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涌菲島——史上笫一個中國詩歌代表團訪問菲律賓詩歌文化交流
2017-12-09 10:25:18
作者:作家網
“詩涌菲島——史上笫一個中國詩歌代表團訪問菲律賓詩歌文化交流會”暨第七屆馬尼拉人文講壇在佛光山萬年寺舉行
2017年12月6日晚,第七屆馬尼拉人文講壇“詩涌菲島——中國詩歌代表團訪問菲律賓詩歌文化交流會”在星云大師創辦的馬尼拉佛光山萬年寺舉行。這場活動由菲律賓中國華東聯誼總會、菲中一帶一路經貿文化促進會、菲律賓佛光山萬年寺、菲律賓安海經貿文化促進會、國際佛光會菲律賓協會主辦,由國際佛光會菲律賓協會馬尼拉第二分會、菲律賓中信慈善基金會、馬尼拉藝文會館、菲律賓博覽堂協辦。
中國詩歌代表團一行12人在光明大學學生的夾道歡迎中步入了萬年寺文教大樓大廳。菲律賓方面出席講壇的有菲律賓佛光山總住持永光法師和妙凈、覺林、有霖、知頤等法師,菲律賓中國華東聯誼會總會理亊長施梓雲與執行副理事長施超權、菲華商聯總會會名譽理事長張昭和與執行副理事長林育慶、國際佛光會菲律賓協會會長張世濱,副會長詹曼鈴、施健雄、吳道岳、林美璇和秘書長葉錦櫻,馬尼拉人文講壇執行長、菲律賓安海經貿文化促進會、詩人王勇,作家、翻譯家林素玲,菲律賓安海聯鄉總會理事長陳柏材,菲律賓中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蔡建立等知名人士,以及其他文教界人士出席了活動。講壇由葉錦櫻秘書長主持。
首先由菲律賓中國華東聯誼會總會理亊長施梓雲代表主、協辦方致歡迎辭,接著光明大學學生集體演唱了獻給星云大師的《師傅頌》!
中國詩歌代表團團長北塔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詞,闡述了他對詩歌創作與宗教信仰之間的關系的看法,他說:“詩歌是寺廟的語言,或者說是語言的寺廟,因為詩亦有神,詩歌是神性的、神圣的語言;但同時當然也是人性的、要表現人的性情和世態。我本人一直在尋求并力圖實現兩者之間的平衡”。“因此我欣賞認同星云大師所提倡的人間佛學。有的宗教或教派太注重彼岸性、超越性、終極性,無法落實于現世人生,不能對人類社會產生切實的影響。人間佛學旨在調和神間與人間、小乘和大乘之間的關系,是一個非常具有人文關懷的宗教派別。而且它的宗教精神已然超越了所有教派,具有真正普世的意義和胸懷。”
副團長王芳聞、陳泰灸,詩人卞啟忠、倪麗麗、冷先橋、侯祝敏、柳子青、若離、汪海君、烏吉斯格朗紛紛朗誦了自己創作的詩歌。菲華詩人王勇朗誦了自己的馬尼拉地誌詩《雨傘巷》《中山街》。光明大學學生表演了星云大師作詞的《給》,給人歡喜,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方便,歡快深情的演唱,點亮了大家的心燈。
接著永光法師發表了演講,她說中國詩歌代表團給我們光明大學生帶來了福報, 星云大師叮囑這是從祖國來的詩人團,一定要接待好。她還向中國詩人介紹了星云大師365卷文集的出版,以及在世界各地創辦多所大學與文教機構的情況。最后,永光法師向中國詩人每人贈送了星云大師的三部書,包括詩集《詩歌人間》。中囯詩歌代表團團長北塔、副團長王芳聞,詩人冷先橋、倪麗麗向佛光山等機構贈送了代表團從中國帶來的福建貢茶、瓷器、張騫故里黑米茶、國畫作品。王勇與林素玲向中國詩歌代表團每位成員贈送他倆的著作,冷先橋、汪海君、王芳聞等人向光明大學贈送了詩集。
當天,中國詩歌代表團考察了西班牙殖民要塞王城古堡、黎薩爾紀念館、菲律賓國家博物館、菲華博物館等。菲律賓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華人與土著的融合創造、海上絲路文明的輝煌開拓及中華文化的傳承保護,都讓詩人們敬佩和嘆服。
中國詩歌代表團是在訪問馬來西亞并參加邦咯島詩歌節等一系列多邊和雙邊交流會之后轉至菲律賓的。
代表團抵達菲律賓之前,當地的《世界日報》《商報》《聯合日報》《菲華日報》《菲律賓華報》與中國《天涯社區》網紛紛刊登消息,《中新網》《中國作家網》《中國僑網》《鳳凰網》《網易》等眾多海內外的報紙與網絡發布了圖文并茂的報導,使交流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芳聞、冷先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