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中國年度新詩獎“年度杰出詩人獎”揭曉
山東作家楊吉軍榮獲第五屆中國年度新詩獎“年度杰出詩人獎”
日前,經組委會、初評委推薦,10位終評委的有效票決,第五屆中國年度新詩獎“年度杰出詩人獎”揭曉,山東作家楊吉軍與詩人劉年、雁西、艾子、葉秀彬共同獲得該獎。
組委會認為,楊吉軍擅長從平常物象中挖掘深層的哲學內蘊,每個物體都超越了其物理屬性,成為存在論的隱喻載體,因為“越界”,而實現了“臨在”。正如他在詩觀中所言:“我無力也無意進行大的寫作。僅僅以迷失--覺醒,再迷失--再覺醒的方式不斷與世界產生聯系,不斷揭示生命的本質。”在我與物、物與物的相互凝視與觀照中,在視覺轉換中,賦予萬物以平等精神,這種“物思”一體化的書寫延續了物道一體的傳統,又注入了現代主義的存在之思。可以說,他的詩既有鮮明的地域性,又實現了令人稱道的超越,具有了難能可貴的“異質”,贏得了屬于自己的腔調。
獲獎作品
楊吉軍的詩(10首)
罐子
大雨沖出一只罐子
它本該盛著銀子,或鹽,或稻谷
或一個亡靈
而它是空的
說是空的,卻總是刮著一些幽幽的風
總是下著一些細密的雨
說是空的,明明是清晨
卻總是黃昏
它有著清晰的輪廓
而擺在哪里都那么恍惚,那么不確定
你偶而看它一眼
而每次都被它盯著
你對它散布的氣息越來越恐懼
也越來越著迷
嘟嚕子
平時一丁點的動靜,就跑得嗖嗖的
現在它一步一遲疑地圍上來
應該是第一次,因為火光的吸引
而不執著于有沒有受到邀請
誰給了它那么大的自信,這貌似螃蟹的小東西
只專注于桌上的菜,而不在意在坐的
于是我們起身跳舞。只有它坐在那里吐著沫
那寂寞,原本只在黑暗中咀嚼
而篝火的意義,恰恰不在于驅散黑暗
而在于,于黑暗無邊的海灘上撐起一張桌子
啄木鳥
不屬于哪一棵樹
也不屬于哪一片樹林
對每一棵都不放心
都一再叮囑
給每一棵治療
也給每一棵長病的機會
而每一棵都愛它
都為此長出一些病
哪一棵愛得最深
就病得最重
無論給哪棵治療
整個樹林都感到疼
而它在哪一棵上停留的再久
也會飛走
撲棱站直一棵
一地高粱
齊刷刷地彎著腰
它們的頭確實很沉
想法并不多
熟透沒熟透
反正時候是到了
它們伸出后脖頸
那樣容易下刀
那樣手握爪鐮正好不用飄腳
每掐下一個高粱穗子
就撲棱站直一棵
撲棱站直一棵
秋天總是有些憂傷
每掐下一個高粱穗子,就撲棱站直一棵
祝福了大海
做為馬
它沒有馳騁過
最多是空車的時候
一顛一顛地小跑
這片荒地無比遼闊
它溜達到海邊
今天在這里干活
間隙里聽到了大海低沉的喘息
濕淋淋的大海并不令它傷感
但沒有誰比它更容易流淚
穿過荒地,它就是來站一會
并且祝福了大海
它只好上去了
在巴扎。一頭過完秤的牛擰著頭
它不想上車
它在找誰
它有什么要交代的
它不是那種磨磨蹭蹭的
它應該有十分的理由
而上車的木板已搭好
它只好上去了
那么多人在推它
在幫助它
一上車
世界就安靜了
另一只蒼鷺
就蹲在那里等。披著一件舊雨衣
從來沒有挪過坑
那定力。一個地方呆久了
總會聚起一股氣
總是閉著眼。偶爾翻翻的眼皮
像耷拉著的墨鏡
誰也不搭理。那水域
那卦攤,又對誰都有所期待
而從未見過誰來。那條水溝陰晴不定
它給世界占卜
無數個夜晚。它伏在昏暗的燈前
一邊記,一邊觀察星宿
而在另一天。它吸著氧
被大雨訓斥
病句
為了掌握外面的動靜
我在窩棚上戳了一個洞
而風總是從那里往里竄
并有不斷扯大的意思
雖然等的就是它來敲我困頓的門
但曠野里的邪氣就比較驚心
于是我糊上了那個可以泄露燈光
也可以照進陽光的窗口
然后又讀了一遍那位老編輯的信
他深刻地指出了我詩稿中的一個病句
他也許不知道
病句是我用來觀察世界的
黃河在這里入海
傾瀉了一萬里
才剛剛到達山巔
這是開懷暢飲的時刻
還得耐心地傾聽另一個人倒出苦
巨大的靜謐兩里。沒誰做小動作
而交媾一刻也沒停止
而一只蒼鷺呆呆地站在潮汐的枝杈上
它的熱身子又孵了一只荒涼出來
而黃河在這里入海
重在生殖的功能?還是娛樂的精神
反正一塊新淤出的土地
恰好填補了我歷史的空虛
鳥群
像幽靈,像一件飄蕩的大褂子
東扯一下,西扯一下
而忽然糊向一棵光禿禿的樹
每一根枝條,每一個杈,都得到均勻的分布
在它們的法術中,這棵樹
至少應該因此而無畏,而抖擻
而怎么看,也是一片片沒有落盡的樹葉子
也是滿樹的果子套著灰色的紙袋子
而這樣它們也呆不住。它們呼啦一聲扯走
而不在乎落下幾枚紐扣
哪一只麻雀不是光明的種子?這個冬天的下午
它們不去尋找食物
它們巫師般
瞄準了另一棵樹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