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壇文化大講堂之我與故鄉在小說中重逢
——記作家文瀾珊《山河故人》分享會
九月的北京,地壇公園內人山人海,書香四溢,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北京發行集團承辦,中共北京市東城區委、東城區人民政府協辦的2025“我與地壇”北京書市正在如火如荼地舉辦。作為書市的文化品牌活動——“地壇文化大講堂”也在地壇公園同期火熱舉辦。
9月17日,地壇文化大講堂之我與故鄉在小說中重逢——文瀾珊《山河故人》分享會在地壇書市活動二區順利舉辦。本場活動得到北京市海淀區北下關文聯、北京青年文學協會創作研究部、作家網、北京新啟蒙書店的大力支持,同時得到木蘭書院讀書會、紀實訪談《她們之聲》節目組、女人花讀書會、元宇宙文學社的協力支持。
文瀾珊《山河故人》分享會現場
出席本次的活動嘉賓有北京市海淀區北下關文聯副主席兼秘書長王永武、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理事曾金勝、中國作協會員、山東省青州市作協主席張雯、知名作家陳開平、北京市西城區作協理事李憲臣、甘肅省天水市作協理事溫小牛、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太極工委會副秘書長李麗、中國女畫家協會會員劉紅敏、北京作協會員憶筆生花、河北省作協會員冀金雨、北京市東城區作協會員王一牛、北京市西城區作協會員李愛社、北京市豐臺區作協會員籍利平、某單位黨建負責人趙軍、《班門》編輯于春曉、女人花讀書會北京分會會長陳凌青等,還有來自北京的文友朱愛春、楊鳳寶、王莉、葛靜怡等四五十人參加了現場分享活動,還有350人通過她們之聲視頻號觀看了線上直播。
文瀾珊《山河故人》分享會現場
文瀾珊《山河故人》分享會現場
活動由原央視導演、記者陳慧擔任主持,她說,看到文瀾珊的《山河故人》,讓她想起很多小時候在故鄉的場景,也想到了梁曉聲的《人世間》,還有蕭紅的《呼蘭河傳》,也激發起她想寫一本自己家鄉的山河故人。
主持人陳慧發言
我與故鄉在小說中重逢分享會現場
中國小說學會、北京青年文學協會會員文瀾珊說,活動主題之所以定為“我與故鄉在小說中重逢”,是因為北漂來京,距離故鄉遠了,因此對故鄉產生了深深的思念,于是,從2009年默默起筆,要為生養自己的故鄉樹碑立傳,也為自己的母親。也是在寫這本小說的過程中,在一種無形的精神世界中,再次與故鄉重逢,既感覺親切也讓自己重新認識了故鄉。
作家文瀾珊發言
文瀾珊地壇書市分享會
嘉賓發言環節,北下關文聯副主席兼秘書長王永武說,《山河故人》不僅是一部關于個人命運與時代變遷交織的敘事作品,更是一次對人類共同情感與記憶的探索。以時間為軸,空間為幕深刻還原80年代的山、河、故人,貫穿整個故事之中,作品彰顯著作者無與倫比的敘事才華與深厚的文學底蘊,細膩入微的筆觸,精心雕琢了一位個體在歷史長河中跌宕起伏的成長軌跡,不僅生動地刻畫出了時代的鮮明烙印,更深刻地揭示了個人命運與時代變遷之間微妙而復雜的聯系,宛如一幅波瀾壯闊的中國改革開放史詩畫卷。展現了時代的風貌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另外文瀾珊的文字極具魅力,她的措辭克制而內斂,情感真摯且深沉,宛如一壇封存已久的陳年老酒,散發著迷人的醇香,需要讀者細細地品鑒。在語言風格上,她既吸收了張愛玲的細膩與優雅,又巧妙地融入了地域文化的元素,使得故事更加立體飽滿。
《山河故人》這部作品適合不同年齡段的讀者閱讀,小說的文本深度挖掘,鮮為人知的社會映像,以及產生的社會群體和個體的情感共鳴。
王永武發言
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理事曾金勝說,馬爾克斯有句話叫“活著就是為了講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有機會書寫,但到最后,有多少人能夠寫出來?文瀾珊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
她通過自己的感受,書寫了所經歷的歷史,本身就有一些歷史史詩性。另外,《山河故人》也是一本鄉土中國的時代變遷歷史記憶。莫言、賈平凹等都有書寫故鄉,文瀾珊關于故鄉的書寫,值得我們去同時對照、關照我們自己的故鄉,第三,這是一個關于時代悲歡的贊歌,也是壯歌,波瀾壯闊的“壯”。這個波瀾壯闊的歷史,其實還有一些是關于人生的、人性的、人心的交織。
巴爾扎克說,“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所以引用文瀾珊在《山河故人》中的一段話收尾,“世人都渴望人生能有璀璨奪目的時候,哪怕像煙花一樣,拼盡一生的努力,也能一飛沖天,綻放所有光輝。哪怕只有一時半刻,照亮夜空,釋放它所有的美,也能溫暖每一個看到它的人。”
曾金勝發言
北京市西城區作協理事、老舍文學院學員李憲臣說,文瀾珊是我們這批的學員中特別優秀的。我也生活在農村十幾年,我一直想寫我們那的故事,像《山河故人》類似的故事。還得向她好好學習,將來也寫出類似文瀾珊的長篇大作。
李憲臣發言
河北省作協會員、北京市豐臺區作協會員冀金雨說,這部凝結文瀾珊15年青春熱血的作品,是對時代的深情致敬,是對山河故人的真情、真摯的抒懷,更見證著80后經歷的成長軌跡。從自序中,我們能讀到她創作路上的孤勇與堅守,讀到文字里的溫度與力量,更愿文瀾珊在文學路上繼續披荊斬棘,為我們帶來更多震撼心靈的佳作。
冀金雨發言
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太極工委會副秘書長李麗說,文瀾珊是一位非常有內核、非常堅定的作家,從文瀾珊的文字里也能感受到她的作品的力量,這也源于文瀾珊有一個堅定的內核。從敘事上、情節上都沒有任何的妥協與動搖,我覺得也是源于文老師這種堅韌的創作歷程。文老師雖然外表是非常堅韌的,但她的內心也是非常細膩,非常的感性。祝愿文老師的作品越來越好。
李麗發言
北京市東城區作協會員、心理學博士王一牛說,為了了解文瀾珊筆下的《山河故人》,我曾經繞道去了一次陜西,雖然回程時間拉長了,但是我想我可能跟這本書里面的那些主人公,那些80后、90后靠得更近,雖然我是60后。
水,留給我們的是悲歡的記憶;汗水,留給我們的是豐富的故事;墨水,留在紙面上的是不朽的作品。我讀的《山河故人》是一部巨作、佳作,是一部優美的精神食糧,不只是在八九十年代這樣一個局限的時間范圍,它實際上可以代表更多,幾百年來,中國勞動人民的一個縮影。也不僅限于關中,它可能是更廣大的土地上的,黃河流域、江淮流域、珠江流域,甚至松江、嫩江流域,可能都有這樣的故事在上演,所以,文瀾珊的作品,能夠給我們更深的啟迪,也希望外星人能夠看到這部作品。
王一牛發言
北京市西城區作協會員李愛社說,眾所周知,路遙先生寫《平凡的世界》翻閱了大量的文獻,做了一個改革開放之初的編年史的全景回顧。文瀾珊的這部作品我現在還沒有看,但是我相信剛才主持陳老師對她的介紹。我想可能文瀾珊也能秉承路遙老師的《平凡的世界》的這種風格,又把我們當代的改革開放史用個人的經歷再現一下,所以我也比較期待,預祝文瀾珊《山河故人》第二部、第三部早日問世,讓我們的期待早日實現。
李愛社發言
北京市豐臺區作協會員籍利平說,寫一部長篇小說很不容易,中間會遇到很多困難,希望文瀾珊能一個一個地克服,順利完成第二部、第三部。早在九十年代,就有文學陜軍東征的說法,不僅出現了三個獲得茅盾文學獎的文學大家,還有不少實力雄厚的作家。作為八〇后的代表,文瀾珊不僅為八〇后、九〇后做出了榜樣,也是我這個六〇后學習的榜樣。祝愿文瀾珊作為東征陜軍的代表,超越前人,多出新作品。
籍利平發言
互動環節,有幾位書友踴躍發言。其中一位男士,提前一個多小時抵達現場,他說,偶爾看到這個活動,因為是陜西人,所以來聽。在故鄉的場域里面,很多東西會自自然然地流露出來,會找到小時候的生命力和源泉。期待我的老鄉文瀾珊老師能在文學道路上,留下像路遙、陳忠實、賈平凹那樣的作品,繼承文學陜軍的精神,寫出不朽的作品。
讀者發言
文學愛好者趙軍問,像《山河故人》這樣具有宏大敘事的作品,素材是從哪里來的。作家文瀾珊回答,自己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寫日記,寫了很多年,這是素材的一手資料來源,還有查閱地方志、實地走訪,采訪故鄉的人等。
讀者提問
劍橋大學的00后碩士葛靜怡說: 自己在海外生活了六年,那邊是偏向現代乃至后現代的一種文學潮流,讀到《山河故人》這樣的鄉土題材的長篇小說,在她看來是非常懷念的,感覺是重溫了關中平原、華北平原這種獨特的文化,還有它背后帶來的那種雄渾壯闊的風景。
讀者發言
互動結束后,文瀾珊表達了對主辦方、地壇書市、地壇、支持單位和所有到場嘉賓、文友、書友們的感謝。
作家文瀾珊
現場的書友們熱情地排隊找作家文瀾珊簽字、合影,其中,有不少六〇后、七〇后,還有一對年老的夫婦和幾位八〇后文學愛好者。活動在一片祥和的氛圍中拉上帷幕。
排隊簽名
排隊簽名
簽字拍照
文瀾珊和老舍文學院的同學們合影
文瀾珊和讀者合影
文瀾珊和嘉賓們合影
文瀾珊和60后讀者合影
地壇文化大講堂之文瀾珊《山河故人》分享會合影
來源:元文社
https://m.sohu.com/a/936663090_121612812/?pvid=000115_3w_a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