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盛世佳作
2017“一帶一路”馬軍繪畫作品展

馬軍繪畫作品展開幕式現場

馬軍作品研討會現場

馬軍彩墨作品

馬軍彩墨作品

馬軍彩墨作品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之際,為了迎接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當代著名彩墨畫家馬軍即將在家鄉安徽淮北傾力獻上“一帶一路”采風新作,以濃墨重彩為盛世畫像,為時代謳歌。10月12日,由安徽省淮北市文聯、淮北市文化旅游體育委員會主辦,淮北市圖書館、市博物館、市書畫院協辦,淮北市美協、北京絲路圣通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承辦,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作為學術支持的“2017‘一帶一路’馬軍繪畫作品展”在淮北市圖書館開幕。安徽省及淮北市政府、市委的有關領導,北京和安徽的專家學者、企業家以及全國各地的書畫家和書畫愛好者數百人參加展覽活動。開幕式中,馬軍把自己的代表作品《故鄉的荷塘》捐贈給淮北市美術館收藏。開幕式后,還舉行“2017‘一帶一路’馬軍繪畫作品展研討會。
在為期一周的展覽中,展出馬軍彩墨畫作80幅,分為彩墨山水和敦煌人物兩個部分,皆與“一帶一路”風情有關,均為馬軍近年新作,且大多首次與觀眾見面。展覽作品題材廣泛,既有法國鄉村的田野、德國小鎮的樹林、瑞士郊外的雪山,又有敦煌蒼茫的大漠胡楊、西北雄渾的高原山脈、中原靜謐的房舍牛馬、江南婉潤的荷田水塘,一山一水,一石一木,一花一草,一屋一舍,一阡一陌,皆在馬軍的藝術提煉升華和濃墨重彩的描繪中,充滿詩情畫意。
展覽期間,舉行“2017‘一帶一路’馬軍繪畫作品展研討會”,邀請全國知名的藝術理論家、學者和書畫家出席,對馬軍彩墨繪畫的筆墨語言、色彩構建、藝術風格以及中西融合的成功之道等等進行全方位的討論。
馬軍是從淮北走出的實力派彩墨畫家,絲綢之路畫派的開拓者和領軍人物之一。他幾十年來專心致力于彩墨畫(包括敦煌壁畫、絲路風情畫等)的研究、探索和創作,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大學畢業后,他曾在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工作了八年,對敦煌壁畫做過大量的臨摹和研究。因此,他對絲綢之路格外有感情。十幾年來,他是絲綢之路上的常客,采風寫生、考察體驗,一遍遍用足跡去丈量絲路風情,在而這些辛苦和付出,都成為他生活的積累和創作的源泉。尤其是在國家提出建設“一帶一路”戰略目標,與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后,作為當代畫家,馬軍深感時代賦予自己的榮譽與責任,積極參與政府和藝術團體組織的各種國際交流活動,為中國藝術走向世界,做出自己的貢獻。
在當代畫壇,馬軍作為中西合璧極具代表性的畫家,無論在筆墨色彩的運用方面,還是在空間布局以及意境營造方面,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思想和面貌。這不僅是因為他技法的純熟、視野的開闊、心性的純真,更因為他在繪畫中融入真情實感,融入不隨波逐流的獨立思考。尤其在色彩運用方面,他不僅做到了色與墨的完美交融,而且突出了現代彩墨的雍容華逸、富麗雅致,實現了筆墨當隨時代發展的構想。其藝術旅程一路開拓進取,畫名與畫風漸享譽國內外。他的“絲路風情”繪畫,也為促進中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各國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
對于故鄉淮北,馬軍有著極為深厚的感情。他曾多次創作出記憶中的家鄉風情,在國際大展中展出并獲獎。故鄉對于馬軍來說,不僅僅是這些年每年數次往返的地方,也是他筆下常畫常新的景致。2000年,馬軍在中國美術館舉行了規模盛大的《兩千年的故鄉 兩千年的敦煌》個人畫展,這是至今諸多人津津樂道、記憶猶新的一次大展。期間展出了馬軍數百幅精品畫作,除了敦煌風情作品外,還有他的幾十幅淮北小景,引來諸多關注。因為馬軍的畫作,也使得很多人認識了淮北,了解了淮北,進而增進了企業家以及國際知名人士對淮北的濃厚興趣,提升了淮北的國際影響力,吸引了企業財團在淮北的投資。此次籌劃舉辦馬軍畫展交流活動,亦旨在讓社會各界人士更多、更好地了解淮北,以促進淮北市的全面發展。

馬軍生于1958年,1982年畢業于無錫輕工學院造型美術系,1986年供職于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1991年于中央美院徐悲鴻畫室研修。現為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吉爾吉斯共和國藝術科學院院士、比利時王國利爾美術學院院士、比利時議會“東方藝術騎士勛章”獲得者。曾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北京榮寶齋美術館等地多次舉辦個人畫展。繪畫作品曾獲得烏茲別克斯坦畫展、哈薩克斯坦畫展“最佳作品獎”,2012年上海合作組織北京峰會“和睦”國際美術作品展“優秀作品獎”。出版有《馬軍敦煌繪畫作品集》《馬軍敦煌風情畫集》《馬軍彩墨畫集》《馬軍畫集》等。1993年發表論文《從敦煌壁畫看中西繪畫融合過程》。《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北青報》《北京日報》《北京商報》《京華時報》《中國書畫報》《中國文化報》《中國旅游報》《美術》《美術大觀》《藝術家》《安徽畫報》以及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安徽電視臺等媒體做過大量的專題報道。
來源:馬軍工作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