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啟代攜新詩集《暫住》到北大縱橫說詩
11月3日晚間,詩人、詩評家,中詩在線總編、長河文叢主編馬啟代,攜新詩集《暫住》(雙語版)現身北大縱橫“作者面對面”欄目現場。活動中,馬啟代與現場及線上詩友圍繞詩集《暫住》進行了交流。他就“良心寫作”“見證詩學”“AI挑戰”等話題“談詩論道”,分享了自己深耕詩壇數十年的創作心得與精神堅守。
“我是眾多螞蟻中的一位,一個喜歡觀察天象的異類/為此,我已寫下了厚厚的筆記。”活動伊始,馬啟代以這樣一句充滿隱喻與哲思的話語開篇,瞬間拉近了與詩友的距離,也精準勾勒出自己作為詩人的精神特質——于平凡中觀察指證,于喧囂中孤獨思考。作為“為良心寫作”理念的堅定倡導者,他在接受北大縱橫記者采訪時再次重申:“為良心寫作,本質上就是說真話的寫作,是敢于探究真相、勇于揭露謊言、始終呼喚人性的寫作。”這一理念貫穿了他的創作生涯,也成為現場交流的核心議題。現場,馬啟代還朗讀了他的詩歌《我一直在風中睜著眼睛》,以印證自己的所思所文。
在“作者面對面”的互動環節,馬啟代結合自身創作經歷,逐層展開分享。他既回顧了《幸存者筆記》等詩集背后的創作心境,剖析了“良心寫作”在當下時代語境中的獨特價值;也深入解讀了當代詩歌創作“多元化表達與精神內核堅守并存”的鮮明特點,梳理了新漢詩百年發展歷程中留下的歷史痕跡與藝術脈絡。其中,關于新詩集《暫住》(雙語版)的創作故事,更是引發了現場詩友的熱烈關注。
馬啟代介紹,《暫住》(雙語版)的創作凝聚了他對生命、時代與存在的深度思考,“‘暫住’既是個體在世間的生存狀態寫照,也是對生命本質的哲學叩問”。該詩集的雙語呈現,不僅是為了讓中國詩歌走向更廣闊的舞臺,更是希望通過不同語言的碰撞,為詩歌的解讀提供更多元的視角。現場有詩友提問,其“為良心寫作”的文本為何能形成獨特的藝術魅力,馬啟代坦言,這種風格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源于特殊成長環境的滋養、閱讀和思考的積淀,以及對個性化創作理念的自覺踐行。
熟悉馬啟代的詩友都知道,他的詩歌創作與做人做事一脈相承,始終秉持著真誠與堅守。正如現場一位資深詩評人所言:“馬啟代詩歌中展現的藝術價值和美學特征,與其‘為良心寫作’的理念高度統一,這種‘文如其人’的特質,讓他的詩歌既有尖銳的現實觀照,又有深沉的人文關懷,也成就了他在詩壇獨樹一幟的地位。”

據了解,馬啟代自1985年發表作品以來,已出版《太陽淚》《受難者之思》等詩文集36部,作品被翻譯成英、韓、俄、阿拉伯等多國文字,入編各類選本300余部,獲得過山東省首屆劉勰文藝評論獎專著獎、首屆亞洲詩人獎(韓國)、中國當代詩歌獎(2013--2014)創作獎等諸多重要獎項。此次北大縱橫“作者面對面”活動,不僅讓詩友們近距離感受了詩人的創作情懷,更通過深度對話,為當代詩歌創作與傳播提供了有益的思考與啟發。活動最后,馬啟代與詩友們現場互動簽名。
北大縱橫創始人王璞參加會議并致辭, 他說,二十年,我們把北大縱橫做到1000+合伙人;二十個月我們把面對面做到1000+作者。前者是商業,中國第一;后者是公益世界唯一。馬啟代這次交流是1045場。北京駐地詩人陳紅為、馬永珍、張脈峰、陶明生、劉玉娥、高菡、秦麗君、李一力、柴金龍、常靜等參加了現場活動,許多詩友與馬啟代進行了現場對話,有的朗誦了《暫住》中的詩歌,像《蚯蚓,是地下詩人》《火焰》《這個秋天的黃昏,我與愛人一起看晚霞》等。同時,抖音、視頻號等四個頻道現場直播了此次交流。
來源:搜狐新聞 商務觀察
純貴坊酒業