抓住這些詞的背帶,
攀升,滑翔,降落。
并不覺得這是一種負擔。
我不能忍受:輕,和兩手空空。

▎變白的頭發
變白的頭發和變灰的臉
一起朝向:你——
你你你,時光之鏡中的
另一個:未亡者。

▎和自己相遇
在另一個時辰我和自己相遇:
我知道他就是深埋的我,
而他不知道我是浮在世上的他。
我們相互打量,不知話從何說起。

▎疼痛的收獲
是的,我們的局限也是我們的幸福:
我們抓住了一部分,而更大的部分,
被我們失落。正是這疼痛的收獲
才填滿了我們一生的谷倉。

▎你在石頭內
你在石頭內開花,
在石頭內,接受同時拒絕。
你在石頭內
飄出帶香味的光。

▎女祭司
你的卑微和虔敬神能看見。
你懷揣著的神無人看見。
你灑掃祭壇上的塵埃。
也灑掃濺落在時光之外的塵埃。

▎黃昏
世界的左臉已開始麻痹。
我的右手,也慢慢松開。
那繃緊的弓,不再向體內彎曲。
天,說著說著就暗了。
已出版《嚶鳴集》存目
寂靜/讀王洪勝攝影(2012.05)
色·覺/讀西伯攝影(2013.06)
杜衡插畫(2013.07)
1為2:漢字密語/讀岳書成書法(2014.02)
高山流水/讀任勤林繪畫(2014.10)

《揚子江》詩刊,大型原創漢語詩歌雙月刊,江蘇省作家協會主辦,秉承“經典、氣質、多元”的辦刊理念,全力展現當代漢語詩歌寫作風貌,為不同地域和流派的詩人提供廣闊的舞臺。
作者:王桂林
來源:揚子江詩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