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睞會客廳 | 獨家專訪李開復周鴻祎的傳記作者范海濤:在這個快的時代,我依然想做一份慢的事業

殷睞會客廳
殷睞學堂自上線以來,得到了許多優勢愛好者的關注~也給予了我們堅持做好自己的莫大動力。愿小伙伴們都能在這里被看見,被支持,被點亮。
今天推出的新欄目是——殷睞會客廳。在這個欄目里,我們將邀請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搭建一個探索更多可能性的對話平臺,為大家奉上不同視角的“優勢”踐行故事。

范海濤
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專業碩士
前《北京青年報》財經記者
新浪網駐華盛頓記者、《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中國區總顧問
著有《李開復自傳:世界因你不同》、
《就要一場絢麗的突圍》、《顛覆者周鴻祎》
據李開復回憶,初識范海濤時,她還是個采訪時略帶羞澀的財經記者。在記者會上總是最后一個提問,仿佛鼓了半天勇氣。
他大概不會想到,正是這個年輕羞澀的財經記者,日后為他寫了一本百萬冊的暢銷自傳,并且在而立之年事業之路一帆風順時,放下所有光環,一切歸零,求學美國。

面對她的是一場鏖戰,但渴望的程度,是人們能力的真正限制,與其把危險留給未來,不斷挑戰自己的舒適區,才是出路呀。

今天,她完成了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專業的學業,又完成了一本新的企業家傳記。新書的版權又以高價被磨鐵出版社購買。新書的故事寫的波瀾壯闊,而她也逐步成為了商業傳記炙手可熱的人物。
為開復寫傳 是她的第一個“巔峰時刻”
有一次記者會結束后,范海濤沖到開復面前說:開復,我想寫一本書,寫你的書。那時,他們還并不熟悉。但是這個單刀直入的女孩,給開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面一個月,李開復收到了許多她的郵件,有她發表過的財經文章,也有博客里的日常趣事,那些專業又妙趣橫生的文字,讓李開復認定,范海濤就是他需要的那個作者!

《世界因你不同•李開復自傳》的成功出版成為了范海濤人生的轉折點,這之前,她雖然在供職的媒體上發表過很多文章,大眾只是對報道中的新聞點感興趣,對她本人并沒有認知。
書出版后,她的手機不斷地瘋狂響起,紙媒約她寫稿,視頻網站邀請她去做訪談節目。MSN上不斷閃爍著藍色小人,電腦因此清脆地發著聲,人生從風平浪靜,忽然到了高潮迭起。這其中有繁華,有熱鬧,有親人朋友的歡呼與圍觀,有一種突如其來的成就感。
她說:人生第一次,我像是吸食了大麻,忙碌遮蔽了很多喜怒哀樂。人生到達了一個“巔峰時刻”。
面對嘈雜外界如何踐行內心真實愿望
《世界因你不同•李開復自傳》,讓范海濤收獲了藍獅子中國最佳本土商業作者獎,傳記作家之路本該一帆風順,就在生活以鮮花著錦的姿態向她涌來時,她卻選擇了將這種生活戛然而止,在30歲時按下暫停鍵,放棄穩定光鮮的工作、熟悉的環境和朋友,激流勇退,這是一條更加未知的路。

她要以30歲的大齡之軀,去和90后拼殺出國留學這條羊腸小道。做出這個選擇并不容易。為此,她拒絕了許多業界大佬的寫書邀約,還要承受親朋好友善意擔憂帶來的心理撕扯。
“三十而立”在中國語境下帶給一位女性的壓力是:她的愛人在北京,她的媽媽需要她的照顧,而國內快速的技術迭代可能會給她計劃中的某一天重返職場帶來重重障礙。
“人們忍不住深深思索,在而立之年做出這樣一個重大決策,這一切是否還來得及?”她用“人們”代指了內心反反復復的自己。

的確,在這個機會搭載著資本和技術噴薄而出的時代,每個人每天面臨的嶄新機會和可以選擇的余地太多了。
她在報社時,主要的報道方向是IT, 眼看著這個行業里潛伏的無數機會,垂青著身邊的同行和好友。幾年之后她畢業回國,很多在圈內的朋友都有幸成為了站在風口里的那只豬。但是能夠真正屏蔽外界嘈雜,踐行自己內心愿望的人,實在太少。
和她一起在新東方教室里奮戰GRE的同班同學,有大于三分之二的人最終選擇了放棄。考試的險峻,生活現狀的溫水煮青蛙,內心對于投入產出比的小搖擺,將大多數已經啟程的人摁在了半路。
但是范海濤堅持下來了,在放棄過三四次托福后,這一次,她比那些接近90后的年輕人更頑強、更堅定,因為她知道,那個在內心熊熊燃燒的夢想在無數個日日夜夜里痛苦地灼燒著她,逼得她無路可退。

經過了10個月煉獄般的生活,她終于拿到了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專業的offer!成為中國第一個口述歷史領域的專業碩士。
她得到了不少,也失去了許多。選擇了一條道路,就意味著放棄了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但是,每一個選擇都是鄭重思考后的結果。面對另一種無法展開的生活可能,她沒有遺憾。

給“顛覆者”周鴻祎寫傳
駕馭互聯網最難的人和題材
2013年范海濤哥大畢業,在新浪美國站做了一年白宮記者后,被360創始人周鴻祎叫回國合作寫傳記。

在開始這本書之前,范海濤已經順利出版過一本百萬長銷書,在這個領域了積累了不少自信。但她還是低估了老周這本的難度。周鴻祎的“任性”早前在媒體上已有耳聞,但真正在一起工作時,才感覺到他的變化莫測。
他的任性和他超強的工作節奏有關,導致了采訪時間的不確定性。這對于一個傳記作家來說,是一件挺折磨人的事情。尤其這次寫作還是決定采取第一人稱的寫法,這對于傳記作家和傳主的溝通要求很高,而對于老周這樣一個經常“隨需而變”的企業家,采訪時間的更改和采訪的突然取消是家常便飯。
采訪斷斷續續進行了兩年!最終在反復溝通中艱難完成了。范海濤直言,在書的初稿沒有出來時,傳記作家經常處在很邊緣的位置。對于像老周這樣的一線企業家而言,把各種工作置于采訪之前,也就成了一種必然。

雖然經歷了許多,但范海濤逐漸地認識到了老周這個人物的意義。就像每一份口述歷史證詞一樣,每一本傳記和每一份證詞后面都有著其社會學意義。我們可以通過老周的個人歷史,看到時代的變遷以及個人與時代之間的關系,也可以追尋一個單獨個體背后的偶然與必然。
今后,恐怕再難有一個人能和“顛覆者”周鴻祎磨兩年,聽他講這么細致的情節。而這本書也將為后來者研究老周和這個時代,提供重要的資料。這,是范海濤從事這份職業的意義感所在。

這個時代,聰明人面對的最大詛咒是——貪婪而不專注。因為越是聰明人,眼界越開闊,面臨的機會、可能也越多,輕松殲滅低級選手,更加覺得自己厲害,所以越發不專注。

上天給你無限的機會,卻只給你有限的時間、精力和才華,范海濤卻是個例外,不論外界如何變化,周遭的人怎么選擇,互聯網快餐文章帶來多少紅利,她堅定地選擇了深度寫作這條路,她還成立自己的人物傳記工作室,立志寫出高品質、有時代價值的人物傳記,成為中國頂級的商業傳記作家。

有一種人,有足夠的資源和本錢去選擇更輕松的活法,他們卻偏偏選擇了Hard模式,苦一點,累一點,卻是對生命有所覺察和交付的。所有外在和內在的“戰役”,不過是為了光陰流逝使我心安。范海濤是。
殷睞有話說
有許多學員問我們,我不知道我的“天賦”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其實,主動發現天賦的過程是雙向的:一方面是向內挖掘,一方面是向外尋找。
向內指的是深入挖掘自己的感覺、情緒、思想靈魂……向外指的是尋找外部世界蘊藏的機會,在和外部世界(其他人、各種事物、不同環境)的交互過程中發現自我。
從今天來到殷睞會客廳的嘉賓范海濤身上,我們看到了追隨內心的熱情,屏蔽干擾的定力,以及最終尋找到“甜蜜點”的那份辛苦和心安。

來源:殷睞學堂
作者/責編 文韋 (原創)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NzA1MTY5OQ==&mid=2247483726&idx=1&sn=013c1be6f224e5874c348ddd30f3141b&chksm=fc3afb12cb4d72047297425072550725af9658db157f3c3567cea37717b88aa394a5494d256a&mpshare=1&scene=1&srcid=1025r0Fj5CFmmZCfGQC1jeYC&pass_ticket=HZHDN4inVkXPP5KDKPd%2BAouySPs6Muz4t%2Fyjsu4K9PQRMmcwhKbeCUA5MXNZkCCD#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