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道山水:李政恩書畫篆刻作品展在北京涵芬樓藝術館舉辦

現場

李政恩

中國人民大學美學與現代藝術研究所研究員張成源主持

李政恩接受媒體采訪

李政恩敦煌彩墨作品

李政恩敦煌彩墨作品

李政恩敦煌彩墨作品

李政恩彩墨風景作品

李政恩書法作品

李政恩書法作品

李政恩篆刻作品

李政恩山水作品

李政恩山水作品
2017年2月25日,“萬殊一相——李政恩書畫篆刻作品展”在北京王府井涵芬樓藝術館舉辦。
商務印書館自創立之日起,便以“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為己任,篳路藍縷,木鐸啟路,不僅開創了中國現代出版業,而且在民族教育和文化事業等方面,創新不輟,屢開先河,創造了中國現代出版、教育、學術和文化史上的諸多第一。
120年來,商務印書館以出版的精品圖書、培養的文化人才,以及對科學、文化和教育事業的深遠影響,被人們譽為“沒有圍墻的大學”、“中國現代學術文化的搖籃”。
值此商務印書館120周年慶典之際,涵芬樓藝術館特舉辦“萬殊一相——李政恩書畫篆刻作品展”,此次展覽以彩墨畫為主,兼及山水、書法與篆刻。
中國國家畫院教學中心學術主持馬嘯認為,政恩算得上是一位做書畫的全才。他所擅長的領域,涉及中國傳統書法、篆刻、繪畫。而在其中每個門類中,他又擅長多種體勢、樣式。如書法,他真、草、篆、隸皆有涉略;如繪畫,寫意、工筆,水墨、彩墨,他樣樣都會。他這樣的才能,如今的藝術實踐者很少人具備。馬嘯發言時還表示,這樣的展覽對政恩自己是一個激勵,傾聽意見是很重要的。
詩人李飛駿認為,李政恩是中國山水精神的探道者。出身于皖北書香門第的李政恩,自幼受祖父的影響,打上了儒家文化的烙印,而立之年皈依佛教,習禪悟畫。中國山水畫深受儒釋道三種宗教文化的影響,無論三種文化有什么差異,都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政恩的畫滲透著一股正氣、清氣、和氣,體現了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也是山水畫的高境界所在。
詩人、評論家梁琪茗表示,李政恩的水墨山水畫是厚實的,流露著一種自然的雅意、古意。當你走近它們,不由得會心頭為之一震。他筆下呈現出的山水渾然天成,意趣橫生,氣勢宏大而開闊,那種溫和的寬大和包容讓人想親近。它以接納的姿態讓你流連,讓你品評,它所傳達的情志意趣,與觀賞它的人在精神的通路上達成某種默契,欣然愉悅。
開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美學與現代藝術研究所研究員張成源主持,商務印書館涵芬樓書店總經理王陸軍先生作開幕致辭,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秘書張桐禹、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導師曹建華、詩人、書畫藝術評論家向雋、中國畫藝術創作院副院長馬漢躍、中國國家畫院教學中心翁芳友等先后致辭、發言。開幕式現場,文朋藝友,百余人與會。
畫家簡介:
李政恩,字嘯嵐,號云溪草堂主人,生于安徽淮北,幼承庭訓,習字作畫,讀文誦詩。后負笈京城,遍訪名師,就讀于首都師范大學首屆龍瑞山水課題班,進修于中國國家畫院胡抗美工作室、曾翔工作室。先后得王德民、丁夢周、龍瑞、姜寶林、王乃壯、胡抗美、曾翔諸先生細心指教。曾供職于故宮博物院五載,作品被海外收藏數百幅,近年來受邀為山西五臺山、福建石竹山、云南法藏寺等各地古剎名寺題寫大量牌匾。
李政恩為人謙遜,治學嚴謹。其書畫根植傳統,諸藝擅長,融古鑄今,自成風貌,其小楷收入《李政恩小楷》 漢儀字庫。作品發表于《光明日報》、《美術報》、《文藝報》等多家媒體。結集出版《李政恩書畫作品集》、《李政恩畫集彩墨敦煌卷》。李政恩在中國山水畫創作院、 中華文化促進會佛教文化中心、中華炎黃書畫院等眾多社會機構擔任職務。(艾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