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莉中國詩人肖像畫展”在北大隆重開幕


詩人、畫家馬莉


2016年12月4日,由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主辦、詩歌島承辦的“馬莉中國詩人肖像畫展”在北京大學圖書館隆重開幕。北京大學是中國新詩誕生的地方,恰逢中國新詩誕生100周年之際,詩人、畫家馬莉歷時8年所畫的100多位中國詩人肖像作品在此展出,紀念新詩誕生100周年,其意義重大而非凡。
展覽現場詩歌界、藝術界大咖云集,有中國詩歌研究院院長、詩歌評論家謝冕教授,中國著名藝術評論家栗憲庭,北大中文系教授陳平原,北大中文系主任陳曉明教授,詩人、詩歌評論家唐曉渡,策展人、藝術評論家楊煦生,中國詩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蔣朗朗,詩歌評論家、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吳思敬,詩人伊蕾、臧棣、潞潞、瀟瀟、胡續東,詩人、文化評論家葉匡政,策展人、詩歌評論家朱子慶,著名電臺主持人、朗誦家馬莉,詩人高秀芹、李云楓、陳家坪、王久辛、馬鈴薯兄弟、李輕松、安琪、馮楚、黎啟天,著名新詩研究專家劉福春,跨界詩人荒朩,設計師艾畫羊,書法家吳鴻清,攝影家孔地,藝術家暢泉等。展覽在中國詩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蔣朗朗的主持下拉開帷幕。
首先,出席嘉賓與觀眾一同觀看以墨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為詩人、畫家馬莉拍攝的藝術專題:《馬莉:保留對世界最初的直覺》。加深了觀眾對詩人、畫家馬莉創作意圖的認識和理解。
本次展覽第一策展人、藝術評論家楊煦生談到,以前古代的文人、詩人們幾乎都是跨界的藝術家,如今我們被專業化的鐵律分解得支離破碎。因此這種跨界的行為方式在充滿異化的現當下社會有利于修補我們自己以及自己與心靈世界的關系。因此,馬莉的詩人肖像畫讓被畫對象看到曾經的自己或自己已經喪失了的某種精神層面,也更新了我們自己對周遭世界的重新認識,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祝賀馬莉,祝賀展覽成功,謝謝大家。
北大中文系主任陳曉明教授談到,馬莉傾注8年的心血畫了100多年來中國著名詩人的肖像,我想她內心對詩人、對詩歌一定是如此的熱愛。她的繪畫和對詩歌的理解達到了一種高超的結合,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和創造。所以我對馬莉表示崇高的敬意,對畫展的成功舉辦表示真摯的祝賀。謝謝大家。

中國詩歌研究院院長、詩歌評論家謝冕教授
中國詩歌研究院院長、詩歌評論家謝冕教授談到,我和馬莉相識在春天的80年代,她從純潔的冬天里走了出來,她筆下的人物大都如“食指”肖像般眉眼低垂、手執香煙一幅沉思的樣子。所有的目光都是嚴峻的,這些目光直逼著我們如何對待我們周遭的時代和世界。謝謝馬莉,謝謝她為我們提供了目光停留最久也最短暫的地方。

中國著名藝術評論家栗憲庭
中國著名藝術評論家栗憲庭接受記者采訪談到,詩人畫畫實際上回歸了中國傳統文人詩書畫一體的傳統,另一方面詩代表了詩性、藝術性。多年來中國藝術一直在走寫實主義的道路,遮蔽了詩性和藝術性。很多詩人認為藝術不該如此,就決定自己畫。馬莉既是一個詩人,又是一個畫家,她把中國新詩百年來的詩人肖像作為視覺形象,把她對詩人的理解都在自己的畫里表達了出來。
本次展覽策展人之一、詩歌評論家朱子慶代不能前來參加開幕式的首都師范大學王光明教授宣讀其發來的賀詞:馬莉女士是中國文壇的才女,以繆斯的左右手寫詩、作文,如今又有了第三種手藝,畫下許多神形兼備的詩人肖像,讓人分外敬佩,熱烈祝賀!
本次展覽主角詩人、畫家馬莉談到,我畫詩人是因為我是詩人當中的一員,我畫詩人其實是畫一群仰望星空的人。100多年來中國的苦難那么多,這些詩人對他們周遭的時代除了文字表達,更多的寫在了臉上,不畏強暴,不畏強權。8年就這樣一晃而過,我感謝偉大的繆斯,她把詩歌和繪畫交給了我的左右手。也特別感恩這么多年來這些朋友對我的鼓勵和支持,謝謝你們。展覽開幕式的第二個環節是今日特別發起的《后百年:新詩的歷史邏輯與未來展望》的主題演講。

詩歌評論家、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吳思敬
詩歌評論家、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吳思敬發表演講。詩人、詩歌評論家唐曉渡發表演講。詩人潞潞進行題為《新詩建設三主張》的演講。本次展覽策展人之一、詩歌評論家朱子慶為未能到場的詩人周瑟瑟代讀題為《從詩人的面孔看百年新詩》的主題演講。
詩人、文化評論家葉匡政發表題為《百年新詩的聲音危機》的演講。
隨后,著名電臺主持人、朗誦家馬莉朗誦本次展覽主角詩人、畫家馬莉的三首十四行詩:《詩人之愛》、《純真的年代》和《漢字生著閃閃發光的銹》。短暫的開幕式就此結束,許多觀眾流連忘返。
當晚,馬莉的詩人、藝術家朋友在“北大”勺園發起了一場《百年記憶:新詩偶發現場朗誦會》,場面分外熱烈,自由的氣氛極其濃郁,久久回旋在北大上空。
鳥影像報道

更多資訊,更多信息,請關注
以墨堂文化藝術傳媒
【 專題片 | 宣傳片 | 紀錄片 | 微電影 | 展覽宣傳 | 畫家推送 | 策劃 | 設計】
來源:北京大學 以墨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